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衛生局治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3 04:51:00
導語:縣衛生局治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著力凈化醫療服務環境遏制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
醫療機構中存在的價格虛高、收受“紅包”、“回扣”、“開單提成”和醫療服務亂收費等不正之風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會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縣紀委有關文件精神,我們針對全縣醫療單位醫療服務工作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如何在醫院進一步開展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不正之風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當前我縣醫療單位現狀
我縣共有醫療機構15個,一級13個,二級2個。在職人員數1051人,其中醫生452人,護士330人。2005及200年度收入分別為7911萬元和9319萬元,支出分別為7685萬元和9382萬元。目前所有醫療單位在職職工都未按200年套改后工資發放,有的單位職工工資發放標準還較低。
二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類型、表現形式及產生的原因
通過調研,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類型有:一是藥品開單提成;二是檢查開單提成,三是個別基層醫院與上級醫院之間還存在著醫療協作關系的“回扣”行為,四是財務結算與招標采購中的“回扣”行為。主要表現形式:一是開大處方;二是濫檢查。
“回扣”存在于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藥品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直接刺激著“回扣”“開單提成”產生,有些企業為使藥品銷售出去,不惜采用“回扣”、“開單提成”等手段。其次,醫院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彌補經費的不足,采用績效工資的方法刺激醫生開大處方、濫檢查。存在這些問題直接原因是經濟利益的驅使??陀^地講,多年來政府投入不足、財政補償機制缺失,醫院要維持正常運轉,要改善就醫環境,提高檢查檢驗水平,就勢必要投入巨額資金建樓房、買設備、引人才,而所需資金都要由醫療機構自身來籌集,醫院只有想方設法擴大業務,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就采取一些不合理經濟手段。盡管在調研中大部分單位不肯承認有開單提成、“回扣”等商業賄賂的現象,但實際上這一情況還在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較為普遍。同時,制度不嚴密、思想教育不到位也是以上問題存在的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投入是關鍵,衛生行政部門也要切實加強行風建設,有計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制訂嚴密可行的規定制度,采取一些操作性強的措施來遏制或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
三主要對策和措施
為了杜絕“回扣”、開單提成等商業賄賂現象,在工作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推進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規范藥品采購行為,大力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
一是嚴格依法執行藥品,醫療設備和耗材的集中招標采購,決不允許規避招標或化整為零規避招標。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擠掉了不規范的生產經營企業,擠掉了部分虛高定價,擠掉了藥品購銷的中間商環節,擠掉了“回扣”、“好處費”。二是嚴把進藥關,藥品折扣放在明處。充分發揮藥事委員會作用,集體確定用藥品種、數量和進貨渠道,集體與設備供應洽談。藥品折扣寫在票面上,實行“票面讓利、明折明讓”,如實開具發票,如實記帳。經辦人員2年一換崗,嚴厲查處個人收受好處費的謀私行為,杜絕科室私自進藥、賣藥、收費。三是控制藥品使用,規范臨床用藥行為??刂扑幤肥杖胝坚t院收入的比例及科室藥品收入占科室收入的比例,規定臨床醫生開具處方的權限;阻止醫藥代表在工作時間與醫務人員直接接觸。
(二)加強藥品使用監管,推行醫療服務信息公開的“陽光工程”。
自覺接受患者和社會監督。一是收費公開。嚴格執行中標藥品價格,門診處方逐筆劃價,提供住院費用清單,實行醫療收費及藥品價格公示制和查詢制,增加醫療服務和藥品收費透明度;二是醫護公開。公布醫生護士情況,允許病人選醫生;三是紀律公開。按照衛生部“八不準”要求,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實行藥品、檢查等開單提成辦法,不接受醫療器械、藥品等生產廠家的各種經濟賄賂、不接受患者及其親友的“紅包”、不巧立明目亂收費等“八不”。四是強化監管,嚴格責任追究。設立向社會公開的醫德醫風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對群眾的舉報,有訴必查,有責必究。
(三)加強行風建設,提高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醫療服務環境。
一是深入開展正面教育,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堅持開展政治思想教育、理想宗旨教育和道德法紀教育,通過系統學習醫務人員道德規范、醫師法、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增強職工的廉潔意識、服務意識,樹立“以患者為本”的職業道德觀念,從內心世界啟發自律機制。二是抓改革,促行業自律。行業作風上出現的問題,反映出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存在問題,必須通過改革和體制創新來解決。醫療機構要引入競爭機制。近幾年來,衛生系統推行病人選醫療機構、選醫生、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擴大醫療機構分配和用人的自主權等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崗定員,競爭上崗,逐級聘任的運行機制,行業自律得到加強。三是進一步強化醫療機構負責人行風建設責任。要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把糾風工作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廉政建設責任制,納入單位綜合責任目標考核范圍,并將責任制延伸到中層科室,同時納入文明單位考核條件和衛生人員專業技術考核晉升條件,對出現收受“回扣”、開單提成的單位和個人,認真查處;情節嚴重的,追究領導者責任。
(四)、建立健全制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減少和預防不正之風的發生。
一是建立藥品動態監控和超常預警制度。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初步解決了藥品進入醫院的“入口”問題,但如何加強對藥品進入醫院后的監管,即把好藥品的“出口”關,醫院應采取合理用藥合理檢查監督通報制度、大處方大金額病例費用評議通報制度及實施藥品動態監控、超常預警制度。二是推行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和單病種限價制度。所謂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就是指群眾在就醫過程中可持經衛生局確認資質的醫療機構或科室出具的醫學檢驗、放射學診斷報告到本縣各級醫療機構就診或復診,接診醫生在確認病人病情無明顯變化和保證醫療安全的情況下,應以此報告作為診斷、治療疾病的參考依據,避免重復檢查。此舉不僅減少了有創采血和放射線照射對身體的損害,而且也為病人節約了一筆不小的開支。三是堅決杜絕藥劑科為醫藥代表統計處方、提供信息,使醫藥代表得不到每位醫師準確使用量的信息。從今年5月份起,醫生開出的處方必須用藥品通用名,由于同通用名、不同商品名的藥品很多,統方員不易分清醫生處方中究竟是哪一家藥企的產品。這就不利于統計處方數量,理所當然地遏制了統方行為,也切斷了醫務人員和藥企之間的利益鏈,從而有效地遏制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