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成因及對策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1-22 02:42:00
導語:關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成因及對策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XX縣公安局)
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數呈上升趨勢,犯罪手段也不斷向成人化、智能化、多樣化發展。這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發展、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公安機關作為打擊違法犯罪的職能部門,如何針對未成年人的特點,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做些有針對性的工作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日前,我們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了解和掌握了近年來我縣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和特點,也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一點初步的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及特點
今年以來,我縣共抓獲18周歲以下違法犯罪人員149名,占抓獲刑事作案成員總數的37.6%。(這還不包括今年以來被我局裁決行政處罰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未成年人60人。)
詳細情況見附表(略)
未成年人占刑事作案成員的比例逐年上升,近兩年上升幅度較大,應該說,這一現狀是觸目驚心的。
從調查情況分析,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盲目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顧一切,不計后果,僅憑一時沖動陷入了故意傷害、強奸等暴力型犯罪的泥坑。5月3日晚10時許,因為發生口角,年僅15歲的龔某伙同陳某等人攜帶鋼管、砍刀,找謝某和華某等人斗毆,其激烈場面絲毫不亞于港臺武打片。不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后,還不知道自己已經犯了法。待到如夢初醒時,后悔晚矣!
2、模仿性。未成年人由于年齡偏低,可塑性、模仿性都較強,他們不僅模仿電影、小說、網絡等具體情節,而且向社會上的成人模仿。突出地表現在,與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類型越來越廣,除盜竊、搶劫、傷害等傳統型犯罪外,吸食、等案件也有所涉足。9月15日,我局接市局網監處電話,稱一網名叫“BY海洋”的XX用戶在互聯網揚州熱線上“愿意提供炸彈炸了新華中學”的恐怖信息,經過工作,很快就將違法嫌疑人高某抓獲,據他自己講是出于好奇,模仿網絡上的帖子作了回復。
3、結伙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團伙性比較突出。未成年人易受伙伴們的影響,有時候就是自己不愿意,但是害怕被孤立,屈服于從眾心理的影響,稀里糊涂地就參與到違法犯罪中去。3月30日,我局在射陽湖鎮查破一在校生盜竊團伙,七名學生中最大的僅16歲,最小的僅14歲,先后結伙盜竊18次,其中有二、三個人自己本不想參加,可是看到平時在一起玩的同學都參加了,自己不參加覺得沒面子,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因素。近期,我們對近幾年來發生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進行了一次認真的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從個體上來講,心理不成熟,自我素質不高是走上違法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
一是好奇心理。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是未成年人的天性。但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淺,判斷是非的能力差,辨別良莠的能力弱,在缺乏良性誘導的情況下,容易隨心所欲,誤入歧途。今年,我局先后查處未成年人9人,1人,強奸3人,他們中有的年僅14歲,多數都是出于好奇引起的。
二是逆反心理。未成年人正處于逆反心理強烈時期,對家長的“棍棒教育”和學校的一些不當做法不能忍受,易產生嚴重的對立情緒。在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學校的雙差生,他們由于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在家庭經常受到老師、家長的訓斥,他們就與學校、家庭對著干,逃課出去玩,直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盲從心理。這在一些共同犯罪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一部分未成年人完全是在主犯的教唆、誘導、脅迫下,盲目地跟從,在不知不覺中涉足犯罪。還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則盲目效仿武俠小說、武打影片中幫派活動的形式,結伙進行犯罪活動。今年來,僅西安豐派出所就先后查處2個未成年人犯罪團伙,涉案成員20余名。
四是攀比心理。近年來,受社會上笑貧不笑娼、人生在世當及時行樂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未成年人貪慕虛榮,講究排場,好逸惡勞。為了與人攀比、追求享樂,他們往往就選擇了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等侵財犯罪,以滿足他們的玩樂需求。據不完全統計,未成年人犯罪中侵財性犯罪占到了94%之多,他們將輕易得來贓款去打游戲機、洗澡休閑、四處游玩。
五是報復心理。未成年人心態不穩,控制力不強,報復情緒濃,受到一些委屈無法承受,遇到一些事情易生妒恨,繼而進行報復犯罪,使自己的行為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疇。
2、家庭失管失教也是造成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要什么給什么,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表面上看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使孩子心理上極不成熟,受不得一點挫折。當受到挫折時,有的采取報復等手段,有的則可能采取偷、搶等犯罪手段取得財物,以滿足自己的欲望。
有的家長對孩子疏于管教,即使管教,也大多數只是管孩子的學習成績,極少與子女溝通思想,交流感情。一些殘缺家庭更是如此,對孩子放任自流,對孩子出現不良行為不聞不問,互相推卸責任。
有不少父母自己就行為不檢點,空余時間搓麻將、打撲克,沉迷于各種低層次的娛樂活動,教育孩子時沒有說服力,孩子平時對家長陰奉陽違。
3、學校教育缺陷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
目前,在高考、中考指揮棒的指引下,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的傾向依然存在,不注重對學生的法制教育,缺乏有效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不少學生根本就不知法、不懂法,更談不上遵紀守法。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學校中備受歧視,平時得不到老師的贊許和關愛,缺少表現自己的機會,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嚴重損害,有時回到家里還少不了父母的斥責,變相地把孩子攆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教師只關心學生在校的表現,極少進行家訪,對學生在家的表現不清楚,家長對學生在校的表現也不清楚,對問題學生造成教育與管理上的脫節。一些劣跡較深的學生因年齡較小,違法犯罪后學校采取勸其退學或轉校或開除等方式,使得這部分學生過早流入社會,家長難管,法律鞭長莫及(不夠刑事責任年齡),他們往往為所欲為,變本加厲,甚至拉攏,教唆其他學生走向歧途。
4、社會不良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突出。
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社會不良環境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不良文化場所是滋生違法犯罪的“溫床”。近年來“黃、賭、毒”社會丑惡現象和迷信活動有所蔓延,而且在一定范圍內、一定時期內難以徹底消除。再加上影視、網絡文化的興起,青少年接受各種不良信息的渠道增多,其中不少圖書報刊音像制品以及電子信息產品大肆宣染暴力、色情、迷信,這些內容極易影響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人,直接誘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歌舞廳、游戲廳、錄像廳等“兒童不宜”進入的文化娛樂場所的存在,是直接引發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客觀條件。這些文化娛樂場所容易藏污納垢,來往此處的大部分人是與閑散少年有相似經歷、共同興趣、共同語言的人,很容易產生不良行為的交互感染。再加上目前的社會風氣不盡人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未成年人形成了極大的示范效應,一些未成年人私欲膨脹,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有的為了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不惜鋌而走險。
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
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一朝一夕就能徹底解決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共同努力。
1、加強未成年人道德法制教育,不斷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識。不斷加強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送法制進校園活動。我局已經選派了110名工作經驗豐富、精通法律知識的民警擔任了全縣中小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和班主任,通過定期組織青少年學生參與法制學習、知識競賽、參觀法制展覽、典型案例庭審旁聽等生動直觀的道德法制教育活動,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觀念,做到自覺學法、守法、用法。我們公安機關要充分發揮開展法制教育的龍頭作用,逐漸整合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的力量,建立以學校為龍頭、社會為平臺、家庭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絡,使學校、家庭、社會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
2、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凈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培養和陶冶青少年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極為重要。首先,不斷加大打擊社會丑惡現象的力度。堅決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堅決遏制住網上淫穢色情活動發展蔓延的勢頭,為未成年人提供綠色網上空間。公安機關作為職能部門,一方面堅持不懈的開展查禁“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的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社會黑惡勢力,遏制社會丑惡現象的滋生蔓延對青少年的毒害。另一方面,嚴厲查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案件,對引誘、教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案件,堅決從重處理,及時有效地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其次,切實加強公共娛樂場所、文化市場的管理。對公共娛樂場所開展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嚴禁違法違章經營,無證無照經營,加強對業主的教育管理,簽定治安責任書,嚴格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入內。第三,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專項整治,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改善學校周邊環境,加強學校周邊的安全檢查,依法指導和督促校園加強內部防范工作,嚴厲打擊侵害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努力為學生創造安全、文明、健康的學習環境。
3、做好未成年人幫教轉化工作,不斷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做好未成年人特殊群體幫教轉化工作,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和減少這一群體的違法犯罪特別是重新犯罪,而且對其他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警誡作用。我局專門出臺了有關制度,要求社區民警為雙差生逐人建立檔案,定期上門走訪,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和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教措施,關心單親家庭、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等特殊群眾的未成年子女教育,從源頭上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目前,這項工作我們已經納入了民警的月度考核。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我們認為不能一處了之,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寬嚴相濟,區別對待,充分體現黨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政策,盡最大可能的挽救失足在校生。目前,我們公安機關正在考慮出臺一項措施,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采取人性化執法措施,比如傳喚其到公安機關時,盡量避開其他同學;對照未成年人的違法情節,可拘可不拘的堅決不拘,可捕可不捕的堅決不捕,可訴可不訴的堅決不訴等,不能因為未成年人的一時過失,使他自暴自棄于社會。
總之,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有時甚至是反反復復的重要而艱巨的工作。只有全社會一起來關心、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才能不負時代賦于予我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