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贏一惠”: 農村廣電村通工程新探索
時間:2022-01-04 05:21:00
導語:“三贏一惠”: 農村廣電村通工程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面臨資金缺口大、網絡建設成本高、農戶入網率低等現實難題,致使村通工程難以推進。高坪廣電工作部在實踐中大膽探索,總結出了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網絡“三贏一惠”發展模式,較好地破解了工程建設資金“瓶頸”,加速了“村村通”進程。
主要做法
“三贏一惠”是指在不變動廣電部門有線電視網絡的產權、經營權前提下,由廣電網絡公司、CATV器材設備生產企業、鄉鎮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資建設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讓廣大農民群眾受益的一種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發展模式。其中,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組織發動農戶入網和廣播電視共纜傳輸光纖網絡的部分投入,器材設備生產企業主要負責材料設備的組織供應和網絡建設,廣電網絡公司主要負責網絡的規劃設計、工程質量監督和驗收以及網絡建成后的運行維護和管理。鄉鎮人民政府投入少部分資金就“贏”得了廣播網絡,器材設備生產企業“贏”得了市場和商機,廣電網絡公司“贏”得了用戶,農村群眾得到了實惠。高坪區工作部自2005年底在原天峰鄉試點以來,已先后引進了九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金田電子有限公司等4家器材設備生產企業,在鳳凰、隆興、搽耳、南江等11個鄉鎮進行了推廣,新架設光纖140公里,使86個村、510個社、12萬新用戶看上了有線電視。
一、廣泛宣傳,做好群眾動員工作。高坪工作部通過在鄉鎮場鎮或交通要道書寫宣傳標語、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多種宣傳形式,讓廣大群眾知曉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是黨和政府為群眾辦的一件實事,廣播電視是群眾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一個窗口,獲知各類科學文化知識和經濟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辦到農民家中的科技課堂和文化活動室。通過輿論引導,充分調動了群眾安裝有線電視的積極性,為“村村通”工程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對比算帳,充分調動鄉鎮參與積極性。廣電網絡公司主動與鄉鎮黨政聯系協商,進行對比算帳。經測算,根據目前農村有線廣播網現狀進行恢復性建設,一個鄉鎮大約需投入8至15萬元,而建設鄉村廣播電視共纜傳輸光纖網絡,鄉鎮政府僅需投入4至8萬元,鄉鎮付出的共纜工程建設補助僅相當于單獨建成廣播工程費用的一半。同時,廣播電視共纜光纖網建成后,鄉鎮廣播站的傳輸方式將原來的功率傳輸改為信號傳輸,線路維護由廣電網絡統一維護,鄉鎮政府不再支付網絡運轉經費。通過對比算帳,鄉鎮黨政重視和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設的力度明顯加大。今年高坪區實施“三贏一惠”的鄉鎮都把“村村通”工程納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鄉村干部實行包村、包社、包戶的責任制,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東觀鎮率先在全區利用廣播電視共纜傳輸技術恢復開通了全鎮廣播。目前,小龍鎮政府已拿出7萬元資金恢復農村有線廣播,可望在明年初全部開通。
三、自負盈虧,市場化運作網絡建設。在工程實施前,廣電網絡公司與器材設備生產企業就工程內容、工程承包金額、設備選型、安裝規范及技術要求、材料設備使用年限、施工安全及工程完工期限等方面內容簽定承建合同。器材設備生產企業承建村到社的用戶分配網絡,除每戶收取400元的初裝費用外,廣電網絡公司還根據不同的地域條件和住戶分布情況,按照其實際安裝戶數,每戶補償分配網絡建設所產生的勞務費、占地、青苗賠償、協調等相關費用50—70元,工程實行自負盈虧。
四、嚴格監管,確保網絡建設質量。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高坪廣電網絡公司實施了全過程的質量監督,著重把好了四關。一是工程規劃設計關。嚴格按照GY/T106—99《有線電視廣播系統技術規范》和GBJ《民用建筑電纜工程技術規范》的要求制定網絡工程技術方案,承建商按雙方簽字認可的工程設計方案圖紙組織施工。二是材料設備配置關。工程所需材料設備必須要有省廣電廳的入網證,經廣電網絡公司現場技術人員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場使用。三是質量監督關。工程建設中,廣電網絡公司安排所在鄉鎮廣播電視站站長跟蹤現場監督施工,隨時發現和糾正工程建設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四是工程驗收關。工程完工后,廣電網絡公司根據承建方申請組織網絡技術人員、所在片區負責人、鄉鎮站全體職工以及承建商四方按標準進行驗收。
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資金難題。資金問題始終是“村村通”工程最大的制約因素。新一輪“村村通”工程實施的地方,大多自然條件較差、居民居住比較分散,網絡建設成本高,工程實施難度大。在地方財政資金難以保證的情況下,必須調動社會力量,拓展資金渠道。近一年來,高坪廣電網絡公司在自身投入不足60萬元的情況下,通過“三贏一惠”模式,引進了4家器材設備生產企業,共投資500多萬元建設網絡。
二、加快了“村村通”進程。過去每年發展用戶最多的分公司也不超過400戶,少的則只有幾十戶甚至幾戶,不但增加了公司的資金壓力,而且大大增加了網絡的運行成本?,F在,材料商在安裝時,由于鄉鎮組織發動群眾充分,能夠進行大規模的安裝,及時滿足用戶的安裝需要。從推行實施的鄉鎮來看,一般都是整村整社推進,入戶率都在70%以上。去年以來已在所推行的鄉鎮安裝用戶12萬戶,遠遠超過了2002年至2005年的總和。過去要5、6年才能建成的網絡現在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收到了當年建網、當年見效的效果,大大縮短了網絡的回報周期,使網絡得到了迅速擴張,從而增加了公司經濟效益。
三、降低了建設成本。一是降低勞動力成本。據測算,以前各分公司每架設1公里主干線、安裝一戶分別需耗資2000元和60多元,而現在材料商只需800多元和5-8元。二是減少材料成本。材料供應商在建設網絡時,能夠有效地減少材料的浪費,減少中間環節的開支,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過去廣電網絡公司每安裝一戶的成本都在800多元以上,除去350元的安裝費,每戶凈虧近500元。而采取“三贏一惠”模式,他們根據不同地理條件和住戶分布情況,給予工程承包單位每戶50—70元的補助,也就是說廣電網絡公司只投入50—70元就可以發展一戶新用戶,花幾萬元就可以建一張新網絡。三是鄉鎮站人員得到了合理使用。由于鄉鎮站不再承擔大規模的安裝任務,就可以騰出時間集中精力抓好線路的維護、用戶的服務管理,大大提高了服務水平。
四、杜絕了違規安裝行為。近年來,農村普遍存在違規安裝衛星地面電視接收設施現象,不但影響了農村有線電視的鞏固和發展,而且影響到國家信息安全。實行“三贏一惠”模式后,材料商依靠強大的資金實力,使這些農戶在較短時間內看上有線電視,有效杜絕了違規安裝衛星地面接收設施現象的蔓延。隆興鄉在實行“三贏一惠”模式前,全鄉有300多套違規安裝的“小鍋蓋”。今年該鄉在引進材料商后,2個多月時間就撤除“小鍋蓋”305套。目前,全區已撤除違規安裝的“小鍋蓋”1800多套,違規安裝使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