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講稿-樹立正確執政理念 切實提高執政能力
時間:2022-07-09 11:16:00
導語:黨課講稿-樹立正確執政理念 切實提高執政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政理念是執政黨履行執政職責、完成執政使命、實現科學執政首先必須確立的觀念。執政理念對于執政黨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概括和提煉合乎時代潮流的先進的執政新理念,對于強化黨的執政意識、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有效執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只有準確把握執政理念的科學內涵,牢固確立科學的執政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科學民主的執政體制和機制,切實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真正提高執政能力。
理念即理論和觀念。執政理念就是對執政問題所形成的理論和觀念,是執政主體對其執政活動的理性認識和價值取向。執政理念屬于執政活動意識形態層面的核心觀念,是執政黨圍繞執政行為和目標形成的基本理論、指導思想、理論準則和行為規范,既是產生執政綱領、主張、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礎,也是執政活動的理論指導和執政能力的前提條件。執政理念集中體現為對于“為誰執政、靠誰執政、如何執政”三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執政理念對于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執政理念比執政能力更重要。因為執政理念決定執政黨其他方面的一切活動,執政能力、執政方式、領導方式等都是在一定的執政理念的要求和基礎上確立的,執政理念的變化必然導致執政的綱領、路線政策、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的變化。能否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首先決定一個政黨能否對自身執政權力形成正確的認識,即靠誰執政。其次,執政理念決定政黨執政行為的價值取向,即行使權力的利益指向,為誰服務、為誰謀利。第三,執政理念決定執政黨的執政方式,即如何執政。第四,執政理念反映一個政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執政黨而言,沒有明晰、確定的執政理念,其執政活動就可能是盲目的、隨意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也難以提高;沒有先進的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執政理念,其執政活動就可能背離社會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偏離時代前進的方向,從而損害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執政理念問題,對于一個由革命黨轉化為執政黨的政黨而言,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對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執政黨來說,與“票箱里面出政權”的執政黨相比,特別容易在執政理念上產生問題。由于黨是國家政權的締造者,處在治理國家的核心地位,又是一黨長期執政,實踐證明,這樣的執政黨,人民權力主體的思想意識不容易牢固確立,靠人民執政的思想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容易動搖或者淡化。
深刻理解執政理念的三大基本要素
執政理念的內容雖然十分豐富,但最基本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對權力來源和本質的認識及其觀念;二是對權力如何行使和行使權力的價值指向的認識及其觀念;三是對執政權力監督的認識及其觀念?!皺酁檎l授”、“利為誰謀”、“誰來監督”,這是執政理念的核心問題。這三個方面的理念決定和制約其他各個方面。
1.正確認識執政權力的來源和本質
執政黨要想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首要的問題是對執政權力本質形成正確的認識??v觀世界各國政黨執政的歷史,其執掌政權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社會革命,一是選舉。前者為暴力方式,后者為和平方式。但是政黨不論以何種方式取得政權,從本質上講,都是得到一定數量社會公眾認可和支持的結果。如果沒有廣大群眾的理解、認可和支持,政黨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政權,更不能鞏固政權。世界上雖然有個別政黨曾經利用某些方面的條件以特殊的手段暫時獲得過政權,但當失去人民支持時,最終必然歸于失敗。所以,所謂執政權力,就是人民在一定時期內出于對一個政黨的理解和信賴,通過一定的方式將自己的權力委托于這個政黨去行使。這種委托的方式,一種是把選票直接投給他所支持的政黨,一種是直接參加到他所支持的那個政黨中去,或者是響應、追隨這個政黨的號令。從一個政黨由執掌政權到喪失政權的過程變化分析,這一原則同樣適用。當人民對一個政黨失去信任之時,或者是在定期大選的時候進行“換馬”,或者是放棄甚至起而反對某個政黨,迫其“下臺”。由此可見,執政黨手中的權力,都是來源于人民,也只能用于人民。執政黨要長期鞏固執政地位,必須從本質上認識自己手中權力的性質,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不斷地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動,滿足人民的要求,實現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以此取得執政的合法性。因此,執政黨必須敬畏人民,必須高度重視人民的要求,這樣國家和政權才能長治久安。這是一個政黨長期執政必須樹立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在漫長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與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感,深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黨從中也認識到權力的本質,確立并且堅持了正確的執政理念,這就是:為人民服務,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明確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理念本質的準確把握,是按人民的意志執好政、掌好權的前提。
2.正確行使手中的執政權力
執政理念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基本問題就是如何以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代表人民行使執政權,解決“如何執政”、“為誰執政”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不是只靠主觀愿望和一般的努力,而是需要把握權力運行的規律,把握歷史環境和執政環境,把握人民的意志,積極探索科學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根據黨的性質和宗旨,“如何執政”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科學執政,就是要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態度、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去執政。執政黨的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執政權力的行使也不是隨心所欲的。黨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探尋人類政治生活固有的價值和規律,吸收人類長期的政治生活所積累的政治知識和政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尊重實際,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脫離國情,不主觀臆斷,在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尊重實際的基礎上提出和制定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設計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從而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是民主執政,就是黨要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要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要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特別是對那些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和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要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充分體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發揮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要確立民主執政的執政理念就必須明白,代表人民利益,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權利;堅持民主執政,就必須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從制度上、機制上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
三是依法執政,就是黨要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領導人民制定法律,自覺帶頭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證法律的實施,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要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黨對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領導,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和反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要教育人民群眾努力學習法律,自覺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確立依法執政的理念,就是執政黨必須在堅持人民的意志與黨的意志統一的基礎上,善于把自己的意志通過一定的程序轉變為國家的意志,以法律法規和政府的各種政策來領導和管理國家。
3.自覺接受對執政權力的監督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只是解決執政方式的問題,它并不能體現執政行為的價值取向。要解決“利為誰謀”的問題,還必須從思想觀念上確立一個理念,就是人民授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同時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政黨執政的歷史說明,即使一個政黨能夠在權力來源和行使問題上確立正確的理念,但是由于政黨執政權力行使的復雜性,執政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仍會經常出現偏離主人愿望甚至違背主人意志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權力授予主體必須對執行主體即執政黨進行監督,以保證人民的意志和權利不被踐踏。這就是執政權力必須接受監督的根本原因。對于一個先進的執政黨而言,在執政過程中必須確立一個觀念,就是執政黨的權力是人民授予的,人民在把權力委托于執政黨時,同時就有權在一定條件下對執政黨的執政權力進行剝奪,更有權對執政黨的執政行為進行監督。執政黨還必須明白,執政權力的來源決定了執政黨在行使執政權力時不能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執政黨必須確立并且強化隨時接受人民監督的意識。執政黨這種意識是否強烈和牢固,態度是否積極主動,本身就是對執政黨先進性的一個考驗,同時也是對執政方式和領導制度是否科學合理的一個檢驗。在現實政治中,執政黨特別是由革命黨轉化成執政黨并且長期執政的黨,在執政過程中,隨時隨地接受人民監督的意識容易淡化,有時會表現出不想和不愿意讓人民監督的態度,有的甚至反對和逃避人民的監督。這種態度和行為既是對權力授受關系認識發生偏差,同時也是在權力價值指向上發生錯位。
認真解決黨的執政理念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黨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從理論到實踐始終堅持并且反復教育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正確認識和行使手中的權力,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用好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且同黨內存在的各種不正確的行為進行不懈的斗爭。但是在現實中,有些問題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從執政理念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認為,癥結不是執政理念本身存在問題,而是在堅持這一理念基本內容的實踐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和缺陷。這些偏差和缺陷,導致正確的執政理念難以真正貫徹落實。其中以下幾點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
第一,在行使執政權力的出發點上存在主觀設定和先入為主的問題。在過去,我們長期反復地強調: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除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黨制定的所有路線方針政策和各種措施,都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和出發點,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這些原則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我們在理念上首先設定了黨的一切行為都是“為民”,沒有充分估計到執政行為的復雜性,特別是領導行為的復雜性,沒有認識到黨的總體要求和原則要求與黨的各級組織、社會不同部門以及每一個具體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和利益要求會存在許多差別,如果不進行進一步具體明確的規定,有些部門和領導人很容易“假公濟私”,打著為民謀利的旗號而謀取局部和個人利益。這種先入為主和主觀設定,就為執政黨行使權力增加了很大的隨意性,降低了科學性,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比如:既然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黨的各種執政行為就是正確的、正義的、不容懷疑的。現實中不少領導干部就是這樣時時處處以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為由,無視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不是首先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哪些問題才是真正需要認真及時解決的問題,而是主觀臆斷,長官意志,把自己的意志說成是群眾的意志而強加給群眾。長此以往,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民主作風難以保持,長官意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主觀主義等不良作風也難以禁絕。
第二,以替民作主取代支持和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執政黨應該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但是在執政過程中,我們不自覺地造成了這樣一種現實:既然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除了人民的利益絲毫沒有一黨一派的私利,所以黨就替人民當家作主。這種觀念在具體的執政行為中,產生兩種后果:一是一旦出現執政黨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數量不多、質量不好的時候,人民就會懷疑我們黨執政的能力、執政水平甚至執政的合法性;二是造成黨的一些領導干部習慣于采取發號施令、直接控制的做法去領導,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服務變成管理和控制,公仆變成主人,黨群關系難以維系,民主作風難以保持。今后,在執政理念上必須摒棄“替人民當家作主”,強化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實現由“作主”向“民主”的轉變,把人民群眾的意愿體現到黨的各項工作中。
第三,科學發展的理念尚未真正確立。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執政理念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執政為民的意識,沒有執政為民的科學思路和水平,依然不能完成執政使命。當人民把權力委托于執政黨時,執政黨必須強化如何為人民開辟最佳發展道路的意識。在我們黨內,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是硬道理”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科學發展的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以至于現實中存在大量違背發展規律的執政行為,諸如“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所以執政黨不僅要牢固樹立發展的理念,同時還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因為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由此產生不同的發展結果。發展觀越是科學,經濟社會的發展就越是和諧進步。在現實中,我們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社會領域存在的許多問題,就是發展理念上存在的問題造成的,今后必須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求真務實的理念,確保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全面進步。
第四,堅持執政理念的思想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強。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執政理念,需要堅實的思想基礎,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領導干部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問題,就不可能領導好改造客觀世界的工作,也就不可能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和堅持正確的執政行為,甚至會走向腐敗墮落?,F實中有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出現錯誤,不是對黨的理論政策和原則不理解,主要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發生變化。今后必須把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鳳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教育作為堅持執政理念的基礎工程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