百年路——百年校慶光盤解說詞
時間:2022-01-26 11:06:00
導語:百年路——百年校慶光盤解說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題記: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的優良傳統是什么呢?一是愛國,二是革新,三是嚴教,四是勤學。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愛國史,革新史,奮進史。它是愛國者、革命者的搖藍,專家、學者的淵藪。她的優良傳統是一個精神體系,是我們獨有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百年路》
——隆重紀念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建校百周年
湘北平原美麗富繞,人杰物華,它傍洞庭依武陵,一條彎彎曲曲的沅水浩浩蕩蕩橫貫東西,向大地顯露它那博大的胸懷。在沅江岸畔有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在古城中有一座歷盡百年滄桑的殿堂,它就是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今天她高舉著愛國、革新、嚴教、勤學的大旗,從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從戰火紛飛的炮火中,從改革開放的探索中,從中華名校的贊歌中,披戴著歷史的滄桑,昂首闊步地走來了,迎來了她輝煌的百年華誕。
回首往昔,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一九OO年“庚子之亂”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其時民生凋蔽,國勢阽危,清政府為挽救垂死的命運,又次第恢復“”期間的部分新政,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革教育制度。
時任常德知府朱其懿與因“戊戌黨案”遭貶的翰林院庶吉士熊希齡,順應時勢,國勢,民勢需求,創辦常德市第一中學前身——湖南西路師范講習所,隨后又決定成立湖南西路師范學堂。
它一建立,就一改我國過去陳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毀科舉,興科學,以國家急需造就人才。按西學開設課程,聘海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擔任教師,對于開通湖南的學風起了很大的作用,被時譽湘西北“成德達材”的“最高學府”。
學生在這里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接受進步思想的熏陶,在他們中間公開、半公開閱讀進步書籍。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書》、嚴復的《天演論》、鄒容的《革命軍》等。進步學生對革命理論莫不振聾發聵,心醉神服,聲稱必須進行根本改革以拯救國家。如宋教仁、蔣翊武、覃振、李燭塵、翦伯贊(圖像上附人物說明)等在校就投身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解放運動中,他們的業績永遠彪炳在中國近代冊上。
一九一二年湖南省西路師范學堂改為湖南省公立第二師范學校,改監督為校長,由湖南省政府委派,并在教學上率先改革創新,教白話文、寫白話文章、學注音字母。二師教育還十分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性,走出去,請進來,學生每每出省實踐時,均由當時政府官員或社會名流訓導,顯得極為神圣。
二師學生以天下為己任,以當教師的為光榮,在學生論壇上,學生熱情的說:師范教育為國家國民教育之母……國家的興盛,社會的進步,政治的刷新,科學的發達,生活的改良,全賴師范教育之發達也……。
二師進步學生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立了湘西北第一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第一批學生參加共產黨,組建第一個共產黨基層組織——中共常德特別支部。二師有許多學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而年青生命,如滕代順、滕代勝、龍在前、徐才益、陳公厚、于狀龍。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革命家、軍事家、學者專家如:粟裕、滕代遠、辛樹幟、舒新城、付統先、卓炯等(圖像附人物介紹),二師既是培養師資,造就一代學人的著名學府,又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二師師生在中華大地表演的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象一柱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后學革命的征程。
一九二七年春,省立二師奉命與省立第二中學,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合并,設立湖南省第二初級中學。一九二八年春,又改為湖南省立第三中學,至1934年冬,又奉令改為湖南省立常德中學。
常德中學在歷史發展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一、逐步由師范教育向普通教育轉軌,在造就師資的同時,培養當地行政人員。二、從嚴治校,形成了“招生嚴,擇師嚴,執教嚴、管理嚴”的辦學方略。三、制定了“敬、勤、勇、公”校訓,明確規范學生行為。四、“常德中學校歌”誕生,育人目的得以昭示,五、形成了理科優長的辦學特色,當時在湘西北學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學數學去省常,學外語去雅禮”。
常德中學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為了不使國家教育中斷,建設和抗戰后繼無人,學校當局決定西遷瀘溪,學生自背行李,腳穿草鞋、徒步跋涉到瀘溪后,住茅草屋,吃鹽菜湯,點桐油燈,讀自編自制教材,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蟻蟲叮咬,但師生們在校長向玉楷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仍然樂教、樂學不疲。他們在茅屋校舍的門上豪邁寫道:雖是竹籬茅舍,誰能入室登堂。表現了“天將降大任于斯,心先苦其心志”甘為吃苦的樂觀主義精神。1938年李振軍、粟澤沅、劉仲明、李明松、李源、楊俊、全運清、陳俊、羅拉等手持李記今老師給的信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學生姜月齋畢業后,參加敵后游擊隊,1943年炸毀日寇青山機場,叫敵人聞風喪膽,常德中學生生為中國抗日豐碑增光添彩(文件資料)。
公元1940年,全省劃定學區,常德屬于第四戰區,故常德中學改為湖南省立第四中學,開始男女兼收,初步改變“男重女輕”的狀況。
這一時期名師濟濟,使學校教學質量在省內首屈一指(李先治等人圖片資料),督學陳有覲在一九四八年視察后說:四中師資隊伍之齊,教學能力之高,為各校所未見。
因為革命形勢發展很快,進步師生積極參加支前迎解工作。1949年7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常德城,常德宣告解放,省立四中學生積極參軍參干,有的班達到30多人以上,現任中紀委常務副書記曹慶澤、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紹富等就是從迎解激流中涌出,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3年省立四中正式更名為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定為省重點中學,第一任校長沈克家懷著“要把一中辦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流中學”的夢想,勵精圖治,使學校規模迅速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開創了學校發展新的輝煌時期。新華社主任記者、原高87班學生陳雅妮在她的《夢中的校園》中寫道:
“忘不了那長長的槐蔭胡同和女伴一周二次(學校規定周三、周六才能出校門)無所顧忌地走出校門,去播撒一路嘻鬧和歌聲
“忘不了那高大的《文與道》版報,每次的選題都讓人出其不意,如同嚼橄果一樣回味無窮
“忘不了那灑滿的陽光的教室走廊,冬日里擺滿了復習題的課桌,雖然光線有些刺目,卻給清苦的學子們帶來了無限暖意
“忘不了那春風如拂宿舍,充滿其中的是浪漫的普希金,凄婉的李清照,悲壯的辛棄疾
“忘不了那清晨迷蒙的操場和操場后那帶露如雪的梨園,帶著昨夜的夢境,我們跑上喧鬧的跑道和球場,開始了生氣勃勃的一天……”
“多么獨特,多么清晰,多么親切,不知是夢境還是思念中的幻影,這是常德市一中的一切!”
1956年應屆畢業生高考成績居全省第二,受到上級的表彰。
1958年11月,學校出席湖南省第二次青年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
1959年7月原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對母校師生勤奮工作,刻苦學習,人才輩出大加贊許,親筆題詩贈送母校:“今昔情況已不同,正須師友滿堂紅,干勁鼓足勤教學,滾滾桃源始潤東?!边@年高考成績居全省第一。
1960年3月,該校黨支部書記劉伯強代表學校出席全國文化、教育群英會,受到國務院的嘉獎。
風云突變,1966年—1976年,常德市一中經過了十年浩劫的痛苦歲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象春風、象春雨、象春天的初升太陽,滋潤、溫暖了這塊即將干涸的土地。
學校面對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立足改革,開拓進取,群策群力全面躍進(校風、學風、教風、牌匾)。學生全面發展,雋秀蔚起,一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常德市一中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實際的辦學道路,再次蜚聲于海內外(羅孟志、吳碧霞等圖像)。2001年9月18日,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代省長張云川率湖南各地州市主要負責人來學校視察,對學校辦學思想,辦學業績,育人環境大加贊許,稱贊學校工作在全省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讓獎牌作證。
1985年學校被團中央評為全國“活躍中學生活”先進學校,1989年被授予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1990年被授予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92年被湖南省政府首批授予“省重點中學”光榮稱號。1993年被授予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0年被教育部首批授予“全國現代技術教育實驗學?!?。2001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德育先進單位。
教師在國家級、省級課堂教學比賽中有一人獲全國一等獎第一名,有32人獲省一等獎,有5人獲一等獎第一名,有9個教研活動被教育部、省、市列入國家級重點課題。學生在國際、國家級獲獎83人次,省級406人次,其中國際金牌2枚,全國金牌3枚,學校男子排球隊連續三次獲省運會三連冠。(陳繼紅、劉艷、陳平等圖像)
(字幕)
學校還先后被評為:湖南省培育體育后備人才重點學校。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綠色學校、湖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初中奧林匹克競賽先進單位、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動示范基地、湖南省優秀家長學校,并成功的承辦了全國第九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等。中央、省、市媒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學生雜志社、湖南日報、湖南教育電視臺、常德日報、常德電視臺就我校辦學取得的成績,都給予了充分的報到。
常德市一中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呢?1、有深刻的“立足基礎、追求和諧”的教育理念;2、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3、有敢為人先的教改勇氣;4、有大教育、高投入的恢弘氣魄。
當你走進常德市一中的校園,綠草茵茵,鮮花斗艷,大樹蔽日,碧水蕩漾,建筑典雅大方,布局合理規整。徜徉其中,一種溫馨、和諧的美不禁蕩漾在你的周圍。在短短五年的時間里,學校投資5000多萬元,使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增教學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新增現代技術教育設備10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已達17萬冊。校園中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氛圍,富有啟迪意義的楹聯、標語牌矗立在高樓,領袖、偉人、科學家的畫像懸掛在教室、圖書館的走廊。文化長廊,奇石異草,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著學生。在這里,你似乎可以感覺到,每一塊墻壁都在和你說話。
如果說,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施是育人的基礎,那么,“立足基礎,追求和諧”則是學校改革開放以來辦學思想最濃厚的凝淀。學校一方面強調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正規辦學,全面育人”的辦學方針和“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培養目標,強調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立足于校情基礎,在教育環境的建設中,在教育管理的深化中,追求傳統與現代的和諧,追求人文與科學的和諧。在行政上特別注重把干群、師生、同志、同學關系的和諧,把它看成學校發展的重要的基石。
育人為先,師資為本。建立一支“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立德、主動、立言”教師隊伍,是學校師資建設的目標和方針。為此,學校采取了七項措施,加強師德教育,倡導奉獻精神;建立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鼓勵教師進修;建立教師合理流動機制,調整教師隊伍結構;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重獎教師著書立說,開展教育研究;著力培養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早在八十年初,學校就率先以“改革課程結構,優化教育過程”為軸心,大刀闊斧的進行教研教學改革,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設置課程,積極推行選修課和研究性課程的學習。僅1999年上期,就開設了15門課程290個課時供學生選修。2001年高中一年級的研究性課程的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00多名學生針對科技、網絡、市場、環保等社會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查,寫下了上百篇頗有見地的調查報告,展示了青年學生的勃勃的青春氣息。
(采訪學生)
在保證必修課前提下,學校還科學地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給學生因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在每周升國旗的儀式上,學校領導的講話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每年三·五、五·四、十·一、一二·九等節慶活動則凝聚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有愛科學者,可以參加“觀星會”上九天攬月,也可參加“三小協會”一展自己的技能;有善辯者,團委會、學生會舉行的自由辯論會可讓學生盡興發言;有善寫者,學校有《鐸聲》、《三月》、《校園之聲》、《一中電視臺》供你投稿;能歌善舞者,“百靈鳥合唱團”、“小天鵝舞蹈隊”為學生提供用武的天地。如果你想當政治家、想當作家、想當天文的,老師一定會鼓勵學生說:好,勇敢地試試。就是這個鼓勵的“試”字,進取心、探索欲調動了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回顧和總結常德市一中辦學的經驗和成果時,校長賀家勇充滿了信心。
(賀校長講話)
(鐘聲)
時空已跨越二十世紀,人類已進入新的千年,常德600萬人民,一中6萬多名校友,依然對她充滿新的希冀和期待。常德市一中的決策者們,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迎接新的歷史挑戰,“要把常德市一中辦成全國,乃至世界名牌中學?!笔姑绺叨D巨,道路寬廣而漫長,常德市一中將不懈的努力,不息奮斗,在新的世紀,再鑄新的輝煌百年路。
在每周升國旗的儀式上,校長、書記的訓話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每年三·五、五·四、十·一、一二·九活動凝聚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有愛科學者,可以參加“觀星會”上九天攬月,也可參加“三小協會”一展自己的技能;有善辯者,團委會、學生會舉行的自由辯論會可讓學生盡興發言;有善寫者,學校有《鐸聲》、《三月》、《校園之聲》、《一中電視臺》和各班自編文藝刊物供學生投稿;能歌善舞者,“百靈鳥合唱團”、“小天鵝舞蹈隊”為學生提供用武的天地?!鞍倩▓@美術社”、“小書法家協會”則是書法愛好者的樂園。如果學生表露想當政治家、作家、天文學家和什么別的家,老師一定會鼓勵學生說:好,勇敢地試試。就是這個鼓勵的“試”,全校學生的進取心、探索欲調動起來了。近三年來有幾百名學生,深入社會進行調查,針對社會的各個方面寫下了上千篇頗有見地的調查報告,展示了學生勃勃的青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