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路養管體制的思考

時間:2022-10-19 05:16:00

導語:關于公路養管體制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公路養管體制的思考

五省市管養體制的幾個特點。通過我們對五省市管養工作的考察,我們發現,他們的管養體制與河北省的體制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機構規格高

北京、貴州、云南三省(市)公路局為副廳級單位,局內設的處室為處級(貴州省的副處級),主管全省公路的建設、養護與管理工作。北京市、江蘇省公路局還負責養路費征收工作。大部分省公路局都在按“一省一局,一路一公司”的方向在改革。

五省市的地、市、州公路主管部門都是正處級單位,縣公路局都是正科級單位。貴州、北京、云南的市級公路局是省公路局的下屬單位;縣公路局是市公路局的下屬單位。山東的市公路局是市政府的一個部門,由省公路局直接撥付建設、養護資金,市公路局長人選征求省局意見。江蘇省的市公路處是市政府二級局,歸市交通局業務指導。這些省所有縣公路局(分局、處)都是市公路局(分局、處)的下屬單位。這樣的體制,省局對市局、市局對縣局都便于管理,養護資金不外流,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不管人事權在省還是在地(市),地(市)政府(行署)都把地(市)公路局看作自己的一個部門參加會議,布置工作,有問題政府出面協調,還以政府的名譽為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出臺了若干規定和辦法,公路局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相當融洽。

——實行縱向管理

被考查的五省市,都實行資金直接拔付。省公路局將養護資金直接拔付給市公路局,市公路局直接將資金拔給縣公路局,沒有任何中間環節,保證了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一)提高人員素質,避免人員膨脹

貴州、云南、北京三省人、財、物都實行縱向管理,統一安排人事,基本避免了地方在人事調動與人員安排上的干預,控制了人員超編。北京市公路局管養公路5200公里,養護職工僅2000多人,平均每2.5公里配備一名養路下—江蘇省公路局列養公路2.5萬公里,現有養路職工12500人(三分之二是建勤工),平均每2公里配一名養路工。由于人手少,養護成本也大大降低。

(二)實施公司化管理,降低養護成本

以云南省為例,他們運用內部市場競爭來刺激、調整養護事業的發展,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養護工程實行內部招投標。10公里以上的大修工程在全省公路系統范圍內招標,10公里以下的工程在地(州、市)范圍內招標,并且實施第三方監理,不但打破了地方壟斷,而且降低了養護工程造價,提高了工程質量。1998年,云南省通過內部招投標,節省養護工程資金4000多萬元。

其次,小修保養實行議標,公路局根據以往的資金基數對總段撥款,總段對公路段的小修保養經費實行議標的形式確定,段對道班的養護實行招標合同管理。1998年全省壓縮非生產性開支達1500多萬元。

第三,干部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公路段長由全體職工選舉后由組織認命,總段長及各級管理干部實行競爭上崗,優化組合,并規定壓縮機關工作人員15%,分別從事其他工作或下崗。

(三)發揮規模效益

由于人、財、物都上收到省公路局,從而使內部調度更加靈活,整體實力得到增強。這不僅使他們在對外承攬工程中,充分發揮整體實力,增強競爭力,而且能夠對成本高而使用頻率較低的設備在全省范圍內調度,避免了養護設備閑置,提高了設備使用率。同時也減少了系統內重復采購相同養護設備帶來的資金壓力。

——體制改革帶來的變化

以貴州省為例,公路養護體制上收與下放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1994年為了借助地方資金,調動地方積極性,改條條管理為塊塊管理。

效果卻相反,機構膨脹、人員增加、公路養護資金幾乎全部被擠占、公路路況迅速下骨的現象日趨嚴重。1996年,同志視查貴州,對貴州省的公路養護給予‘歷批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貴州省委、省政府經過組織考察論證后于1997年4月下發了“關于改進公路養護體制的通知”,決定恢復人、財、物條條須導的養護管理體制。

體制改革以后,貴州省公路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大養護與管理力度,超齡路由1996年的80%下降為1998年的68%,公路路況發生了巨大變化通行能力與行駛質量顯著提高,支持了經濟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