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環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0 06:51:00
導語:規劃環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規劃環評正是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規劃環評作為優化產業和區域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的手段,是現階段積極參與綜合決策的有力支撐,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于新疆這樣近年來發展較快、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差的欠發達地區,更要通過規劃環評從宏觀上積極主動地引導經濟合理布局,通過規劃環評搭建一個平臺,減少不同部門和地區間在資源環境方面的矛盾和沖突,對資源總量與環境容量進行優化配置,使產業發展、生產力布局與區域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生產力功能相一致,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規劃環評的現狀與難點
200年全國人大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從決策源頭為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提供了法律保障,由此環境影響評價從單純的建設項目擴展到各類發展規劃。在**年11月15日的自治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工作會議上提出主要在石油石化、煤電煤化工、礦產資源、交通、水利以及城市建設6大重點領域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標志著我區規劃環評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十分注重與環境保護相銜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效預防和減輕因規劃實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年初,我委在積極與自治區環保局溝通銜接的基礎上,向自治區各有關部門發出了《關于自治區“十一五”專項規劃規范要求和審批目錄的通知》,對列入的73個專項規劃進行篩選,要求其中35個專項規劃必須設置編寫環評篇章,這也是我區首次對重大規劃的環境影響進行檢查、分析、評估及提出相關對策。
規劃環評在我區才剛剛起步,工作上還存在許多難點,主要表現在:一是認識不到位,很多地區和部門沒有對規劃環評給予應有的重視,沒有真正將規劃環評納入決策過程,規劃環評作為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主渠道的作用難以得到發揮;二是規劃環評跟不上規劃編制速度。一般是規劃出來后,再進行環評,這時規劃改變的難度較大,規劃環評往往流于形式,變成為環評而環評;三是環保部門與規劃編制的職能部門缺乏互動,無法全面了解規劃編制情況;四是資金投入渠道不暢,是各級政府不愿開展規劃環評的重要因素;五是盡管《環境影響評價法》對規劃環評的編制、報批、審查等作出了原則規定,但是關于規劃環評的程序、內容、方法等具體管理細則仍然不明確。從體制方面來看,政府行為是規劃環評約束的主體,政府同時又是違法行為的追究者和處罰者,這種集運動員、裁判員一體的模式,使規劃環評缺乏威懾力和可操作性。
三、推進規劃環評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領導重視是做好規劃環評工作的保障,提高認識是做好規劃環評工作的關鍵。規劃環評能否被大力推廣和開展,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同與支持。無論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還是從生態環境現狀來看,如果不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不高度重視規劃環評,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不僅不能實現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將無以為繼。因此,必須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規劃環評重要性和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的認識,使其自覺地嚴格依法編制規劃,依法進行環評。
(二)突出重點、循序漸進
規劃環評是一個新生事物,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區應積極學習借鑒內地省市在規劃環評中好的做法,總結整理規劃環評試點經驗,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在消化吸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地區和領域,依據國家產業政策條目,從環境資源條件、經濟結構、社會發展階段等具體情況出發,循序推進規劃環評,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變過度開發為適度開發,變無序開發為有序開發,變短期開發為持久開發。
(三)公眾參與,民主決策
許多規劃的實施,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而這些環境問題解決不當又會導致新的社會問題,因此要堅持公眾參與,切實擴大社會監督的范圍和力度,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和形式,使公眾能及早地對涉及其切身利益的發展規劃享有知情權和發言權,同時對協調政府、企業、公眾的環境權益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有效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目前,我委正在積極開展自治區“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即將啟動,爭取在編制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的同時,進一步積極推進對自治區重點專項規劃的環評工作。
- 上一篇:規劃綱要中期評估計劃
- 下一篇:勞保發展規劃
精品范文
10規劃設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