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機電技術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3 04:34:00

導語:光機電技術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光機電技術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調整工業結構、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緊緊抓住新一輪世界制造業向我國內地加速轉移的機遇,瞄準國際先進制造業,主動招商,使光機電產業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迅速崛起,現已成為我市第二大特色支柱產業,是我省重點發展的“國家火炬計劃平湖光機電產業基地”。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以外資為主的光機電產業具有漂移性的特征,只有讓其落地生根,才能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長期、健康的促進作用?,F就加快我市光機電產業發展談一些看法。

一、我市加快發展光機電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的有利條件

1.區位優勢。我市東臨大上海,南瀕杭州灣,位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乍浦港,是浙江接軌上海的前沿陣地。隨著近幾年來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大力投入,以及杭州灣跨海大橋、杭浦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的相繼建設,一個內聯外接的現代化、網絡化大交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我市將成為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四大城市的交通連接中心,物流條件優越。

2.產業基礎優勢。自**年我市相繼引進日本電產芝浦(浙江)有限公司、關東辰美電子(平湖)有限公司等企業以來,光機電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已擁有光機電規模企業83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8家,形成了以平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光機電基地核心區)為核心,以微電機、精密機械及其裝備、光電子、智能儀器儀表為主導產品,輻射鄉鎮工業園、企業工業園三區聯動發展的產業格局。光機電產業已成為推動我市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年全市光機電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達67.41億元,比上年增長64%,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24.9%;全年銷售收入62億元,比上年增長88%,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銷售收入25.5%。**年1至6月份,全市光機電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達3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4%,同比增長達24.5%。

我市光機電產業技術先進,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已列入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1項,嘉興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3家,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高新技術企業9家。外資企業生產的數碼相機快門、手機用攝像頭、微型精密電機、光導纖維套管、液體動壓軸承等高新技術產品,很多都填補了國內或省內的空白,產品質量也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部分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其中日本電產科寶(浙江)有限公司生產的數碼相機快門、關東辰美電子(平湖)有限公司生產的可視手機用鏡頭、恩梯恩日本電產(浙江)有限公司生產的HDD用流體動壓軸承單元等產品分別占世界市場的25%、65%、100%。

3.外資集聚優勢。我市光機電產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是外資的大量引進。在以外引外的招商策略指導下,以日本電產集團為主體的一大批項目紛紛落戶平湖,日本電產集團已在我市投資了3億美元,建立了10家光機電公司(包括在建的電產三協),如日本電產科寶(浙江)有限公司、日本電產新寶(浙江)有限公司、日本電產機器裝置有限公司等。與此同時,在日本電產的示范帶動下,眾多外商先后到我市發展光機電產業,如生產移動通信用微型光電鏡頭的關東辰美電子(平湖)有限公司、生產光通信無源器件的平湖大平洋藍登有限公司、浙江川電鋼板有限公司、平湖黑田精工有限公司、東特(浙江)有限公司等。

光機電外商投資企業的另一大優勢是單項投資規模較大。日本電產(浙江)有限公司是落戶平湖的光機電外資企業中最大的一家,總投資2億美元,首期已投資6000萬美元。日本電產的其他投資項目單項投資規模也較大,如日本電產芝浦總投資8532萬美元,恩梯恩日本電產總投資3000萬美元,均遠遠超過了日本對華投資的單項平均規模,接近歐盟主要國家的對華投資規模。截至2002年,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平均單項投資規模為196.97萬美元,荷蘭為842.67萬美元,英國為574.39萬美元。通常單項投資規模越大,產品蘊含的技術含量也越高,外資向外遷移的成本也越大。

4.外向型經濟基礎優勢。平湖是外向型經濟強市,經濟外向度較高,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已連續五年入圍全省“十強”。目前,英荷殼牌、日本川鐵商事、三井物產、丸紅公司、夏普公司、日本制紙和紙漿紙張商事等世界500強企業已在我市投資,最近美國GE公司也將在業務合作上加盟平湖。通過多年的發展,我市在開拓海外市場、暢通市場渠道、招商引資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對外貿易、吸引外資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滲透到絕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理念之中。外向型經濟基礎必將促進光機電產業招商引資。

二、我市光機電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產業定位比較模糊。我市光機電涉及行業主要偏向于精密機械與電子類,包含的部件產品種類繁多,平湖“光機電”實際上是光電子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交叉,是一種簡稱,光機電是一大類產品的統稱,產業自身沒有明確的主導產品,給產業的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的形成帶來了困難。

2.缺少終端產品。我市光機電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數碼相機快門、手機用攝像頭、微型電機等十多種高新技術產品,但由于產品產業鏈的不完善,缺少終端產品,均為光機電中間產品,即終端產品的部件。如日本電產(浙江)有限公司的硬盤驅動器馬達及其有關零部件,其主要用戶就是無錫的希捷;關東辰美電子(平湖)有限公司生產的光學鏡頭是為夏普公司產品配套的。平湖目前的光機電產品絕大部分是為照相機、攝像機、手機、復印機、電腦、汽車等產品配套的,自己不直接生產終端產品,這給產業集群的形成帶來了困難。

3.行業發展缺少龍頭企業引領。我市的光機電企業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除電產集團僅有的幾個企業外,企業彼此之間關聯度甚低,即使是日本電產企業之間,其產業互補性也較低,更不用說內資企業與外資之間的合作互補性。我市缺少一個能夠串聯其產業集群企業的龍頭企業,缺少一個能夠生產終端整機產品的龍頭企業。不具備產業的技術溢出和擴散的條件,很難培育和帶動本地企業的發展。

4.產業鏈配套不明顯,產業集群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是大量相關企業按照一定的經濟聯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形成一個類似于生物有機體的產業群落,具有地理上的相對集中性、業務上橫向或縱向關聯性等特點。我市的光機電產業大多是光機電中間產品的加工,光機電企業之間的關聯互補性不強,缺少終端整機產品,基本上一個產品只有一個企業生產,離完整的產業鏈要求相去甚遠。如日本電產企業落戶我市,主要原因是其客戶如東芝、希捷等遷移到了周邊的杭州、無錫等地區,實際上是“跟進戰略”的結果,跟隨下游產業的投資而投資。產業鏈的不完善,缺少龍頭整機企業,光機電企業之間的關聯度較低等因素決定了我市光機電產業還僅僅處在產業集群的初期發展階段,集群規模和影響力十分有限。

5.企業以外資為主,產業“根植性”不強。我市光機電企業以外資企業為主,規模大,產品技術含量高,但在我市沒有研發機構,沒有技術溢出,也沒有原料市場、產品市場的聯系。我市的外資企業只承擔生產加工功能,是一個加工車間,所有的研發都在國外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進行,其產品的生產過程基本上在一個企業內部完成,企業外部配套率不高,即使是外包給本地企業加工的少數產品,也多為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機加工件。外商的這種投資模式,具有很強的“漂移性”,容易發生整體向外遷移。

三、發展光機電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的總體思路及目標

(一)總體思路

根據國內外光機電產業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市光機電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發展我市光機電產業的總體思路:

1.在指導思想上,要牢牢把光機電特色產業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要繼續想方設法做大做強,要把光機電產業作為我市未來工業經濟發展中第一培育的產業。

2.在產業定位上,要從比較模糊走向清晰,要明確提出我市光機電特色產業的產品定位。

3.在戰略步驟上,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建設光機電部品加工基地;第二步,建設光機電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第三步,建設光機電高新技術研發基地。

4.在重點領域上,要以電機、數控機床為主,同時發展數碼相機、復印機、攝像機、手機等部品。

5.在產業配套上,要優先發展精密機械及其裝置、智能儀器儀表、精密模具、電子元器件等。

(二)發展目標:

到2007年止,全市規模以上光機電企業從目前的83家增加到100家,光機電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并力爭引進一家規模較大的生產終端產品的龍頭企業。

到2010年止,全市規模以上光機電企業達到200家,光機電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30家,光機電產業從部品加工實現向研發基地轉變,形成產業集群。

四、我市光機電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光機電特色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精密電機及相關精密機械類構成了我市光機電產業的主體,是光機電產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產業定位為精密電機及相關精密機械類,發展小而精、小而全、小而細的精密電機及其相關精密機械類產業,創建國內一流的精密電機市,成為國內外精密電機主要供應基地,也許更能促進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市工業的發展。

1.引進光機電行業生產終端產品的大企業來平投資。以本市光機電重點發展領域為導向,力爭引進一家能夠串聯起本市光機電企業的龍頭整機企業,如生產數碼相機等產品的企業,努力構建一條完整的產品產業鏈,提升光機電集群競爭力,使光機電產業集群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2.制定光機電產業鏈招商目錄,開展針對性招商,培育光機電產業集群。根據我市光機電產業現狀,進一步明確我市光機電產業定位,參照《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的光機電一體化目錄,制定符合本市光機電產業發展的招商目錄,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壯大本市光機電產業,促進光機電產業集群的形成。

(二)構筑光機電產業發展研發平臺,打造產業發展發動機。依托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平湖院區,繼續加大力度,建設好集成光學研究所、光纖傳感器重點實驗室等光機電研發平臺,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鼓勵光機電內資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提升自身研發能力,建立研發中心。

(三)加大當地民營五金機械企業與外資光機電企業對接,加快光機電產業“本土化”。我市特別是黃姑鎮已有上百家五金機械企業,五金機械企業是光機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市已有部分五金機械企業與開發區的外資光機電企業進行了合作,我們要引導更多的五金機械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加強內部管理,不僅要提高技術含量,進行技術升級,還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全面提升與外資企業業務對接的水平,加快光機電產業的“本土化”。

(四)抓好光機電產業基地特色園的規劃建設。從國內其他產業基地的發展來看,在基地中規劃建設好特色園對特色產業的集聚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如武漢光谷中的通訊光纜園、上海光電產業基地中的光電園、長春光機電基地中的激光工業園、廣東佛山南海的松下工業園、軟件園、家電工業園等等。我市光機電特色產業基地核心區在市經濟開發區,市經濟開發區已有較好的園區細分基礎,我們建議在日本電產工業園的基礎上再按照產品或大企業規劃好一、二個特色園,黃姑作為核心區外的五金機械園區也應進一步做好規劃,作為光機電產業基地的特色配套園進行建設。

(五)加強與國內光機電特色產業基地的合作,接受產業輻射。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學習國內其他光機電特色產業基地在政府引導、發展規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經驗,鼓勵光機電企業與國內光機電特色產業基地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當前,要立足長三角經濟圈,重點做好接軌上海的文章,主動接受上海經濟輻射,以光機電基地為載體,進一步融入上海光機電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