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系統務求高效方面的黨課講稿

時間:2022-07-09 11:09:00

導語:黨委系統務求高效方面的黨課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系統務求高效方面的黨課講稿

黨委系統務求高效面的黨課講稿

從什么時候開始,投資者不用捧著報告穿梭于政府各部門之間蓋章了,向企業伸手收費的現象不見了,走進菜市場的家庭主婦發現多了放心肉放心菜,眼皮底下乃至家門口的一項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讓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政府就在身邊,接踵而至的政策利好讓每一個中山人享受到了地方發展帶來的實惠。人們強烈地感受到,政府的臉悄悄在變。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設廉潔勤政高效務實政府,最近召開的市政府組成人員會議再次強調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如今,一個法治型、服務型、責任型、效率型政府形象正在投資者和市民心中形成。

審批事項——精簡四分之三

隨著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推行,隨著中山成為全國首個探索全部審批項目上網的地級市,那種投資者帶著報告四處蓋章的情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到政府部門辦事的人流稀疏了,部分政府部門人員帶著手提電腦隨時隨地辦公,建起了一個個流動辦公室。

從2000年9月起,我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動。此前,我市有審批事項1404項。然而,經過2000年9月、2002年3月和2003年共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僅保留了381項審批事項,其中包括審批106項、審核87項、核準153項、備案35項。共削減1054項審批事項,減幅達75.1%。通過三輪改革,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精簡了審批事項,規范了審批程序,縮短了審批時限,提高了辦事效率。

我市不但在數量上大力壓減審批事項,更在改革和完善審批方式方法上下了大的功夫。一是下放審批權限,減少了審批環節。市發展改革局、消防局、建設局、規劃局、環保局等部門將一些市管審批項目統一委托鎮區進行審批,簡化了審批環節,提高了辦事效率。二是推行“窗口式辦公”,規范了審批程序,在審批窗口公布了審批項目、審批時限、審批所需資料以及辦事程序等,審批項目做到“一個窗口進出”,審批程序不斷規范。三是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審批事項實行聯合審批,明確了責任。我市自2001年3月1日起,正式對22項涉及多個部門的審批事項實行聯合審批,這一措施較好地理順了部門之間的審批事權關系,減少了審批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近期,根據幾年來的情況變化,加緊制定《中山行政審批事項聯合辦理暫行辦法》和《中山市工商注冊登記和聯合年檢的改革意見》,對聯審事項進行改革,嚴格按照“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程序開展工作。四是積極探索網上審批,提高了辦事效率。如發展改革局通過“中山投資網”、環保局通過“中山環保網”處理審批業務,在資料齊備的情況下,符合審批條件的項目,辦理立項手續時間大大縮短。

在改革行政審批制度中,我市于去年4月29日,順利開通行政服務在線系統,成為全國首個探索全部審批項目上網的地級市。據市發展改革局提供的資料,截至今年4月20日,33個部門140個審批事項上網運行,共完成網上審批26576宗,辦結率超過94%。

網上審批讓投資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企業項目辦理登記備案,只需要在當地代辦點提交申請和相關資料,代辦點將資料錄入電腦提交后,相關部門經過審核,就可以通過代辦點出證。如以前投資者辦理社會投資項目登記備案證至少需要4個工作日,如今卻可以在10分鐘之內辦完。

民心工程——鑄就百姓心中的豐碑

毫無疑問,服務型政府建設拉近了政府與投資者和市民的心理距離,而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更讓人們從中得到了實惠。幾年來,市區大街小巷換了容顏,遍布鎮區的公路網不斷延伸擴展,百姓親眼目睹了身邊的變化。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全民安居工程、擴大與促進就業工程、農民減負增收工程、教育扶貧工程、濟困助殘工程、外來員工合法權益保護工程、全民安康工程、治污保潔工程、農村飲水工程、城鄉防災減災工程。我市還于2000年正式提出并實施“五項工程”:即農田路網建設、內河整治、低產魚塘整治、“一區三線”森林改造、緩坡山地種果和鄉村四旁綠化工程,這是我市加強對農村、農業工作的一個具體部署。

從2005年1月1日起,我市斥巨資全面啟動農村養老保險,此舉在全國范圍絕無僅有。此前,我市社會保險參保險種擴展至包括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市屬公有企業退休干部補充養老保險等多層次的社會養老體系,同時建立了包括綜合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基本醫療保險等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系;此外還有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覆蓋面由原市屬國有集體企業職工擴大到機關事業單位、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業戶、社會靈活就業人員。然而,全面啟動農村養老保險的意義在于,將占全市人口絕對多數的90萬農民納入社保,解決了農村人口老有所養的問題。

從1987至1997年的10年間,全市共建設解困房7288套(戶),建筑面積63萬多平方米,建設資金投入9億多元,一大批無房戶、擁擠戶、調劑戶、不方便戶、困難戶得以喜遷新居。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底,我市啟動新一輪住房解困工作,696戶居民接過政府送上的“金鑰匙”,開啟幸福生活。近年來,市政府加大解危解困力度,計劃到今年6月解決c級危房,12月底基本完成危舊房屋改建任務。

斥巨資建設的中嘉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投產后,平均日處理污水量由投產初期的5萬立方米增加到近10萬立方米,日處理污水10萬立方米的中嘉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即將建設的珍家山一期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規模也為10萬立方米/日,這些工程建成后,城區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將從現在的10萬立方米上升到30萬立方米,基本滿足中心城區的排污量需要。目前,各鎮區正積極籌劃建設污水處理廠,總投資3.5億元的火炬區污水處理廠已奠基。當人們享受著花園城市的美景,憧憬著既適宜創業又適宜居住的“和諧中山”時,對市政府“努力使全市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適的房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理想倍感親切。

干凈干事——“陽光政府”取信于民

群眾對窗口行業的服務相對滿意,對黨政機關的認可程度較高,去年基層對黨政機關、窗口行業的滿意度達到94%,比上年提高1.46%,達到并超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a級標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市政府形象。

近年來,我市加快建設服務型的誠信政府,把這作為建設“誠信中山”的重中之重,以誠信政府建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構建“誠信中山”這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地位。在加快建設服務型的誠信政府中,大力推行政務公開,要求對運用行政權力辦理的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各類事項,只要不屬于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都要主動向社會公開,擴大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監督權;在一些重大決策出臺前,盡可能采取旁聽、聽證、討論等各種形式,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我市實施多年的“陽光作業”,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環節。除建設行政服務在線系統外,還建設有形土地市場、有形建筑市場,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土地市場和建筑市場。并嚴格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市政府采購中心自1999年5月成立,對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各類物品實施政府采購,當好政府的管家婆、出納和買手?!瓣柟庾鳂I”在杜絕暗箱操作、清除腐敗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如市水利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中山市水利工程建設投資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全市水利工程投資計劃的制定和下達程序,資金籌集辦法,資金劃撥、管理、監督、驗收管理等具體要求,對投資超過50萬元的水利工程一律要求進入市有形建筑市場,通過公開招投標好中選優,杜絕“人情工程”、“腐敗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多年來節約了大筆建設資金。

為了確保政府政令暢通,我市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市政府投訴中心,面向基層單位和群眾開放,成立以來收到群眾來電來信來訪數以千計,反映的問題涉及城市管理、機關公務人員辦事作風、亂收費、部門間辦事推諉、基層干部不依法行政等,大部分得到有效解決。政府辦公室的專門督查機構,連續4年分解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今年首次將“建設政府形象”列為一個方面的工作,將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績效評估機制、強化服務意識等任務落實到有關部門,體現了政府加強自身建設、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決心。

其實,市民從“市長專郵”、“市長信箱”、“市長接待日”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局長接待日當中,時刻感受到政府就在自己身邊。如每月15日的“市長接待日”已實施多年,不管多忙,都會有市長或副市長專門接待群眾。按照規定,群眾反映的問題,必須三天內反映到有關部門,下個月10日前一定答復辦理結果。一位經常坐公共汽車的基層公務員給市長寫信,反映公交車線路不太合理,并提出建議,市長收信后當即批示市政府分管的副秘書長研究其建議,次日,有關部門領導就聚到一起進行專門研究

魅力所在——企業感受深

企業家也許是最能感受所在地政府的特殊群體,他們往往有行走在世界各地的經歷,在比較中更能發現一個城市的優勢和魅力所在。不少外商反映,中山市政策非常寬松,政府理念先進,辦事效率高,政策吸引力很大,這么好的投資環境,如果不來實在可惜。

全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投資中山兩年,年銷售額就突破10億元大關,創造了一個“中山速度”。該公司負責人對比其他分公司的經營環境時深有感觸地說:“這里的政府部門人員沒有上門收費的,只有上門提供服務的?!甭摮苫さ街猩酵顿Y前,聽說各地都有亂攤派的費用,或者是一些根本想不到的限制,但來到中山后發現根本沒有。

有一個“一個電話辦好一間工廠”的故事在企業間流傳。香港中山鄉親黃廣流回鄉設廠,租好廠房后,因為在香港的生意繁忙,兩地跑動又不方便,于是打電話給大涌鎮外經辦,希望他們協助辦理工廠的證件。沒想到只是一個電話,大涌鎮外經辦就一口答應。沒多久,外經辦就將公司注冊、營業執照、銀行戶口等等一系列相關證件、手續代辦好了,送到香港。受到感染的黃廣流從此在家鄉陸續開設了多間工廠。

澳門商人鄺活源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在中山沙溪投資設廠,從最初一間只有40多臺衣車的小廠,發展至現今1000多人的大廠。最初租幾間小廠房創辦的通偉電腦車花制衣廠,幾年后廠房不夠用了,鄺活源向當地提出,能不能幫忙找個大點的地方。沒想到就這一句話,地方馬上派人來了解企業的實際需要,并按照通偉的發展計劃建起了2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