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一)
時間:2022-07-13 10:51:00
導語: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為進一步開闊眼界,理清工作思路,促進我區的新農村建設工作。5月9日至11日,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葉建華同志率全區第六期村干部培訓班全體同志、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和全區新農村建設辦公室有關同志,赴遵義市遵義縣南白鎮龍泉村、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鎮和平村等地,實地考察了該地在新農村建設中實施的富、學、樂、美“四在農家”活動,極大地啟發了我們的思路。
一、考察點主要做法
遵義市在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本地實際,扎實開展了以“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為內容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其具體內涵就是“五通、三改、三建”,“五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通電話;“三改”即改水、改廁、改環境;“三建”即建宣傳欄、建圖書閱覽室、建文藝場所,對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五句話,二十個字”目標進行了具體化,“五通、三改、三建”也成為遵義市建設新農村的有力措施。在實施過程中,遵義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進了“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現將遵義縣南白鎮龍泉村和匯川區董公寺鎮和平村的經驗做法介紹如下:
(一)南白鎮龍泉村
龍泉村位于遵義縣城東北角,在貴(州)遵(義)高速公路兩側,距縣城中心約4公里,共11個村民組、有654戶、3384人。村民多以種植蔬菜、商貿運輸和外出務工為主,經濟基礎好,為遵義市級小康村,在依托“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搞好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龍泉村的主要做法是:
1.做好三個規劃。新農村建設實施前,南白鎮黨委政府專門邀請工程技術人員到示范點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廣泛聽取意見的情況下,結合實際制作了示范點總體建設規劃、居民聚居點規劃、家庭建設規劃,從道路工程等硬件建設到宣傳標語、制度建設等軟環境上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新農村建設工作有章可循,忙而不亂。
2.開好三個會。鎮黨委政府引導群眾召開家庭會、院壩會、群眾大會,與農民交心談心,聆聽群眾呼聲,吸納群眾建議,認真分析具體情況和存在問題。與此同時,鎮黨委專門制作調查表,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并有的放矢地開好群眾大會。在龍泉村“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中,南白鎮黨委組織召開各種群眾會議達168次。
3.修好三條路。即修好進寨路、連組路、串戶路。龍泉村雖地理位置優越,但此前進村的是兩條坑洼不平、破爛不堪的泥石路,落后的交通條件束縛了龍泉村經濟的發展,通過問卷調查發現,修路已成為龍泉村人長期以來最迫切的共同愿望。在這種情況下,各級黨組織因勢利導,帶領廣大群眾積極投資投勞,順利修通了全長10.5公里的進寨公路。為方便高等級公路兩側村民的生產生活,鎮黨委還引導修通了橫貫東西的4條近5公里的連組路,硬化了縱橫交錯的串戶路。這三條路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龍泉村落后的交通狀況,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群眾親切地稱這三條路為“和諧路”、“連心路”。
4.辦好三件事。一是竭誠為農民修建房屋提供全程配套服務。由于三條路修通后,群眾紛紛要求改建住房。針對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順應群眾要求,主動與國土、城管、建設等部門協商,邀請相關部門到龍泉村現場辦公,并請來工程人員為建房戶免費設計建房方案。二是積極調處矛盾糾紛。由于龍泉村地處城郊,因征地、拆遷、污染引發的遺留問題較多,不少鄰里之間、家庭內部存在的矛盾和糾紛也很多。鎮、村在創建中不回避矛盾,把主動調處糾紛、理順關系作為一件聯系群眾、發動群眾的重要工作來抓。據介紹,該村自創建“四在農家”活動以來,已妥善調解了各類矛盾150多起。三是認真開展農村創衛工作。為培養農民良好的衛生習慣,龍泉村黨組織通過召開群眾會、舉辦衛生知識講座、張貼宣傳畫、書寫標語等方式,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積極引導農民拆除危房及廢舊牲畜圈,幫助農民整治衛生死角,并成立創衛小組,實行衛生監督,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確保村內環境優美、干凈整潔。
(二)董公寺鎮和平村
和平村地處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鎮北部,全村土地面積8.9平方公里,總人口3295人,有黨員63人,2005年人均收入4140.8元。該村的主要做法是:
1.抓住機遇,搞好村域經濟發展。該村利用距離董公寺鎮較近,川黔鐵路、210國道、崇遵高速、遵綏公路和匯川大道貫穿全村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形成支柱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新農村建設找到了產業支撐。目前,該村現已招商引進了國家億斤糧庫、香港聯盛制藥有限公司、深圳瑞康制藥有限公司、凱撒野木瓜加工廠等規模企業31家,工業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全村初步形成了以花卉盆景、鄉村旅游、高新工業園區為一體的產業帶,集體經濟達到1800萬元。
2.適應經濟發展,建立健全黨的組織。村級經濟發展起來后,村黨組織及時結合經濟發展形式,創新組織設置,積極探索“支部+協會”的組織設置模式。2005年,村里成立了和平村黨總支,并建立了鄉村旅游協會支部、花卉盆景協會支部、計生協會支部、企業支部和種養植(殖)業支部5個黨支部。
3.創新活動載體,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村黨組織先后組織農民運動會、農民藝術節,開展了農村歌詠比賽包粽子、打籃球、扭扁擔、紡棕繩等群眾喜愛的文體活動等活動,并專門請有關專家創作了名為《美麗的和平村》的村歌,在廣大村民中組織傳唱,以貼近農民群眾實際的活動來凝聚人心。例如,在今年組織的農民歌詠比賽活動中,全村有130多名選手踴躍報名,村黨組織采取預賽方式,選取了20名優秀選手,進行全村村民參加的決賽。
二、幾點啟示:
(一)因地制宜理清工作思路,是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的前提條件。思路決定出路,想到才可能做到。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必須充分考慮本地的資源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因地制宜謀劃新農村建設思路。遵義市的富、學、樂、美“四在農家”創建思路是遵義市干部群眾立足遵義實際提出的具有遵義特色的新農村建設載體,維護和發展了農民利益,得到群眾擁護,因此成為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的典型。
(二)促進農民致富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目標的“五句話,二十字”目標中,首句目標要求就是要“生產發展”。遵義市“四在農家”活動中,“富在農家”是前提。新農村建設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民找到一項能持續增收的產業,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在遵義市考察學習中,我們發現,遵義縣南白鎮龍泉村在探索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廣大村民有種植蔬菜這一產業的習慣;在和平村,全村的鄉村旅游業、花卉盆景業和村工業園區,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經濟基礎和產業支撐。由此可見,在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沒有經濟發展作為基礎,新農村建設必然變為空中樓閣。
(三)尊重農民意愿,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引導和激發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互助合作建設家園的積極性。遵義市各村在抓“四在農家”活動創建工作中,堅持從解決群眾最直接、最急迫、最實際的問題入手,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教育引導群眾有機結合起來,不違背群眾意愿,保護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遵義縣南白鎮龍泉村村民義務投工6萬個工時,用不到100萬元,順利修通了本需要投資250多萬元的長達10多公里進村公路,并將全村的進村路、串戶路修通,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促進了“四在農家”活動的深入開展。
(四)干部作風務實,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貴州遵義市“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并非一帆風順。在取消農業稅之前,鄉鎮干部到村的工作,主要是催糧催款和搞好計生宣傳,以至于鄉鎮干部一到農村,農民就反感,認為“不是來要錢,就是來要命”(催交公糧、搞計劃生育宣傳)。創建之初,許多群眾認為干部是在作秀。但在“四在農家”創建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親自掛帥,帶著感情、帶著項目、帶著資金,重心下移,服務到村。有的干部與農民同吃同住達幾個月,把農民工作做細做實,大到全村規劃,小到農戶家養幾頭豬,干部都很關心。南白鎮黨委王書記說,在“四在農家”活動創建中,我們的干部“有的失去了親情、有的失去了愛情”,但干部的真心贏得了農民的衷心擁護?,F在,在遵義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遠看是討飯的,近看是燒炭的,仔細一看原來是創建辦的”。干部作風的轉變,帶來了干部形象的改變,以前不受歡迎的鄉鎮干部,如今成了農民的“座上客”。
(五)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動力。新農村建設是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僅靠個別單位、個別部門是無法實現的。遵義市在創建活動中,建立了“領導掛帥、單位掛點、城鄉互動、優勢互補”的掛幫工作機制。市、縣、鄉各級領導干部及市、縣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以及中央、省駐遵義有關企事業單位,分別掛幫一個點,從項目、資金、物資上給予幫助。組織、宣傳、計劃、財政、民政、農辦、農業、林業、水利、畜牧、交通、衛生、人口計劃生育、教育、文化和科技等部門,除抓好自己的掛幫點外,還從政策、項目、資金上向其他創建點傾斜。掛幫機制找到了以工補農、城市反哺農村的切入點和實現形式,較好地將黨和政府的工作要求與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組織保證。在新農村建設中,村黨組織要根據發展需要,始終將自身建設與全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匯川區和平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明確提出“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的口號,將黨組織建立在產業鏈上。村黨支部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及區位優勢,加大了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鄉村旅游、盆景花卉等產業,村黨組織及時將這些產業的農戶聯系起來,成立了鄉村旅游協會、花卉盆景協會、種養殖協會等,村黨支部及時探索出“支部加協會”模式,成立了5個協會支部,以支部為單位把農民單個的小生產組織起來,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確保農民在“大市場”運作中占據有力地位。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黨員干部起好了先鋒模范作用,是推進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和平村黨總支書記周光亮率先垂范,帶頭發展鄉村旅游,村委會副主任、黨總支委員吳成坤帶頭栽培花卉盆景,正是在這一批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全村的鄉村旅游、花卉盆景等才搞得紅紅火火。
三、幾點建議:
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學習,認真對照我區實際情況,結合全區新農村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及黨員隊伍建設的有關要求,提出如下建議意見:
一是建議組織鎮主要領導、相關部門領導前往考察學習。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新鮮事物,沒有現有模式,要盡快理清工作思路,外出學習考察先進經驗必不可少。近段時間,各單位、各街鎮紛紛組團外出考察學習新農村建設。為進一步加大考察力度,確??疾煨Ч?,促進本地新農村建設工作,建議由區委領導帶隊,組織各鎮“一把手”、相關部門“一把手”組團參加赴遵義等地的學習考察活動,在此基礎上盡快理清本區、本鎮新農村建設思路。
二是建議要選派干部駐村指導新農村建設。農村稅費改革后,各鎮的工作重點逐步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轉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鎮應集中骨干力量,組建新農村建設創建辦公室。同時,要加大干部駐村工作力度,駐村期間,干部應吃住在農家,幫助村社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區級部門也要明確專人,結合城鄉聯動工作,深入幫扶村協助開展新農村建設。
三是建議因地制宜理清各鎮村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首先在全區角度,要搞好各鎮的產業及發展規劃;同時,要從鎮的角度,結合區委、區政府規劃,搞好全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同時指導各村搞好規劃,特別是要注意搞好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推進村的規劃。
四是建議進一步切實抓好各級干部隊伍建設。要結合鎮班子換屆,選好配強鎮級領導班子,建立一支作風優良、工作務實的鎮干部隊伍。同時,要繼續深化“能人治村”工程,搞好村級班子建設和村干部及村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相關部門和鎮黨委還要加強干部管理,引導各級領導干部轉變作風,建設一支想干事、干實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隊伍,真正肩負起引領農村經濟發展、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改變農村面貌的重任。
五是建議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鎮黨委要加強自身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好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村黨組織要始終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黨的建設”,在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起好領導核心作用。同時,各級黨組織要不斷豐富活動載體,深化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員服務承諾等活動,切實引導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六是建議探索建立新農村建設投入激勵機制。建設新農村僅靠農民群眾的投資投勞是遠不夠的,黨委政府還必須加大投入和激勵,以進一步激發群眾工作積極性。要建立資金投入機制,明確區鎮財政投入為重點,科學整合各方資源,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保證。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聯動幫帶機制,結合全區55221工程和“城鄉聯動”等有效載體,逐步建立起全區各單位各部門對口幫扶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同時,要建立健全考評激勵機制,區、鎮兩級要探索建立新農村建設考核評激勵機制。對工作積極性高、工作成效顯著的村,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作風扎實、群眾認可、效果明顯的干部要進行鼓勵,該提拔重用的要予以提拔重用。反之,應予以必要的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