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組織保證調研匯報

時間:2022-07-11 04:35:00

導語: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組織保證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組織保證調研匯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我鎮地處惠安縣西部,土地面積84.6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人,下轄15個行政村,是1999年8月從原黃塘鎮分設的新建鎮。鎮機關現有工作人員48人,其中:科級干部15人,一般干部24人(其中:行政12人,事業12人),各類職工9人。

幾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方針,突出服務發展這一主題,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著眼點,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為契機,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造就聚攏人心、聚合力量、聚集智力的創業環境,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狀

鎮黨委目前共設有24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15個,機關、鎮直黨支部5個,非公黨支部4個,黨員總數796人。目前共有農村黨員662人,其中:18—40歲153人,40—60歲219人,60歲以上290人。

2003年村級換屆選舉,共選出村干部總數為63人,其中:村主干24人(6個村為“一肩挑”),村兩委成員39人。選舉的村干部中,林口、赤土各超職數1人,藍田村職數缺額1名,鎮下派后安村參選支委1人。從年齡結構來看,村兩委平均年齡為39.7歲(其中:30歲以下13人,31—45歲33人,46—56歲17人);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42.6歲(其中:30歲以下1人,31—45歲8人,46—56歲6人);村主任平均年齡39.3歲(其中:30歲以下3人,31—45歲9人,46—56歲3人)。從文化程度來看,村兩委學歷在高中、中專、農函大的47人,初中的16人;村黨支部書記學歷在高中、中專、農函大的13人,初中的2人;村主任學歷在高中、中專、農函大的12人,初中的3人。

換屆后,多數村的運作較好,大多數村干部能安心工作,對工作盡心盡職,具體表現在:能全面完成各項中心任務,村兩委成員團結協作,工作責任心強,村黨支部書記能當領頭雁,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個別村工作沒有起色,拖全鎮后腿。個別村主干抓發展、謀全局的能力不強,個別村干部因年齡、素質等問題,思想有所消極,“船到碼頭車到站”。15個村中,農村一類支部12個,尾山村黨支部為縣委黨建掛鉤聯系點,村建典型3個(半嶺、石碼、油園);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個(林口、半嶺);經濟欠發達村2個(藍田、壩下);04年以來,市、縣、鎮下派薄弱村任職的黨員干部6人。

二、我鎮基層組織建設的一些做法

一是抓龍頭,強素質,提高鎮黨委駕馭全局的能力。

突出強化鎮黨委駕馭農村工作全局和領導農村各項工作的整體功能,進一步發揮“龍頭”作用,建設團結協調、開拓進取、廉潔高效和富于戰斗力的堅強領導集體。不斷完善黨委決策、議事、會議制度,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制,通過制度約束、規范班子成員的行為。

自建鎮以來,鎮黨委充分認識到新建鎮任務重、人手少、環境差等諸多困難,關鍵是要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和工作熱情,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因此在抓好制度、學習和工作落實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四個結合:一是結合新建鎮的的發展機遇,組織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創業的精神,凝聚全鎮力量,奮發圖強,迅速打開工作局面,拉開建設文明富裕新xx的序幕。二是結合黨政班子成員年紀較輕、工作實踐和領導經驗相對不足的特點,發揮黨委議大事、做決策作用,統籌協調,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形成“疑慮多人解,辦法多人想,經驗多人推,工作多人促”的良好氛圍,從而增強了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三是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活動,多次組織對xx鎮今后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大討論,確立了把xx鎮建設成為農業先進、工業發達、商貿繁榮、環境優美、群眾生活富裕的惠安縣城后花園的發展定位。四是結合各項中心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定期征求群眾意見、梳理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加以解決的具體措施。通過訪談慰問、結對幫扶、開展“為群眾送溫暖”、“黨員和困難群眾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等方式,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是抓制度,整作風,提高機關干部隊伍的工作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

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明確五大辦、四中心的工作職責,加強機關勤政大廳建設,建立計生、民政、土地等對外服務窗口,減少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豐富充實機關效能建設十項制度,健全失職追究機制,堅持強化跟蹤管理,嚴肅效能紀律;進一步完善機關干部績效考評辦法,逐步建立起職責清晰、管理健全、實際管用、獎懲分明的機關管理制度體系,使制度真正發揮管人、管事的作用;按照“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原則,改革選人用人制度,實行崗位兼職和薄弱村掛職等形式,加強機關干部多崗位培養;以工作落實月為契機,健全服務承諾機制,完善包片掛村駐村工作制度;“訪民情、察民意、解民憂”,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抓好當前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重點,落實大規模培訓干部任務,提高做農村實際工作的能力和為民服務的本領;建立工作責任制,全鎮分為五大片,實行片長工作負責制,片員住村、考勤、獎懲全由片長負責,增強做好農村工作的責任感和危機感,提高機關干部隊伍的戰斗力。

三是抓基層,打基礎,增強班子的工作活力和戰斗力。

扎實開展“強基固本,富民興村”活動。把創建農村黨組織“五個好”目標要求與建設新農村“二十字”目標要求結合起來,,緊緊圍繞“關鍵要取得實效”和“成為群眾滿意工程”這兩個根本,推動先進性教育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在項目建設上:林口、石碼、美仁、光山、壩下、南安等村結合工業小區建設、衛生院征地、城西公路建設,油園村結合億盛二期征地的掃尾以及翁后橋、二號橋的建設工作,組織黨員干部耐心細致地做好被征地戶的思想工作。在增加村民收入上:半嶺村繼續抓好養蜂協會建設,促進全村養蜂戶的發展。藍田、尾山等村加大余甘果加工,科學引導山地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林果生產;官溪村引進10多萬元,在村辦烏石林果場里養殖土雞和黑山羊。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林口村多方籌集資金,投入10萬元做好苗圃溪全線砌石護岸和溪底硬化工作,努力解決大片良田長期受淹和田間灌溉困難等問題。在搞好社會治安整治上:鎮機關工作人員、派出所干警配合各村護村隊做好夜間巡邏,給群眾創建平安環境。在鄉風文明上:從實際出發,引導群眾開展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壩下、油園等村開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守法光榮戶”等評選活動,在社會上倡導文明守法的良好風氣。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美仁、石馬、xx等十多個公路沿線的村莊的黨員進行義務勞動,開展公路清障保潔工作,加強了村級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整治。林口、后安、藍田、官溪、半嶺等村黨支部多方籌建資金,認真做好通各自然村的道路拓寬和硬化。

落實村級組織建設各項任務。一是抓好壩下、藍田兩個經濟欠發達村的整頓工作。加強下派駐村任職干部管理,強化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爭取各級資金160多萬元,完成市定10個扶貧項目,鋪設水泥路9公里,新建小學、村部各一座;二是在抓好村級班子值勤、辦公、會議制度的基礎上,開展村級班子“回頭看”,對在工作中存在的推諉扯皮、組織紀律觀念淡薄,責任感不強,造成工作失誤的村干部,給予相應的黨紀處置。先后有一名村支委、一名村委被暫停職務并停發工資,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一名村主任被責成向鎮黨委作深刻檢查。三是發揮組織部門牽頭作用,建立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督查機制,對村務公開工作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督促,目前全鎮15個行政村都推行了村務民主聽證,聽證議題26個,每個議題的聽證人數平均在37人以上。四是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強化對村黨組織班子成員的教育培訓,努力提高村干部科學發展、致富群眾,執行政策、依法辦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艱苦奮斗、務實創新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要求的四個方面本領;切實加強陣地建設,認真抓好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認真做好發展農村黨員工作,注意培養具有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雙帶型”黨員,選拔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干部;著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各項制度,深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推行村務決策聽證、村集體會計委托等做法,提高村級組織工作規范化水平。

通過幾年來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新xx的積極性,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200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25265萬元,比2004年增長10.02%,完成縣級財稅收入1428.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37.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60元,增長9.1%。

今后,我們要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縣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動全鎮組織工作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為xx鎮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