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意識形態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3:53:00

導語:黨意識形態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意識形態問題調研報告

科學分析和把握形勢是做好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提。當前,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積極健康、工作卓有成效的形勢下,面對時代和環境的深刻變化,也遇到新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新科技革命的挑戰。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和納米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已經并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產、精神生活和思維方式。實事求是地研究和回答新科技革命提出的一系列哲學問題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必將極大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承認,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科學技術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少差距,科學技術對我國意識形態發展的推動和意識形態對它的關照與作用還不夠明顯。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黨的意識形態集中在上層建筑領域特別是政治領域的現象還可能持續存在,意識形態向科技領域的轉化、滲透、結合還相對薄弱。對如何利用科學技術發展黨的意識形態,促進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現代化等問題,我們都還缺乏深入研究。

二是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經濟過程,而且是一個伴隨著意識形態運動的政治過程。隨著經濟全球化過程的推進,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同世界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更加廣泛。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有利于增強中國人民的民主與法制意識、權利與義務意識、自主與競爭意識、民族與國家意識,拓展和深化黨的意識形態工作。但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意識形態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沖擊和挑戰。首先,西方發達國家將通過強勢的經濟、科技、信息渠道直接向中國推行其法律規則與價值觀念,憑借經濟與科技優勢,搶占中國的教育、文化、傳媒、信息市場,同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展開人才爭奪和思想爭奪。其次,西方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登陸,使一些為跨國公司工作的中國人在利益的歸屬感上產生疑惑,自覺不自覺地認同與西方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伴生的意識形態,淡化祖國和民族的觀念,淡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第三,西方的宗教滲透將會廣泛而深入。第四,西方國家將直接向中國推行其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

三是社會復雜變革的挑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勢。這些趨勢總體上是積極的,使我國的經濟文化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思想理論領域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音,許多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有所滋長。同時,由于正處于經濟起飛的關鍵時期,我國的社會穩定問題也非常突出,人民內部矛盾特別是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有些矛盾在一定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如何通過意識形態工作,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們的思想,協調各方面利益矛盾,鞏固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成為黨執政必須妥善應對的重大問題。

四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挑戰。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表明,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是西方敵對勢力稱霸的障礙。為此,西方敵對勢力會憑借經濟和軍事實力,通過各種機會,利用各種手段,長期對我國進行思想滲透,以動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亂人們的思想,顛覆共產黨的領導。如何抵御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攻勢,是對黨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考驗。

做好當前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應把握重點,明確方向,扎實推進。

(一)鞏固發展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意識形態是一個社會精神文化的中樞和靈魂。在當代中國,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以及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哲學社會科學,是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加強和改進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鞏固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的主流意識形態。一方面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一元化的指導地位。取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將導致中國社會的思想混亂和政局動蕩,導致國無寧日,黨無寧日,民無寧日。蘇東劇變,可謂前車之鑒。另一方面要保持主流意識形態的開放性。作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是封閉的,應當從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有益或無害的邊緣意識形態、以及含有人類共同文明成果因子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汲取養料,以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人們的認同。

(二)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拜浾搶蛘_,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首先,必須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面對西方資產階級以及各種非無產階級世界觀、新聞觀的干擾和影響,我們黨必須充分掌握大眾媒體,確保媒體的領導權掌握在黨和人民的手里,符合黨的綱領和人民的利益。其次,必須增強主流媒體宣傳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主流媒體的宣傳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輿論導向。當前我們一些主流媒體的宣傳不為人們所歡迎、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黨對思想輿論的引導。應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改變一些主流媒體既有的文化形象和敘述方式,使之更具親和力,更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第三,必須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影響,積極占領宣傳輿論高地?,F在,互聯網已經成為具有巨大潛力的新聞媒體,成為新的輿論場。對許多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一信息來源。要科學把握這些媒體的特點和信息傳播規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網上輿論,使互聯網等成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平臺。

(三)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方式。意識形態工作實踐性很強,要求講究方式方法。在新形勢下,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優良傳統,又要依據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不斷創新;既要區別對象,采取多種方式,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聯系實際,使意識形態工作落到實處;還要力求規范化、法制化。

(四)重視發揮知識分子作用。知識分子不僅是科教興國的主力軍,也是黨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一是在思想上要尊重知識分子,用平等的、民主的辦法把知識分子團結在自己周圍。二是黨的意識形態必須體現價值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三是要明確是非界限及相應的政策和處理原則。要區分學術或藝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和政治問題的界限。對學術或藝術問題堅持“雙百”方針,提倡科學嚴謹的學風,鼓勵不同學術或藝術的相互切磋;對思想認識問題,要按照民主原則展開討論,積極引導;對政治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處置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