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報告
時間:2022-07-14 12:00:00
導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縣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在活躍城鄉經濟,增加就業,滿足社會多方面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截止2002年,全縣個體工商戶3277戶,其中私營企業40戶,從業人員6192人,注冊資金5661萬元,提供稅收1233萬元。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也在探索中不斷加強,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在調查中發現,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滯后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一)組織建立情況
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中有黨員126人,占從業人員的2%,占全縣黨員總數的1.5%。全縣建有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7個,其中個私協黨支部4個,私營企業黨支部3個。建立的方式有三種:
一是單獨組建。即對符合建立黨支部條件且有利于黨員過組織生活的單獨建立黨支部。采取單獨組建的有構皮灘鎮、龍家鎮、敖溪鎮。這三個鎮在充分調查、征求多數黨員意見的基礎上建立了個私協黨支部。騰輝水泥廠、松煙水泥廠和城關眾裕公司均建立了黨支部。
二是聯合組建。即根據有利于開展工作但條件不成熟的情況聯合建立黨支部。聯合組建的有龍溪鎮。該鎮去年與工商所聯合建立了黨支部,其支部名稱仍然為個私協黨支部,目的在于擴大影響。
三是掛靠組建。對黨員較少或不具備建立黨支部的實際情況,將黨員就近就地掛靠在相鄰近的黨支部,在條件成熟時“剝離”單獨組建。掛靠組建的有白泥鎮、小腮鎮、花山鄉、關興鎮、松煙鎮。這些鄉鎮的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中的黨員組織關系均掛靠在鄰近的機關黨支部或村黨支部。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加強自身建設。建立健全了黨組織的各項工作制度。敖溪鎮提出了“四個一”的工作思路,即選好一個黨支部書記,建好一個活動陣地,完善一套工作制度,明確一個目標。自黨支部建立以來,鎮黨委積極幫助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協調解決了活動陣地。黨支部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主意,當參謀,輔助業主決策,引導和監督個體勞動者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堅持正確的生產經營方向,保障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圍繞生產經營開展活動,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龍溪鎮個私協黨支部為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使個體戶在生產經營中不偏離正確的軌道,他們把黨員分到各個經營行業,開展包思想政治工作,包政策法規宣傳,包共同致富一起做生意,包解決各種困難的“四包”活動,使個體戶做到“愛國敬業、誠實勞動、守法經營、優質服務、樂于奉獻”。部分黨支部還著力培養新黨員,為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
三是加強會員教育。各黨支部不斷加大普法力度,先后舉辦各種法律知識學習培訓,增強會員的法律意識,使會員依法經營。部分黨支部在會員中廣泛開展“四查四看”活動,即查思想,看守法經營觀念;查經營,看是否超越經營范圍;查生產,看有無制售假冒商品行為;查商品,看有無假冒、過期、變質商品。通過“四查四看”活動,會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市場經營秩序大為改觀。
四是開展“雙思”活動。黨支部在會員中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自我教育活動,組織會員到外地考察,使會員開闊了視野。在黨員中開展一個黨員帶一個會員小組,幫一戶特困會員活動,采取賒銷商品、幫助貸款等形式幫扶困難個體戶。看望生病住院會員、調解會員之間和家庭糾紛等活動,既增強了會員之間的團結,又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回報社會,集資興辦公益事業。全縣個體戶已為公益事業捐款150多萬元。在每年開展的“光彩服務周”活動中,會員們積極參加便民利民讓利銷售活動,讓利金額達10多萬元。黨支部還經常組織會員把商品送到田間地頭,讓利銷售給農民,同時按市場價收購農民手中的農副產品,增加了農民收入,方便了農民在農忙季節購貨和出售農產品。
五是領導群團組織。傾聽經營者的呼聲,關心經營者的疾苦,架起經營業主與員工的橋梁。黨組織加強對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領導,協調好業主與員工的關系,兼顧和維護兩者的合法權益。龍溪鎮在個私協黨支部的領導下于去年9月成立了工會聯合會,發展會員515人。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組織生活問題。黨組織的作用發揮不夠,組織生活不正常,有的支部甚至一季度才過一次組織生活。
二是組織發展問題。從全縣看,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中黨員數量少,黨組織的覆蓋面還比較窄;培養對象少,有的個私協黨支部多年沒發展黨員。
三是黨員作用發揮問題。主要是企業里面受雇傭的黨員,心理產生傾斜,理想信念淡化,影響了黨員作用的發揮。認為當初宣誓時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現在卻為非公有制企業主奮斗,寄人籬下,靠打工維持生活,自己的命運由老板說了算。黨員牌子雖然響亮但不值錢,思想開始滑坡,甚至有的黨員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導致管理困難。
四是認識問題。有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對在其中開展黨建工作有一定的疑慮,甚至不配合、不支持,擔心建立黨組織會改變非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影響正常生產經營,增加經費成本。部分企業主認為在企業中建立黨組織給管理帶來不便,不主張在企業中建立黨組織。
二、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步伐的思考
(一)深化認識,認清地位作用
黨的十六大修改后的《黨章》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的職責、地位和作用。而且,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是強化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政權基礎的需要。憲法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開展黨建工作是憲法賦予我們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所決定的,如果放棄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工作,實質上是放棄了履行憲法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各級黨組織要以強烈的執政意識和占領陣地的意識,理直氣壯地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開展黨的工作,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加強黨同非公有制經濟經營者的聯系,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快地發展。如果黨失去了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中的領導,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就將會削弱,黨的執政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二)廣泛宣傳,消除思想疑慮
針對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要做好宣傳工作,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能搞“一刀切”。一是宣傳政策。要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使經營者認識到改革開放政策不會變。二是典型引導。組織心存疑慮的非公有制經濟經營者到黨建工作開展得好的地方去看一看,讓他們親身感受到非公有制黨建工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三是思想轉化。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開展“雙思”教育,讓非公有制經濟經營者認識到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動力,從而使他們真正明白設立黨組織不僅不會妨礙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相反更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從而消除抵制和防范心理,自覺地接受黨的領導,主動積極支持黨建工作。
(三)明確目標,加強自身建設
首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設置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于黨員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影響力。凡是有正式黨員3名以上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都應建立黨支部。黨員人數不足3名的,可就近與其他組織中的黨員聯合建立黨支部。黨員人數少,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應抓緊把工會、共青團組織先建立起來,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在個體戶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可就近、就地建立黨組織。
其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可借鑒農村黨建工作的做法,開展創建“五個好”黨支部創建活動。“五個好”即:班子建設好。黨組織領導班子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群眾信任,凝聚力強。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黨員作用好。黨員整體素質高,黨性強,帶頭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完成黨和國家的任務,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完成生產經營任務,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制度執行好。認真落實“”等制度,使黨建工作規范有序進行。嚴格組織生活,加強黨員管理。發展新黨員,增添黨組織的新鮮血液。群眾工作好。以黨建帶工建,帶團建,關心和支持群團組織發揮作用。環境優化好。協調好經營者內部之間的關系,做好經營者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和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引導經營者依法經營,照章納稅,鼓勵把獲得的利潤用于擴大再生產,支持公益事業。
(四)發展黨員,增添新鮮血液
按照“十六字”方針大力加強黨員發展工作。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發展工作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制定計劃,抓好培養。通過調查摸底,著力引導素質較高的經營者向黨組織靠攏,建立培養檔案。二是加強指導,明確要求。上級黨組織和組織部門要經常到基層調查研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發展黨員的工作情況,提出指導性意見。三是嚴格考察,保證質量。從確定發展對象到發展入黨,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防止走過場。非公有制經濟經營者來自五湖四海,尤其要堅持嚴格的政審程序,防止不合格的人混入黨內。
(五)改進方式,豐富活動內容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黨組織工作內容、活動方式的特殊性。在工作內容方面,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結合。找準黨的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圍繞生產經營開展黨的活動。二是與提高業主素質相結合。在開展活動中,既要能使黨員受到教育,又能促進非公有制經營者素質的提高。三是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貫徹落實,開展“模范經營守法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個人”評比等活動,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文化,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思想動力。在開展活動中要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一是黨組織與經營業主的關系。要幫助、支持他們圍繞生產經營開展活動,團結帶領職工搞好生產經營。同時,要對他們消極的一面進行教育、引導和監督。二是黨組織與企業的關系。不能把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僅僅停留在幫助老板賺錢上,更重要的是保證政治清醒和明辨是非,保證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領導。三是黨組織與群團組織的關系。加強對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領導,指導他們按照各自的章程開展活動。在負責人的配備上,可以采用交叉兼職的方法,黨支部書記原則上兼任工會主席,符合條件的黨員團支部書記可進入黨的支部委員會,以形成合力。四是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與上級黨組織的關系。在隸屬關系上采取靈活的方法,既可以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確定,也可以實行指定或委托管理。
(六)加強領導,搞好協調配合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關鍵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各級黨委要把這項工作作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任務狠抓落實。重點解決好活動陣地問題和工作經費問題。建議建立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有關部門在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這個問題上要形成合力,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同摸底,同調研,同探討,同宣傳,同管理,共同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精品范文
10非公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