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
時間:2022-11-08 09:57:00
導語:塑造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同志講過:“我們的國家與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的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梢哉f這里的“素質”是多方面的,而決不是知識豐富,思想,能力上貧乏的“高素質人才”。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正在蓬勃地向閃發展,社會和務個方面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俁教育的發展卻落后于其它產業的發展?!皯嚱逃钡谋锥艘苍讲辉斤@現:一味的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必然會導致過重的學業負擔和畸形的片面發展。浙江省高二的一名學生因忍受不了學習成績的名次和家長的壓力,用榔頭打死了母親,這是觸目驚心的,他缺少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質;曾經顯赫一時的博士生何陽以其特有的才華發展了點子公司,但困貪圖錢財而走向了犯罪,他缺少的是思想道德素質;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學的一名大學生有著良好的天資,但應聘時帶著父母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他缺少的是能力??磥響嚱逃荒軇撛斐鲈S許多多呆讀死記、高分低能的模仿型人才,創造出許多片面發展的人才。照葫蘆畫瓢,人云義亦云的能力綽綽有余,品德高尚、獨立思考、發明創造的功力卻遠遠不足??磥?,我們需要也必須推行素質教育,我們需要對教育體制、教學方式進行,我們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否則我們會在新一次競爭中落后,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我們之所以要塑造全面的創造型人才,是因為在21世紀的競爭中世界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需要創造型人才;我們之所以要塑造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是因為在未來,各個領域將出現空前的交流,滲透與交流,僅具有單方面的才能很難適應這個社會。鄧小平同志指出,要發展教育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在其整個思想理論中也有很多處體現了這一點。總書記則認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造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梢哉f,21世紀的激烈競爭呼喚著全面發展的人才,呼喚著創造性思維人才的涌現。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只能導致在競爭中失敗。美國英才教育委員會尖銳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輩在威脅著國家和民族未來,一流之才與三流之才的分水嶺在于沒有創造性。放眼于當前的人才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學歷的同時,更多的需要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他們不僅需要在某一方面有過硬的高精尖的技術本領,而且知識要橫闊各個領域,要會靈活多變,要有創造力,這才是一個真正的高素質人才,但在目前條件下,這樣的人鳳毛麟角。由此看來,全民族創造力的培養,全國家的發展,寄希望于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的更替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個人不更新知識將難以謀生,企業不采用新技術便會破產,國家不發展高新技術將處于被動。如此種種挑戰也是對教育的挑戰。知識的創新,只靠我們在課本上那些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在創新中探索,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知識學習與轉化能力。所以,教育要培養創造者,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質,而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不是為了“減負而減負”,我們所做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讓受教育者有更充實的時間掌握以科學知識為主的一切知識,增強動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創造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在我國,直到如今,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依然存在,創造能力的培養相當薄弱,重知識的灌輸輕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以考試為目的,壓抑的學習環境,使知識變得枯燥無味,強調學生的學業成績。而輕視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與創造思維的能力。所以,每當學生對某個作文、論文提出獨特的構思,或用獨到的方式解決一道數學題,或以獨特的想象力繪制了一幅圖畫時,我們對他們應該少一份壓抑,多一份鼓勵,因為在他們構思與聯想間蘊含著創造的能力與成分,而且可能會構成對未來取得重大發現或發明的基礎,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的教育為了實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了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現在就應特別需要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培養多元化發展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教養有良好身心素質的人才,這也必然的對目前的教學方式等一系列教育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普通高校中,“兩課”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而毋庸置疑兩課的中心思想與先進理論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但由于在教學方式上不恰當,教師照本宣科,大講理論,少與身邊的現實相聯系,使得課堂上沉悶,枯燥無味,許多教師也只是講一些要考試的內容,學生更多的是在臨考前背背筆記、大綱就萬事大吉了,從而使“兩課”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最近欣喜地發現一些學校對此有所調整,課上教師與學生互相討論,課堂活躍而不失莊重,課下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講演競賽,在活動與交往中加深了對理論的辯證看法,而考試也改為以論文形式出現,或以暢所欲言發表個人觀點,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創新思維。而我校近日進行了大專辯論會,提出了諸如“機遇與勤奮誰更重要”,“上網的利與弊”,“大學生打工的利與弊”,“加入WTO適時嗎”等一系列現實的問題進行討論,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這不僅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口才,思辯能力,創造能力,還使同學在準備比賽中廣泛搜尋各方面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從而達到了全面發展,無形中在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質上也有了提高,這才是我們要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所以,改變教學內容與方式,有助于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有助于激發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活潑地學習,有助于各種感官和大腦的活動、理解、記憶等心理活動同已有的知識潛能相結合,以求得開發人的創造潛力的最佳效果。而那種以記憶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求全責備的方式只會助長平庸之輩,抹殺卓越。
如果我們在合格的基礎上鼓勵優秀,在規范的前提下鼓勵拔尖,多一些全面發展的空間,多一點創造思維,少一些填鴨,少一點偏激,那么那種有由壓力贊成的殺母的悲劇也許不會發生,那么那個高知何陽還會由于道德素質不過硬而犯罪嗎?那么也許不會再發生大學生應聘時帶著父母了吧?但愿如此。
路漫漫,其上下而求索。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推行素質教育,塑造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的道路并不平坦.畢竟,應試教育在我們這個國度中已根深蒂固,甚至仍夾雜著許多封建的落后思想,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閉塞觀念更強化了應試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鯉魚跳龍門”以及競爭的日趨激烈也阻礙了推行素質教育。但是為了我們民族的未來,為了國家的強盛,我們必須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無論它有多難,無論他有多么多的荊棘。我們希望培養出有保爾的精神,有著比爾.蓋茨的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一批人才,也許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只要全社會人共同努力,只要社會、家庭、學校、個人把自己的責任落到實處,只要為素質教育拓展空間,我們堅信這會實現的。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但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