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09 06:37:00
導語:關于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省委組織部《關于在全省開展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的工作調研活動的通知》,我部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分管部領導、組織科、調研科及市經貿委有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在對近三年全市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進行普遍調查的基礎上,分赴六個縣(市、區)14戶市、縣屬重點企業,對停產關閉破產企業的基本情況、黨建工作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和主要做法
我市共有國有企業508戶,已改制改組460戶。近三年共停產關閉破產235戶,其中,停產79戶,關閉103戶,破產53戶,涉及職工36834人,黨員4381人。預計今年停產關閉破產企業44戶,其中,停產關閉30戶,破產14戶,涉及職工8414人,黨員741人。在235戶停產關閉破產企業中,設黨委的9戶,黨總支21戶,黨支部181戶,有6個企業撤銷了黨組織,18個企業未建立黨組織。
近年來,我市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在企業生產經營停頓不前,發展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堅持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通知》和《中組部關于在實施關閉、破產國有企業中加強黨的工作的意見》為指導,在困難中探索,在曲折中發展。通過扎實工作,企業黨組織在促進企業改革、協調職工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是緊密結合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狀況開展黨建工作。企業停產關閉破產后,生產和經營一線的職工和黨員紛紛下崗流向社會,造成一部分企業基層黨組織自行解散、有名無實,一部分企業黨組織班子殘缺、成員不全,黨員隊伍呈現出流動、分散的特點,部分黨員出現“無家可歸”和“有家不回”的現象。針對這一狀況,市、縣(區)兩級黨委明確要求,不管企業停產關閉還是破產,黨的組織不能散,黨的工作不能停。各級黨組織根據企業停產關閉破產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嘗試,采取措施,為開展企業黨建工作創造了條件。鉛山縣商業局下屬企業中有12戶停產關閉破產,下崗流動黨員130人,為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商業局黨委從中挑選出一名有豐富黨務工作經驗的黨支部書記專門管理下崗流動黨員,通過發放《黨員聯系卡》的方式,對下崗流動黨員做到“三知”,即知去向、知現狀、知思想,并利用黨員每月到企業領取生活費的機會,組織黨員開展活動,過好組織生活。二是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并貫穿始終。在企業扭虧解困、職工下崗分流再就業中,我市多數企業黨組織切實負起了責任,及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深入細致地做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幫助職工樹立新的擇業、就業觀念,切實幫助解決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以及退休費、醫藥費等實際問題,收到了較好效果。上饒市標準件廠是信州區經濟狀況最差、上訪較多的一個企業,去年2月由全廠職工大會通過破產方案,11月由法院宣告破產。在企業實施破產期間,該廠黨支部強化政治核心,帶領黨員齊心,體現組織關心,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宣傳政策,掌握動態,化解矛盾,努力贏得職工和黨員對企業破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全廠未發生一例起哄、舉報、上訪事件,全體職工全部安置到位,確保了企業實施破產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是主動適應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和市場變化的要求發揮黨組織作用。停產關閉破產企業處于長期虧損、舉步難艱的境地,但有的企業又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著滿足在崗和離退休職工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等職責,為履行好這些職責,企業黨組織主動出擊,積極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尋求企業解困的良方。余干縣罐頭廠1999年停產后,調整充實后的黨總支在逆境中帶領全廠職工認真找準企業發展的切入點,在“深化改革、重振雄風”上狠下功夫,去年10月,該廠與山東德任集團公司達成租賃協議,組建余干德任罐頭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目前企業面貌煥然一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停產關閉破產企業的核心問題,就是企業發展陷入困境,難以生存,有的“瀕臨死亡”或“已經死亡”,各種矛盾和問題比正常企業更為突出,更為尖銳,有時還容易激化,引發群體性或突發性事件,導致企業黨建經濟基礎薄弱或失去經濟基礎,開展工作“難上加難”。從調研的情況看,當前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主要有“三難”:
(一)思想認識難到位,存在普遍困惑、疑慮和畏難情緒。有的認為“企業經營正常時,黨的工作尚難做好,現在企業停產關閉破產了,黨建工作就更難了”;有的認為“企業生存、職工吃飯等現實問題都解決不了,加強黨的建設干什么”;有的認為“企業破產,黨組織解散,人都找不到,怎么抓黨建”;有的認為企業停產關閉破產是大環境造成的,“無可奈何花落去”,工作再努力也枉然,“等靠要”思想嚴重;還有的基層黨委片面理解和執行黨和國家關于國企改革的方針政策,對小型企業特別是困難企業“一賣了之”、“一租了事”,忽視和放松了企業黨的工作。
(二)黨員教育管理難度大,發展黨員出現斷層。企業停產關閉破產后,職工工資不能正常發放,職工和黨員被迫下崗分流自謀出路,黨員教育管理出現許多問題。一是多數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組織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無力管。有的黨組織負責人本身也面臨下崗轉崗、另謀生路的危機,根本無心顧及企業黨建工作;有的有一技之長或懂管理、懂經營的黨組織負責人也遠走高飛;即使在的,面對大量矛盾和問題,受精力、人員、經費等制約,也束手無策,甚至放任自流;雖然有的企業根據黨員的分布狀況,將組織關系轉至黨員居住地,但企業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協調銜接不夠,有的不愿接納“外來黨員”,即使接納,也不積極履行管理職責。二是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員分散、流動大,無法管。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重新就業、忙于生計上,有的長年外出務工,不與組織聯系;有的成了個體工商戶,“一心一意謀生路”;有的在非公有制企業另謀職業,不愿暴露自己身份;加之,有關職能部門教育管理滯后,沒有及時根據黨員分布狀況調整黨組織設置,導致停產關閉破產企業多數下崗分流和離退休黨員成了無組織管理,無活動經費,不過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的“兩無、兩不黨員”。三是由于受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和黨組織軟弱不力以及企業職工思想多變、信念搖擺等因素影響,企業黨組織失去吸引力,導致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新黨員方面出現“斷層”,絕大多數企業多年未發展黨員。四是黨費收繳難。由于企業停產關閉破產,無正常收入來源,有的黨員生活困難,“吃飯”都成問題,黨費不好收;有的進入非公有制企業打工謀生,但黨費收繳“無法可依”,基數難核定,無法收;有的外出務工,長期不歸,收不到。
(三)自身建設薄弱,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難。在停產關閉破產企業中,部分國有企業黨務干部或黨組織班子成員政治業務素質不高,有的對企業生產經營失去信心,對開展黨務工作存在畏難情緒;有的對解決黨員職工的生活困難或不聞不問,或無能無力;有的黨組織活動單調空泛,枯燥無味,活動場所、活動經費等基本條件得不到保證,企業黨組織軟弱無力,黨的工作難以開展,導致出現“黨的組織散了,黨的活動停了,黨的作用弱了”的現象,難以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一些黨員黨性觀念和在黨意識不強,不愿參加組織生活,不愿履行黨員義務,有的黨員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較低,生活無著落,精神不振,有的認為企業停產關閉破產了,一夜之間由“領導階級的一分子”變成“被拋棄的孩子”,失落感和抱怨、抵觸情緒較重,甚至有的要求退黨,黨的先進性難以體現,作用很難發揮。
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出現上述問題和困難,既有受國家政策、市場環境重大變化的影響,又有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管理不力,機制不活等因素;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根本的在于各級黨委和企業自身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時,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現象,企業停產關閉破產陷入困境后,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有的等待觀望,成天埋怨;有的束手無策,提不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有的干脆棄之不管,導致黨組織設置滯后,黨員教育管理“退化”,思想政治工作乏力,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弱化”。本質上是黨員的先進性存在不少差距,難以體現和實踐“三個代表”。由于工人階級狀況、社會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分配等發生重大變化,使停產關閉破產企業職工黨員工作崗位、工作環境及個人身份,呈現多變性特點,且主要精力用于就業謀生,導致不少黨員職工思想觀念發生變化,組織紀律觀念淡化,黨性觀念減弱,在黨意識退化,必將給黨員的教育管理帶來極大不便和一定難度,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難以發揮。
三、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切實抓好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當前,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在重組改制、減員分流的新形勢下,企業黨建工作只能加強和改進,不能削弱,更不能放棄。各級黨委、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黨組織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和全面把握,做到形成共識不含糊,把握大局不動搖。一是建立落實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黨政領導聯系困難企業制度。各級黨政領導特別是一把手、組織部門、企業主管部門和企業黨政組織,要把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面審視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切實解決困難企業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保證企業關閉破產工作的順利進行。比如在解決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經費問題上,實行政策傾斜,允許從國有資產變現和企業資產處置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企業開展黨的工作;還可考慮從停產關閉破產企業收繳的黨費中允許提成部分,用于本企業黨的日常工作等等。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停產關閉破產企業是一個極其困難和復雜的特殊環境,也是鍛煉和培養干部的地方。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關心愛護停產關閉破產企業中的黨組織負責人,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檔案,對于在特殊時期作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要進行大力宣傳表彰,符合條件的,要納入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通盤考慮,適當安排。
(二)完善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管理體制。各級組織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要適應企業停產關閉破產的變化,根據變化的情況健全黨的組織,完善管理體制。一是做到“三個必須堅持”,即改制企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企業改制要與企業黨組織設置“同步”進行,不能因改制而取消或解散黨組織;必須堅持有三人以上黨員的企業都要建立黨支部,不足三人的要按照工作性質相近、活動方便的原則,建立聯合支部;必須堅持合理設置企業黨組織工作機構和配備黨務工作人員,其機構設置和配備要按照精干、高效、協調和有利于加強黨的建設的原則確定。二是根據停產關閉破產企業的不同類型調整黨的組織。整體破產重組的企業,企業黨組織要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同步組建或更名,其隸屬關系不變;實行兼并和重組等形式整體轉移的企業,黨組織隸屬關系原則上與企業行政隸屬關系相統一,需要由兼并企業黨組織領導的,由兼并企業黨組織同被兼并企業的上級黨組織商定;企業實行分離或重新組建新企業,其黨組織要根據企業規模、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改建和重建,改建和重建的黨組織仍由原上級黨組織領導;企業實行承包、租賃,企業黨組織領導關系不變;申請破產企業,在進入破產終結期間,黨組織要繼續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待企業破產終結時,報上級黨組織批準、撤銷原企業黨組織。
(三)大力加強停產關閉破產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停產關閉破產企業情況復雜,企業職工確實存在很多實際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如果工作稍有不慎,就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不利于社會穩定。一方面,要耐心細致地做好有關政策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講清企業停產關閉破產的目的意義,讓職工“心平”;講清企業關閉破產的方法、步驟和享受的政策,讓職工“心明”;講清企業關閉破產實施重組和職工安置辦法和原則,讓職工“心穩”,特別是要求每一個黨員做支持改革的模范,遵紀守法的模范,維護穩定的模范,帶頭創業和帶領職工群眾再就業的模范,確保企業改革的“風平浪靜”。另一方面,加強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建工作,維護企業穩定,不能停留在說服教育和一般性號召上,要從生活、工作上關心和幫助職工群眾,重點解決職工群眾的實際問題。在制定停產關閉破產方案時,要廣泛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妥善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利益關系,防止傷害職工的利益;建立領導干部接待職工群眾來訪日制度、現場辦公制度、疑難矛盾主管領導掛帥制度等,督促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好停產關閉破產企業各項政策,為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建立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與困難企業、特困職工結對幫扶解困制度,廣泛開展“送溫暖”、“民心工程”等活動;進一步落實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盡一切可能關心特困職工,幫助渡過生活難關;此外,還要引導下崗職工轉變擇業觀念,自強自立,再就業再創業。
(四)加強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員的教育管理。按照“依托實體,分塊集結,以變應變,逐步規范”的原則,理順管理關系,改進管理方法,建立黨員教育管理新體制。一是再就業企業管理。對流動到黨組織健全的國有、集體、混合所有制企業再就業的下崗流動黨員,由所在企業黨組織負責接納管理;流轉到新經濟組織中再就業的,由新經濟組織按黨章規定,建立健全黨組織進行管理。二是行業歸口管理。流動到個體工商、交通營運行業的,由工商等行政職能和行業管理部門黨組織進行管理。三是社區管理。街道、社區既是接收關閉破產企業黨員的重要渠道,也是協助關閉破產企業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重要陣地。要切實加強企業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的協調銜接,街道、社區居委會要主動接納下崗分流黨員,并切實履行好教育管理職責,做到“四清”、“四到位”,即個人和家庭狀況清、工作特長清、就業需求清、就業結果清;組織關系落實到位、關心到位、就業指導到位、工作安置到位。四是屬地管理。外出經商、打工的下崗職工黨員,如原企業黨組織健全,由原企業黨組織管理,如原企業黨組織無法正常管理,可征求黨員的意見,開具臨時組織關系由所在地黨組織托管,對外出時間較長但暫時無法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使用《流動黨員活動證》,按流動黨員管理辦法管理。在明確下崗和再就業黨員歸屬的基礎上,制定下崗職工黨員教育管理相關規定,夯實各級黨組織的責任。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時期黨員標準,積極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不斷改善結構,提高素質。對一些經轉化教育,仍不悔改,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不繳納黨費,黨性紀律觀念淡化,理想信念動搖,失去先進性的黨員進行除名或勸其退黨,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