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時間:2022-08-29 09:19:00

導語:以人為本  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  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以人為本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構建“和諧某市”調研分課題

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為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不斷滿足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要,方便群眾生產和生活,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提出城鄉建設和管理“三變樣”目標,緊緊抓住某城市新一輪市政、交通體系建設整體向郊區拓展推進的機遇,大大加快了某市大市政、大交通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優化了城鄉空間布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提升了某市城市形象,有效地推動和促進某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順利實現“三變樣”目標,將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納入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工作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時,結合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提出了中期目標,展望遠期目標。本分課題對將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分析一系列相對可行的保障措施。

一、關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基本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某市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緊緊圍繞“一年小變樣、三年中變樣、五年大變樣”的工作目標。分階段穩步推進,各項工作都取得顯著成效。

(一)道路網情況

1、城市道路立體交通框架建設情況

按照“三線、五縱、七橫”立體道路交通格局,已經完成“一線、四縱、六橫”的建設任務,即建成了軌道交通1號線、逸仙高架道路、江楊路、蘊川路、滬太路、長江路、外環線、水產路、寶楊路、友誼路、郊環線;“二線、一縱、一橫”道路正在建設中(軌道交通3號線、7號線、潘涇路、石太路)?;窘ǔ梢灾鞲傻罏楣羌埽胃傻?、支路為基礎,鄉村道路為補充的道路網。

2、市政道路設施情況

現有道路總長度557公里,與前三年相比,增加了92公里,增長率為27.2%;現有道路(含公路)總面積981萬平方米,比三年前增加268萬平方米,增長率為37.6%;2003年我區道路密度為1.13公里/平方公里,2005年為1.88公里/平方公里;2003年人均道路占有9.09平方米/人,2005年人均道路占有12.1平方米/人。

3、農村公路設施情況

2004年底,我區設備量內農村公路共有140條,總長度為344.26公里,其中二級公路39.57公里,占總里程的11.5%;三級公路65.41公里,占總里程的19%;四級公路239.28公里,占總里程的69.5%。另有橋梁160座。至2005年底,預計我區扣除兩島后設備量內的農村公路共有88條,總長度為180.29公里,另有橋梁152座。

(二)公共交通現狀

1、地面公交

某市區境內共有地面公交線路124條,線路長度2237.928公里,全線運客總量為1009626人次/天,運營班次27758輛次,運營車輛2358輛。其中以數字命名的線路有88條(包括4條夜宵線、4條高峰線),以文字命名的線路有36條,其中區內線路長度1120.185公里,全線運客總量約為66萬人次/天,線網長度283.415公里,占全區通車道路(423.1公里)的67%。

2、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1號線在某市區區域內共設4個車站,雙向進站客流量為40604人次,出站為37447人次,軌道交通4個站全日集散人次為7.8萬,其中最高為共富新村站。

3、公交基礎設施

樞紐站名稱占地面積停車面積建筑面積停車輛數

寶楊路57387M251666M265851M2

大柏樹32387M26961M2290

月浦108148M210454M2250

滬太路87784M286151M2800

共和新路55332M232000M2491

羅店汽車站6541M25370M2

石洞口2645M22080M2

(三)生態環境建設現狀

截至2004年,按建成區85平方公里范圍(包含外環線綠帶)計算,全區綠地面積3241.04公頃。其中,公園面積58.9公頃,街道綠地1036.28公頃,居住區綠地507.79公頃,單位綠地1418.17公頃,防護綠地219.9公頃,綠化覆蓋率39%、綠地率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6平方米。區域內公園11座,面積58.9公頃,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綠地46幅,面積67.6公頃;古樹名木43棵,古樹后續資源16棵,古樹后續資源副冊2棵,行道樹31651棵。

我區綠化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和主要道路兩側。東部的淞寶地區、南部的泗塘通河地區和大華地區、西部的外環線400米綠帶、北部的寶鋼月浦羅店地區的綠化量總計1169.5公頃。

(四)重點地區開發情況

1、羅涇鎮

道路:羅涇鎮域范圍內南北主干道有北薀川路和滬太路,東西主干道石太路、潘川路、新川沙路和集寧路。某市工業園區東西主干道金石路已建成通車;上下水:用水全部屬地下深井水,雨水全部采用地表自然排放,生活污水采用化糞池;電力:35KV變電站2座;燃氣:全部采用灌裝液化氣。

2、羅店鎮

道路:市級道路有滬太路,區級道路有月羅路、富錦路,鎮級道路有潘涇路、石太路、富張路等30多條,村級道路50多條;上下水:有市北公司、寶羅水廠、羅南水廠等4家供水單位,日均產污水300多噸,其中80%以上的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大部分企業污水都簡單處理或不經處理直排河道;電力:35KV變電站4座;燃氣:氣源由石洞口煤氣廠0.8MpaDN500高壓人工煤氣管引入。

3、西城區

道路:外環線、效環線、江楊北路、寶楊路為區域內快速主干路,友誼路、楊泰路、水產路為片區次主干路,盤古路、湄浦路、梅林路、月城路、鐵山路、鐵力路為城市次干路,竹藝路、鎮新路、楊鑫路等為城市支路。上下水:楊泰泵站、楊行泵站、大黃泵站等3座雨水泵已啟用。

(五)水、電、氣設施

1、水

我區現有三座污水處理廠,即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泗塘污水處理廠、吳淞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為46萬噸/天,屬某城市市排水公司管轄。

淞寶、月浦老鎮、泗塘、通河地區已建有比較完善的雨水系統,除月浦老鎮地區為低標強排系統外,其余均為強排系統,按36毫米/小時標準排水;蕰南地區除經緯置業、錦秋加州、廟行地區為自排系統外,其余均為強排系統,淞南、高境鎮域范圍內大部分屬低標強排區,管道的設置小范圍內各成體系,泵站布局不盡合理和完善,泵站排量設置標準偏低,尚沒有形成規劃中的雨水系統;蕰北片基本以自排為主,除西城區、羅店新鎮等重點地區有較完善的雨水系統外,其余區域尚無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統。

我區供水以市北自來水公司為主,鎮屬深井水廠供水主為補充。市北自來水公司日供水36萬噸左右,市北自來水公司所屬深井水廠日供水1.7萬噸左右,鎮屬深井水廠日供水3.8萬噸左右。

2、電力

2002年-2005年某市先后建成14個35KV變電站,1個110KV變電站(興隆站),并投入運營,緩解了泗塘、祁連、大華、羅店新鎮、西城區等地區用電矛盾。

年份變電站服務范圍

2002虎林站江楊南路以西、長江西路以北、泗塘、呼瑪地區

葑溪站上大路以北、滬太路以西、蘊藻浜以南

2003嶺南站路保德路以北、江楊南路以西、共和新路以東

富錦站楊行工業園區內

2004沈行站寶泉公路以北、顧村工業園區內

大華站大華地區

乾溪站環鎮北路以北、滬太路以西

約帕站羅店新鎮內

海江站海江路以北、牡丹江路以東、友誼路以南

楊泰站蘊川路以東、寶楊路以北、江楊北路以西

2005興隆站新江灣城內及閘殷路一帶

集賢站石太路以北、某市工業園區內

紀蘊站共和新路以西、南蘊藻浜以北、共康路以北地區

石太站石太路南、潘涇路以西、羅店地區

高境站國權北路以西、逸仙路以東、三門路以北、何家灣路以南地區

3、氣

全區燃氣用戶共有45萬戶,其中燃氣市北26萬戶,寶鋼煤氣6萬戶,瓶裝液化氣13萬戶。管道煤氣供應單位2家:市北燃氣公司和寶鋼煤氣公司;液化石油氣供應單位7家;燃氣率達98%,城區氣化率達99.8%。

(六)存在問題

針對目前某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狀,我們清醒認識到,由于某市城市建設歷史欠帳較多,許多城市基礎設施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

1、道路擁堵、交通不暢。部分道路擁堵,特別是快速道路和主干道通不暢,快速交通設施與其他主次干道快速交通功能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公共交通與重點地區建設開發相對滯后,市民出行仍感不方便;區域重型車輛密集,道路損壞嚴重,路況較差。

2、綠化發展不平衡。綠化投入單一,鎮、街道缺乏綠化資金正常渠道,造成重點地區綠地較多,邊緣地區綠化量不足的現象;單位綠化、居住區綠化和農村綠化建設格局不統一,養護極分化,部分地區存在失管失養現象。

3、水、電、氣不能滿足市民需求。全區污水體系薄弱,污水處理能力較低,大部分地區無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污水直排河道現象嚴重;電力負荷,增長較快,隨著大型鋼鐵企業和住宅區遷入地,35KV變電站網布局不合理,電力發展規劃與地方經濟發展銜接不夠;燃氣事業發展較滿,隨著經濟發展,燃氣需求日益增加,氣源缺乏,居民用氣知識淡薄,安全事故頻發。

4、重點地區發展受瓶頸制約。重點地區道路管養體制不順,鎮級部門道路管養經費不足,能力不強,造成道路路況差;公共交通布局不管理,群眾出行不便;水、電、氣事業發展相對滯后。

二、關于建設和諧某市的目標與評價指標

1、總體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針對某市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探索城市建設和管理新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中,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有序推進,協調發展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城鄉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環境先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和高水平管理的原則。力求某市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能“建精品、創亮點、求超越、快發展”,使某市城市建設由治標管理向長效管理轉變,城市功能由滿足需要向同步與國際接軌轉變,努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

2、評價指標

道路密度、人均道路占有面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公交線網密度。

三、關于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

▲近期任務(2007年前)

(一)道路交通

1、全面完成“三線、五縱、七橫”立體道路交通格局。在已經完成“一線、四縱、六橫”的基礎上,積極協調,加快工程前期動遷和施工過程中的推進協調,確保M1線、M7線(二線)、潘涇路(一縱)、石太路(一橫)建設任務的如期完成,形成“三線、五縱、七橫”立體道路交通格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主體框架道路建設,提出“七縱、八橫”交通格局,增加“二縱”(A13、富長路)、“一橫”(寶錢公路),并完成富長路、寶錢公路建設任務。

2、完善主次干道道路網絡建設和改造。完成石太路、富長路、軍工路、北蕰川路、潘涇路、祁連山路等主干道建設;完成楊泰路、集寧路、一二八紀念路等道路建設任務。

3、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及公路網基礎水平。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62.61公里,其中新建29.41公里,改建33.2公里;新、改建橋梁25座,其中新建16座,改建9座;自然村之間公路通達率達到100%。

4、建立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統在管轄區域主要道路、重要區域內道路上設置50個交通信息采集點,監控道路交通運營情況,提升管理檔次,用先進科學的技術替代階段性人工收集道路信息的落后狀況。

5、加快公共客運交通發展。確定公交主干線網,保留優良公交線路,調整不合理線路;調整與市中心聯系的公交線路,配合軌道交通的發展實現一體化公交;增加城鎮間公交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新辟一些與軌道交通接駁的公交短線。

6、改革道路管理體制,推行道路統一管理研究制定鄉鎮道路管理辦法,改革現有道路兩級管理體系,將鎮道路統一納入區市政道路(公路)專業管理范疇,統籌養護經費,提升全區道路管理品質和能力,加快迅速發現問題、快速處置問題的能力,改變多頭管理,責任難以落實的現狀。建議以道路設施量為依據,以設施養護經費為標準,鎮管道路經費根據各鎮道路設施量,統一從鎮財政單列,劃撥專業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實行??顚S?。

(二)綠化建設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7%,綠地率32%。

序號項目面積(公頃)

1愛暉路長江西路西南角高壓帶2

2西城區主題公園50

3白鷺公園23

4吳淞十一街坊1.2

5共和新韻0.4

6虎林路東側(呼蘭路以北河邊)0.7

7鐵山路(友誼路跨線橋)1.1

8泗東碼頭一期0.98

9江楊路四期7

10環區步道60

11蘊川路兩側30

12炮臺灣公園55

13寶楊路兩側(蕰川路-江楊北路)5

14廟行公園20

15西北公園一期100

16滬太路道路拓寬綠化工程(外環立交至洋橋收費站)46

17北蘊川路綠化工程(蘊川路至新川沙路)25

18石太路綠化工程(老蘊川路至滬太路)32

19寶安公路綠化工程(蘊川路至區界)46

20淞寶工業區50伏高壓走廊綠化10

21高境地區配套公園4

22高境鎮江楊地區大型公共綠地0.3

23廟行地區大型綠地0.3

24劉行地區大型綠地0.3

25生態專項建設工程459.38

26潘涇路道路綠化工程27.5

27淞南地區大型綠地0.3

合計1007.46

(三)水、電、氣事業

1、近期污水設施建設

某市工業園區污水干管工程:計劃建設Φ1000~1500污水管道5.09公里及潘涇污水泵站和羅北污水泵站;月羅公路污水干管工程:計劃建設Φ600~1000污水管道約6.7公里及月楊污水泵站和羅店污水泵站;蕰川路污水管道工程:計劃建設Φ600~800污水管道7.8公里。

2、近期電力建設

新建石太變電站、110KV興隆變電站、花園變電站、35KV錢灣站、35KV陸翔變電站、35KV高境變電站、35KV集賢變電站、35KV綏化變電站等8個變電站,使某市地區的電力負荷低于2004年電力負荷。

3、近期燃氣發展

基本完成區內燃氣主干管網建設,基本滿足工業園區、四高小區、羅店新鎮等重點地區的用氣需求。

(四)近期重點地區建設任務

1、羅涇鎮:建成潘涇路(園區段)、羅東路、羅寧路、環鐘路、道潘滬路、中心路(陳集路-潘涇路)、陳集路等道路;開工建設月浦水廠,建成兩條輸水管線,在園區及鎮的規劃支路下敷設Φ600-1000雨水管道,污水水理采用二級生化處理;建成22萬伏變電站1座、35千伏變電站2座;建設北薀川路金石路口高中壓燃氣站、潘涇路寶錢路口中壓燃氣站。

2、羅店鎮:修筑楊南路、祁北路(羅溪路~羅太路)、集賢路(祁北路~羅新路);結合滬太路、石太路拓寬工程,預設上水管網,為停用深井和社會發展供水奠定基礎,同時完成羅店鎮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和羅店新鎮3.4平方公里內雨、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在新鎮動遷配套房基地(祁北路、羅新路之間)建設一座35KV變電站(規劃中的S11),以滿足新居民及商貿用電;結合新鎮建設,老鎮改造,進一步完善綠化配套建設,提高綠化檔次,完成10條左右河道的綠化配套建設。

3、西城區:實施月城路、松蘭路、楊鑫路、鐵力路、克山路等道路;建設楊行泵站、楊泰泵站、大黃泵站。

▲中期任務(2010年前)

(一)道路交通

1、形成“三線、八縱、八橫”大市政、大交通格局在“三線、五縱、七橫”道路立體交通格局基礎上,啟動A13、A21、快速道路和祁連山路主干道建設,至2010年形成“三線、八縱、八橫”交通主體框架,進一步提升快速通道交通能力和輻射功能。

2、完善主次干道網絡,發揮主次干道互補功能啟動寶安公路建設,配合隧道建設改建長江西路,配合江灣新城開發建設殷高路;提升城市次干道的檔次,建設水產路、何家灣路、四元路、新川沙路、陸翔路、友誼路、南大路、塘祁路等道路。

3、加強城區道路改造,完善區域道路網絡完成西城區10條道路改造,啟動蘇葛路、楊南路、規劃路道路建設,加強地方道路與主干道路的溝通。

4、建立多方式立體的舒適、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減少公交復線系數,調整與軌道交通線路平行的公交線;增加與軌道交通接駁的公交線路及公交聯絡線,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增路網覆蓋率,減少公交空白。

(二)綠化建設

至2010年,人均公共綠地大于17平方米;綠地率大于35%;綠化覆蓋率大于40%。

序號項目面積(公頃)

1西城區綠龍142

2顧新路滬太路轉角3

3寶安公路南路1.5

4鵝蛋浦兩側近桃浦2

5聚豐園路南側1

6真大路兩側區界邊2

7滬太高速真金路西北角3

8桃浦河兩側緯中路北側2

9東郊涇東側楊北路南側2

10江楊南路東側1.5

合計160

(三)水、電、氣事業

1、中期上下水規劃

實施新川沙路污水干管及羅涇泵站,潘涇路、緯二路、富長路污水干管及長山泵站,羅溪路、石太路、撫遠路、羅北路污水干管及小川沙河泵站、羅北泵站,寶安公路污水干管及劉行、顧村泵站,富錦路(西干線東側)污水干管,并改造1號泵站,江楊北路污水干管,并改造2號泵站,規劃控制規模在15萬噸/天至30萬噸/天的泰和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完善蕰北地區污水收集系統。

2、中期電力規劃

新建羅店變電站、諾貝爾變電站、園和變電站、寶瀏變電站、山連變電站、陳太(葑塘)變電站、錦秋變電站、呼蘭變電站、長臨變電站等26個35KV變電站,全區用電基本平衡。

3、中期燃氣規劃

建設次高壓門站6座。包括天然氣置換門站1座(共康站);高中壓調壓站3座(石太站、月浦站、某市工業園區站);以及寶鋼配套門站2座(富錦站、長櫻路站)。建設0.8mpa天然氣次高壓主管道(DN500)38.2km。包括郊環線、石太路、富錦路、北蕰川路、富長路。配合新城區、工業區開發建設,建成區域范圍內的中低壓管網

(四)重點地區開發

1、羅涇鎮:新建羅涇水廠,敷設羅涇水廠-新川沙路-潘涇路輸水管;污水納入污水管網排放至石洞口污水處理廠,并建設潘涇、羅北、小川沙三座污水泵站;新建2座22萬伏變電站、6座35千伏變電站;敷設煤電路-北薀川路-石太路-羅寧路-陳集路0.4MpaDN300中壓輸配燃氣管,形成環網。

2、羅店鎮:修筑楊南路~寶安公路、聯楊路、羅新路、羅溪路(祁北路),并在滬太路以西,南北方向規劃建5公里二級以上的主要公路;沿楊南路增設水管供二邊企業,解決羅店西部地區水壓較低的矛盾;羅店、羅南老鎮雨水管網系統基本建成,覆蓋率達到90%;在羅店鎮北郊或某市的工業園區內新增一座220KV變電站,解決羅店鎮域220KV電源點緊缺情況。

▲遠期目標

一、完善主干道系統。長江西路與錦秋路連通;殷高西路與環鎮北路連通;蕰藻南路與塘祁路邊通;建設康寧路與中環線連接。

二、基本建成中心城區、新城區道路網絡,達到規劃要求。

三、建設南北跨越蕰藻浜的橋梁,富長路、康寧路蕰藻浜橋;陳廣路、聯泰路、泰聯路、愛輝路虎林路跨越蕰藻浜的橋梁。

四、北部重點地區月浦鎮、羅涇鎮、羅店鎮、工業園區等基本達到與中心城區相一致的道路網絡。

五、加密、梳理城市支路網密度,增加三級以下的公路網。

六、建設一批立交系統。長江西路、江楊南路互通式立交;殷高路、場中路、南陳路、鐵山路、鐵力路等一批鐵路立交。

四、關于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主要措施

加快全區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實現大市政大交通的格局,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生態環境,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進一步增強規劃意識,提高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某市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要充分發揮規劃的導向、協調、約束作用,通過編制總體規劃和市政基礎設施專業規劃,強化規劃的嚴肅性,達到建設適度超前,注重科技創新,提高開發建設的系統性和網絡化水平。增強城市的承載、服務、集聚和輻射功能。

(二)樹立工作創新意識,增強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能力。

面對城鄉面貌不斷變化的形勢和要求,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努力實現建設和管理方式的轉變,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要進一步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工作的宣傳,鼓勵社會參與監督、評議,廣泛聽取群眾對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開發中注意解決好“新帳不欠,舊帳逐年還清”的問題

某市是一個市政基礎設施欠帳比較多的地區,大部分鄉鎮配套不完善,尤其是對污水的處理、垃圾的處置、生態環境的優化等問題,矛盾更為突出。由于受資金的制約,這些問題一時不可能全部解決。因此,要按經濟發展的需求、建設任務的輕重緩急以及政府對資金投入的承受能力,來確定建設計劃,組織實施。做到新建項目按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步到位,過去的建設欠帳在今后更新改造中逐步加以解決,是我們在開發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四)加強聯系,尋求支持,提高管理效能

加強溝通,形成合力,抓好城鄉建設長效管理,需要各部門加大執法力度,聯合管理,形成合力。特別是鞏固建設成果,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就更需要各部門相互支持,齊抓共管。因此,要從三方面加強橫向聯系:一是,要從全市的高度,從某市發展的角度,加強與市相關部門的溝通,在規劃、市政建設、環境整治等方面爭取市里在管理上的支持。二是,加強與區內大型企業和部隊的溝通,發揮他們的優勢,聯動發展,爭取大型企業和部隊在執行上的支持。三是,建立各職能部門的聯系,爭取部門之間的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合作、齊抓、共管的世態,鞏固建設成果,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五)明確責任,強化考核

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是一項內容多、涉及面廣的綜合系統工程,必須在區委、區府統一領導下,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強化考核。要抓好具有共性或職能交叉的工作,不推不躲不扯皮,齊心協力,形成“上級考核、同級評議、百姓測評”,獎優罰劣的考核機制。

五、需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一)處理好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關系。經濟發展是城市建設的基礎,通過經濟發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同時城市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協調處理發好兩者的關系,才能促進城市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真正構建和諧社會。

(二)統籌、科學安排好各類建設項目。要深化、優化各類控規和詳規,注重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做到功能齊全、留有發展余地。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實行地塊組團式、市政網絡化模式建設各類項目。

(三)處理好規劃和建設的關系??朔皵偞箫灐笔桨l展,規劃要控制,建設也要控制,做到組團式的建設,規劃要有彈性,又要有包容性,建設要經濟又要節約土地。

某市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