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公開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2 03:04:00

導語:村務公開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務公開調研報告

近年來,遂川縣把村務公開作為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陽光工程”來抓,開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一、當前村務公開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一些村務公開流于形式,不按規定的制度執行,應付檢查,擺擺樣子,村公開欄成了“應付欄”,沒有養成公開的習慣,或是公開內容停留在某年某月,或是上面檢查就公開,不檢查就不公開。

二是“云深不知處”。公開不徹底,玩數字游戲,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避重就輕,個別熱點問題公開時“蜻蜓點水”,涉及到其他收支項目一筆帶過,對成績夸夸其談,對失誤避口不談,給群眾灌“迷魂湯”。

三是“真做假時假亦真”。甚至有個別村在村務公開中作假,欺騙群眾,特別在是一些不敢、不能公布的敏感問題上做文章,以“假”代“真”,村務公開成了假公開。

上述問題的存在,致使村務公開欄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村務公開成了讓人看不懂、摸不透的村“霧”公開欄,村務公開變成了“公開難”,成為應付檢查、遮人耳目的“花瓶”。

二、遂川縣的主要做法

針對上述問題,遂川縣不斷創新公開的方式,豐富公開的內容,創造性地建立健全了四大村務公開機制,引入群眾參與和監督村務公開工作,形成真公開、全公開的長效機制。

(一)、建立“點題式”村務公開制度,村務公開的內容由群眾點題。過去,由于村務公開群眾沒有“點菜權”,不適合群眾“口味”,很多群眾對村務工作漠不關心,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從而為村務公開流于形式大開了方便之門。該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立“點題式”村務公開制度,在村務公開欄中增設“點題欄”、“評議欄”,群眾可在“點題欄”中將自己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寫在欄內,村務公開內容就根據群眾的點題進行公開。為了提高“點題式”村務公開的效果,防止群眾點題干部不聞不問,該縣建立健全了責任追究制度,要求村務公開必須做到“群眾隨時點、干部限時答”,群眾對公開內容有意見,可留言在“評議欄”中進行評議或是要求重新公開?!包c題式”村務公開真正使村民對村務公開有了參與權、評判權、監督權,不但提升了村務公開的針對性、真實性、時效性,而且增強了對群眾的吸引力。

(二)、建立村“誤”公開制度,村“誤”也公開。長期以來,村務公開工作報喜不報憂,很大程度影響了群眾對村務公開的信任度。鑒于此,該縣率先在巾石鄉試點建立了村“誤”公開制度,要求各村每季度刊出一期“村誤公開專欄”,主要公布村委會的工作失誤,特別是涉及新農村建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遷補償、工程發包,以及群眾關心的計劃生育、村級財務管理等問題的工作失誤。對問題不遮不掩,對失誤不偏不袒,取得了群眾對村務工作的充分信任與支持。

(三)、建立村務公開民主聽證招待會、票決制度,村務事由村民定。該縣發動群眾登上村務工作“唱戲臺”,參與對村務工作的監督、決策,在黃坑鄉試點建立了村務民主聽證招待會制度,招待會既是村務公開的一種形式,也是村民參與村務管理決策的一個平臺。會上不僅面對面向群眾解說村務,而且現場提請村民對村務進行民主聽證。村務民主聽證會一般每季度召開一次,群眾自由參與,人人都有發言權,聽證內容由根據群眾“點題”選定。同時,該縣還在新江鄉試點開展了村務票決制,對重大村務,采取群眾投票決定的方法進行村務決策,村務事村民定,群眾既明白又放心,使許多原來村干部頭疼的事不再頭疼。

(四)、建立村務公開發言人制度,村務公開有了能說話的“嘴”。由于村民文化水平有限,村務公開內容有時光寫在黑板上,還是有很多群眾看不懂。為了讓群眾看得懂弄得清,該縣在衙前鎮建立了村務發言人制度,根據村落分布格局,在村里聘請3-5個文化水平好、群眾威信高的老干部或是老黨員為“村務公開發言人”,“村務公開發言人”的主要職責是解說、宣傳村務公開內容。以前,村級財務問題是最讓村干部傷腦筋的一個問題,村務公開了,群眾也是似懂非懂,有群眾戲稱:“遠看密密麻麻,近看稀里糊涂”,因此,造成群眾意見多反映大。自從配備村務發言人后,村務公開有了能說話的“嘴”,由于解說宣傳及時,群眾心中人人都有了一本帳。

三、幾點啟示

遂川縣村務公開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群眾放心、干部舒心的效果,主要是他們抓住了村務公開工作的“牛鼻子”,用創新的辦法突破了瓶頸,很借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啟示一:村務公開服務的主體要明。村務公開的根本目的是為農民群眾參與村務活動提供平臺,激發農民群眾當家做主的責任感,使農民群眾在村務工作享有充分的民主決策權、民主管理權、民主監督權,提高村務科學決策和民主管理水平。村務公開面對的對象是群眾,因此,村務公開工作必須緊緊圍繞群眾展開,群眾的滿意就是村務公開的最高要求,要把群眾的要求當作第一要求,把群眾的呼聲當成第一呼聲,把群眾的意愿當作第一意愿,村務公開的內容要圍繞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公開,形式要讓群眾喜聞樂見、容易接受,這樣才能把村務公開欄建成群眾的“明白欄”、“放心欄”。

啟示二:村務公開工作的關鍵是要建制。制度帶有根本性、長期性的特點,形成以制度抓管理的村務公開模式,必然能促進村務公開工作的長足發展。所以,要把制度建設貫徹于村務公開工作的全過程,結合實際,統籌操作性、科學性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實現村務公開的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

啟示三:村務公開的內容要實。村務公開要保持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關鍵是要實,以實吸引群眾的“眼球”,一實是要實在,不能做秀。實實在在為群眾服務,群眾關心什么就公開什么,“群眾點單,干部上菜”,才能符合群眾的味口,群眾也愛吃。二實是要誠實,不能作假。對于自身的失誤,要有錯認錯,知錯就改,做誠實的“孩子”,才能得到了群眾的信任。

啟示四:村務公開的途徑和方法要新。村務公開工作做得再好,群眾沒有暢通的了解和參與渠道,無異于“瞎子點燈白費蠟”。村務工作要做明、做細,真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必須根據當前農村的現狀,在途徑和辦法不斷創新,既要積極打造群眾“看戲”的平臺,也要打造“唱戲”的舞臺,讓群眾看得到,接受群眾雪亮眼睛的監督;參與得進來,實實在在讓村民感覺到自己是主人,才能形成村干部與群眾互動的良好局面,真正把村務公開做成群眾的滿意工程、陽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