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共青團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0 04:21:00

導語:企業改制共青團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改制共青團調研報告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推進和改革改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企業共青團怎樣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走出一條與時代合拍共振,有吸引力、有說服力的現代企業共青團工作新路子,是企業團組織面臨的新課題。濟南齊魯化纖集團公司團委對改制情況下團的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改制中青工心態

盡管企業改制工作給青工帶來不小的沖擊,但決大多數青工心態還是積極的,能理解形勢并支持參與集團改制工作,能夠時刻認識到企業的生存發展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決心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實際工作中敬業愛崗,表現出了強烈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較高的思想覺悟,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消極心理。主要表現在:

1、擔憂心理。受幾十年來舊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職工對企業在分配、人事、用工、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心有余悸。

2、失落心理。紡織行業的改革力度大,舉措多,集團部分成員企業青工轉崗、下崗分流后,難以接受由企業主人到"雇傭工"這一轉變現實,心理上產生失落感。于是有路子的,設法走;有專長的,紛紛"孔雀東南飛";有頭腦的,悄然干起"第二職業"。

3、戀舊心理。紡織企業近幾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要走出困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部分青工沒有看清改革改制是一項艱巨、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接受不了所受的沖擊,或多或少地發出對過"三鐵"的感嘆。

4、逐利心理,受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頗深,對自身利益的實現程度期望過高。程度不同地存在逐利心理。

5、惰性心理。在經濟體制轉軌和企業改制過程中,職工思變與懼變、渴望競爭與害怕競爭、謀取新崗位與留戀舊崗位的心理矛盾相互交織,天長地久表現出一種不思進取的心理。

二、企業團組織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推行,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但在這一系列政策與法規中,對企業共青團組織的地位并沒有明確定位。因此,企業團組織不可避免地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青工的價值取向與當前企業團的工作不相適應,新時期企業青工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今,價值取向呈多元化發展,個人過分強調價值的自我實現,不太看重集體利益,團組織原有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法明顯滯后于青工思想的變化。

2、計劃經濟形成的"集團軍"式的活動方式與現代企業管理有著明顯的不適應,企業在轉換機制、機構改革中,撤并團組織,減少或不設專職團干部等現象屢見不鮮。加之企業以效益為中心,對投入后見效慢、間接調動青工積極性的活動經費支出也將大打折扣。

3、企業科學管理與團的"拾遺補缺"相矛盾。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程序化、正規化、團組織傳統的"拾遺補缺"這一拿手好好戲逐漸失去上演的舞臺。

4、社會大環境的改變,淡化了青工的責任意識,紀律松懈,自由散漫,得過且過思想嚴重。另外,青工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傳統美德等存在滑坡趨勢。

5、團組織自身也存在一些不適應問題。一是部分團干部認識不到位,對新形勢下的團的工作缺乏信心;二是團組織吸納優秀人才的機制尚未建立,或者說建立機制的條件難以成熟,共青團作為"人才庫"、"后備軍"的優勢弱化,一方面,在崗的團干部不愿進入團干部行列,另一方面,在崗的團干部不安心,輕視團的崗位,看重業務工作;三是工作方式單一,團干部對企業生產經營不熟悉,工作具有盲目性、被動性,缺乏量化考核、獨創性和靈活性,造成老是被動地跟在企業行為后面跑,搞好了錦上添花,搞不好忙中添亂。

以上矛盾和不適應相互交織在一起,大大消弱了團組織的吸引力,使得部分企業共青團工作陷入困難或舉步維艱,但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一方面企業機制轉換給團的工作帶來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團組織發揮作用,另外,青年群體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思想比較活躍,不受框框約束,敢說敢做;分析能力較強,不盲從;更具開拓意識,創造力比以前增強等,這些都是團組織發展的有利方面和發展契機。因此,團組織在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的前提下履行教育、服務青年的工作職能,不論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還是文化建設,共青團組都有著其它經濟組織和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迫切要求共青團組織以應變。主動適應企業改制工作,把工作成果的終端顯示轉移到側重促進企業發展的思路上來,進行企業共青團工作企業行為化改革,在改革中尋求新的發展,找準企業共青團工作的切入點。

三、做好企業共青團工作的幾點探索

當前,企業的改制工作正處于關鍵時期,共青團要比以往任何時候肩負起教育、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的重任,因此,團組織要立足大局,放眼長遠,深入基層,認真調研,準確有效地把握青年工作中那些規律性的特點,找準團工作的著力點,使團的工作舉措具有現實性、科學性、指導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1、納入大局,把握方向,積極主動爭取黨政的重視和支持,強化"政治意識"是干好共青團工作的前提,企業團組織一定要正確領會黨政領導意圖,服從全局需要,為生產管理服好務,同時要加強交流,積極主動向黨政領導請示匯報,"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原則開展工作,以苦戰巧干圖發展,以民心作為求地位,以實際行動贏支持。

2、以人為本,真抓實干,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首先,要以"在職有為,不辱使命"為要求培養團的中堅力量,真正把一批熱愛共青團事業,思想過硬,具有奉獻精神和開拓精神,有一定組織領導能力和群眾基礎,能夠在經濟工作中有所作為的黨團員吸收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其次,要不斷加強團干部的培訓工作,培訓要突出市場經濟工作和業務能力的內容,使他們由只熟悉政治工作到政治、經濟工作都熟悉,盡快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在實踐中通曉政治經濟規律,學會政治經濟工作一道去做。再次,要建立團干部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獎懲。同時還要積極落實好團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3、正面引導,加強教育,提高青工思想素質。思想教育是團的工作法寶,在新形勢下,要針對新情況、新問題變換教育內容和方式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當前思想教育的立足點應當是引導青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與樹立勤于奉獻、勤于鉆研、勇于開拓的精神聯系起來,努力做好下崗再就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幫助黨委解決下崗職工思想疙瘩和實際困難,使他們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的擇業觀、就業觀??傊骨喙淞撔乱庾R,發揚認真負責精神;樹立競爭意識,發揚頑強拼搏精神;樹立團體意識,發揚團結協作精神;樹立信息意識,不斷在實踐中更新自己的知識;樹立實踐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4、突出中心,統籌安排,積極有效地開展生產活動,企業的生產目的是追求經濟效益,如果拋開這個方面,共青團游離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之外,企業共青團就失去根本,所以,團組織應圍繞企業的工作核心,切實有效地開展以"強素質,保安全,提建議,降成本,增效益"為主題的系列"青春立功"活動,為經濟建設服務,其途徑可以有這樣幾種;一是圍繞提高青工素質,深入開展崗位成才活動,完善崗痊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并制定相匹配的獎勵政策,使青工崗位成才進一步規范化。二是圍繞提高效益,認真開展崗位創優活動。廣泛開展以提高工作質量為突破口和主要內容的達標評優活動,強化青質量意識,最終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是圍繞"危、難、險、重、新"任務,積極開展生產突擊活動,急生產所急,想生產所想,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四是圍繞企業管理,深入開展獻計獻策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大力開展以完善企業管理,促進技術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合理化建議"活動,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參與意識,五是圍繞經營工作,積極開展服務活動,組織團員青年積極了解市場,體會競爭,完善和加強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體系。

5、加強調研,注重反饋,及時了解掌握青工思想脈搏。服務青年,就要先了解青年,掌握青年心態,摸清青年心理變化規律。為此,要結合集團企業實際,針對青工不同階段的思想狀況認真調研,搜含有整理青工就企業改制政策、規劃、形勢、生產經營管理及生活等方面的看法、建議,并認真分析、歸納,及時反饋,做好青工思想工作,克服不良心態,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溝通思想,解開疙瘩,理順情緒,增強信心,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6、立足服務,加強職能,為青工成長成才需要創造條件,無論何時,團組織都應把服務青工的需要和他們成長成才作為重要的工作職能,一方面要及時向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反映青工的合理要求,維護青工的合法權益,真正成為青工"知心人"以此來影響、團結、帶動青年,逐步使企業共青團的維權工作從被動向主動式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取得企業黨政領導的支持,下大力氣營造企業青年人才成長的環境,為青年成長創造條件,為青年工成才服務。

7、放眼長遠,科學規劃,增強工作前瞻性,研究制定企業集團共青團工作管理細則,成立集團公司共青團工作聯席會,該聯席會功能是重點指導和研究大企業集團團的工作,并作出長期的科學規劃,同時指導基層團組織穩扎穩打、積極有效地開展工作,使企業集團共青團工作蓬勃發展,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青年是未來和希望。團組織在改革改制大潮中應該而且能夠有所建樹,有所作為,隨著新世紀的來臨,振興集團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團組織一定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團結帶領全體化纖青年知難而上,造燭求明,頑強拼搏,為打好集團企業改革改制、扭虧增盈和再就業三個攻堅戰,增強集團綜合實力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