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干群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11:14:00
導語:黨群干群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確分析和把握當前黨群干群關系存在的問題,研究探討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對策和方法,對于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形勢下黨群干群關系存在的突出問題
當前,黨群干群關系從總體上看是健康的、和諧的、融洽的,但在局部地方、特殊時期、特定環境和具體工作上仍然存在疏遠、緊張甚至矛盾尖銳化的情況,亟須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1.群眾對基層民主不到位有意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群眾的民主意識正逐漸增強,廣大農民群眾迫切要求落實“五權”(即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但實踐工作中,少數基層干部作風霸道、獨斷專行,集體重大事項一個人或個別人說了算;村務、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督缺位;基層組織建設薄弱,村主職領導搞家族化管理,多年不發展年輕黨員,或僅發展本宗族黨員,打擊異姓村民等。據衢州市信訪局統計,20**年市縣兩級共受理該類信訪4404件次,占信訪總量的21.8%。
2.群眾對決策中照顧利益不夠有看法。在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中,有的地方的黨委政府、某些領域的黨政干部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問題,因制定政策欠科學,執行政策不平衡等,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眾的利益,傷害了群眾的感情,這方面的上訪案件也比較多。衢州市市縣兩級去年共發生此類信訪5839件次,占信訪總量的28.9%。
3.群眾對貧富差距加大和少數干部腐敗不滿。當前一些低收入群眾對國家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滿意,對收入差距拉大和社會上出現的貧富懸殊不滿意,對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負擔沉重不滿意。絕大部分群眾對少數黨員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風和貪污腐敗現象不滿意,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特權現象不滿意,甚至有少數群眾因此失去了對共產黨的信任和信心,并逐漸演化成對執政黨的不滿。
4.黨群干群矛盾的表現形式日趨復雜多樣。首先,矛盾參與主體和發生領域呈逐步擴大趨勢。參與的主體開始由農民、離退休職工,逐步擴大到在職職工、個體業主、退伍軍人、退休干部、教師、學生、新聞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從發生領域看,不僅經濟領域的矛盾越來越多,而且政治、思想、文化等領域的矛盾也逐年上升,由農村向城市社區擴展的趨勢也在增加。其次,矛盾的對抗行為和公開化程度也呈不斷加大趨勢。最后,矛盾的群體性、突發性和組織化程度呈日益增強趨勢。
二、黨群干群關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造成當前黨群干群關系種種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思想存在隔閡,感情逐漸疏遠。一方面,黨群干群之間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較大分歧和差距,群眾意愿和黨的意圖、干部的工作指導思想之間還很難達到有機統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資源、社會交往和經濟收入上與普通群眾拉開了距離,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處于弱勢的群體與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認同,干群之間的感情也漸漸疏遠。
2.基層組織難以作為或無所作為。隨著改革的深入,基層組織對群眾的管理職能逐步淡化,而服務群眾的職能卻越來越顯現?;鶎拥摹坝惺聼o權”,不僅削弱了基層黨員干部工作的積極性、能動性,也往往在服務群眾時感到“有心無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數干部宗旨意識淡薄,不關心民情民生,漠視群眾疾苦,造成一些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產生了信任危機。
3.維護、協調利益不力和與民爭利。首先,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特別是還存在著為數不少的社會貧困群體。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會群體利益協調不夠到位,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再次,受市場經濟的沖擊,一些政府部門過度擴大部門利益,部門掌握的審批權和資金分配權成為謀取小集團利益或個人私利的砝碼,在社會中產生了不良反響,也直接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4.民主制度不健全,訴求渠道不暢。農村基層“四個民主”中,由于民主選舉的制度剛性較強,落實得相對較好,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彈性較大,各地落實的情況就存在較大差距,造成群眾對基層組織、基層干部的極大不信任。另外,解決訴求的機制不力,缺乏“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的解決機制,不能讓群眾感受到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是在全力為群眾辦事。
5.社會思想道德教育滯后。由于長期以來整個社會思想道德教育的滯后和改革開放帶來的負面影響,部分群眾素質較低,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大局意識、法制意識淡薄,個人主義、私利觀念嚴重。這也是黨群干群關系緊張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三、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群干群關系的對策建議
構建和諧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要從執政規律的高度重新審視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既要堅持原則,抓住影響黨群關系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矛盾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1.必須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重點是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要堅持黨的群眾工作路線,深入基層,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必須以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3.必須增加好、協調好、合理分配好群眾利益。首先,要不斷增加利益。要把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增加群眾利益的著力點,當前要抓住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環境、扶貧等重點領域,不斷完善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其次,要有效協調利益。要積極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協調機制,妥善協調好社會各階層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會成員結構,把社會分化、社會差別控制在適度的范圍。最后,要合理分配利益。要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農村建設、欠發達地區發展中實現公共財政傾斜,更好地發揮財政轉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和慈善事業充當“三次分配”的作用。
4.必須塑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人文精神。要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深入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思想,體現為人們的素質,強化為人們的操守,見諸于人民的行動。
5.必須建立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科學的決策機制和嚴格的執行程序;二是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對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權力運行進行必要的監督制約,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三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保證人民當家做主。
- 上一篇:信訪工作問題調研報告
- 下一篇:死亡詩社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