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思想狀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4:39:00

導語:醫務思想狀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務思想狀況調研報告

在**市衛生系統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政風行風建設之際,**市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開展了衛生系統醫務人員思想動態的調查分析。調查結果表明:衛生系統的廣大醫務人員總體思想狀況是穩定的,對工作態度是兢兢業業的,對行業不正之風是堅決抵制的,同時也對諸如自身勞務價值、衛生事業改革發展、行風建設、“紅包”、“回扣”和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一些問題有獨立的看法。

一、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了**市衛生系統的15家三級甲等醫院和5家區縣衛生局下屬的中心醫院、社區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共1512人。本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醫生(占37.3%)、護士(占24%)、醫技(占11.5%)、管理(占19.2%)和后勤人員(占8%)。調查內容是了解醫務人員的思想動態,了解醫務人員對衛生現狀、改革和發展的態度。

二、基本情況

1.醫務人員現狀

(1)學歷較高:大專學歷有30.9%;大學有32.1%;大學以上有12.6%;大專以下學歷僅占24.4%。

(2)工作滿意度:認為一般的有61.2%;非常滿意的有2%;非常不滿意的有4.2%??梢姡t務工作者對自身的工作是基本滿意的。

(3)工作態度:42.1%的人選擇了珍惜并用心做好;27%的人選擇了非常珍惜并全身心投入;25.6%的人選擇了可以盡量做好;3.2%的人認為勉強干著;1.3%的人是不想干;0.3%的人是屬于混日子的。醫務人員對工作的態度是積極的,兢兢業業的。

(4)工作與前途:認為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占13.8%;認為發展前途不大占69.4%;認為沒有發展前途占3%;認為目前工作抑制個人發展占2.6%;表示無法評價占11.2%。

(5)工作與社會地位:認為得到社會尊重的占14%;認為和其他行業差不多的占23.9%;認為不如其他行業的占16.7%;認為社會對我們缺乏理解關愛的占37.3%;認為沒有地位的占6.9%。后3項相加為60.9%。

2.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狀況。40.8%的醫務人員對目前經濟收入表示一般;12%表示非常不滿意;但由于職業性質相對穩定,福利也不錯,68.9%的人選擇不會跳槽。

3.醫務人員對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態度

(1)病人對我們工作不滿的原因:14.9%的人認為是自身原因,如醫療技術水平不高、服務態度不好、存在行風問題等;7.1%的人認為是病人的要求太高;70.1%的人認為是社會原因,衛生事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政府對衛生領域投入太少,導致了衛生系統社會責任加大;7.9%的人認為是醫療衛生單位管理機制問題。

(2)對社會保障措施的評價:認為落實得非常好有4.4%;比較好有40.3%;一般有31.2%;不盡人意有12.5%;非常不好有1.7%;無法評價有9.9%。

(3)對醫保制度的評價:14.4%的人認為醫保改革后,“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得到了緩解;18.9%的人認為沒有緩解;62.6%的人認為基本醫療得到保障,但對部分病人就醫有影響。

(4)對醫療機構改革的前景:9.3%的人認為很好;30.5%的人認為可以;36.6%的人認為說不清;8.7%的人認為前景渺茫。醫務人員對醫療機構改革前景認為一般。

(5)對**衛生事業發展的評價:73.6%的人認為一般;1.9%的人認為非常不滿意。可見醫務人員對衛生事業發展的信心有待增強。

4.醫務人員對行風建設的態度。25.3%的醫務人員認為若要提高群眾對衛生系統的滿意程度先要提高醫療質量水平;20.2%的人認為要提高服務態度;18.8%的人認為要改善就醫環境。

5.醫務人員對“紅包”、“回扣”的態度

(1)醫務界存在“紅包”、“回扣”現象,19.4%的醫務人員認為并不奇怪,社會上其他行業也有;51.9%的人認為是因為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得不到體現;16.5%的人認為是受經濟利益驅動增強、醫德醫風水平滑坡的表現;7.3%的人認為是病家愿意,以感謝醫務人員精心醫治。

(2)7%的調查對象認為別的行業可以收“紅包”、“回扣”,我們也可以收;15%的人認為是補償醫務人員的高強度付出,可以收;41.6%的人認為有損醫德不能收;36.4%的人認為使病人雪上加霜,有損醫務人員形象。后2項相加為78%。說明醫務人員反對收“紅包”、“回扣”的態度是堅決的。

6.醫務人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態度

(1)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就是“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有61.9%;25.2%的人認為是體現對職工的關心;5%的人認為是改善工作環境。

(2)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方式:24.23%的人認為是理解人、尊重人和信任人;24%的人認為是實實在在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22.37%的人認為是領導表率作用很重要;16.57%的人認為應該換位思考。

7.醫務人員對衛生執法的態度。55.2%的人認為突擊檢查太多,日常衛生監督不明顯;24.9%的人認為已經加強了;9.7%的人認為執法力度還不夠。

三、討論

1.醫務工作者不僅承擔繁重的門急診工作,還要承擔教學、科研等工作(僅2**3年,平均每天急診1.82萬人次,手術976人,出院3660人)。除日常工作外還要應對“非典”、重大災害等突發事件,可以說衛生系統是一個技術性強、風險高、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醫務工作者更是一支拉得出、過得硬的隊伍,醫務人員同樣希望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理解。社會的不理解、工作壓力大、收入低和值班休息得不到保證等因素影響了醫務人員工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2.病人對衛生系統工作不滿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醫務人員自身原因,如醫療技術水平不高、服務態度不好、存在行風問題外,主要是社會原因,是衛生事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衛生投入與城市發展不相符,如一些醫療機構設施設備過于陳舊、醫療服務補償能力偏低、醫保改革后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等等。

3.調查顯示,有78%的醫務人員表示不能收“紅包”、“回扣”,說明醫務人員總體對不正之風的態度是鮮明的,堅決抵制的,但一部分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模糊的認識。

4.在醫療衛生改革進程中,“以人為本”已成為醫院追求的目標。對醫院來講,工作對象是“以病人為本”,對醫院領導而言,工作對象就應是“以職工為本”。調查顯示最受職工歡迎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實實在在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和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

5.對醫療機構改革前景的分析。縱觀近十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推進,1994年實行醫藥費用“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政策,2**0年推動藥品集中招標采購,2**1年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等等。改革走到今天,一些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凸顯。如藥品招標采購,以低價作為評標的價值取向,使一些投入大、品牌好、臨床需要的藥品在低價位競爭中無奈退出市場;又如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多數醫務人員反映薪酬與勞動付出不相稱。他們從事高科技和高風險職業,培養周期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但是待遇卻讓人心寒。

四、建議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住重點,提高群眾對衛生系統的滿意度。調查顯示,醫務人員認為若要提高群眾對衛生系統的滿意度,必須要改進的環節有:醫療質量水平(占25.3%)、服務態度(占20.2%)、就醫環境(占18.8%)。盡管很多問題不一定是衛生系統自身的問題,但在現有的條件下,面對大量就診人群的社會層次和經濟條件的差距,必然會有不同的需求和看法。但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來思考我們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調動廣大醫務人員投身衛生改革與發展。我們必須滿足各層次的醫療服務需要,必須立足自身,改善態度,提高質量,讓老百姓更滿意。

2.培育醫務人員高尚的職業精神,自覺抵制“紅包”、“回扣”。全國“白求恩獎章”獲得者湯釗猷教授說過:醫德醫術是醫生的靈魂!瑞安市人民醫院巨額藥品回扣問題已是一個警示!部分醫務人員受經濟利益驅動,醫德醫風水平在滑坡。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醫德醫風教育問題,加強監督,嚴厲查處違規事件,

把職業道德規范變成醫務人員自覺的醫療行為,自覺抵制“紅包”、“回扣”的誘惑,維護白衣天使純潔的形象。同時還要不斷完善醫療體制的改革,逐步擴充醫療資源,化解供需矛盾,緩解百姓看病難的現象。

3.加強宣傳、溝通、協調,爭取社會對衛生系統的理解。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今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講到:當前我國衛生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說到底,就是衛生事業的發展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不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要。如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醫療資源還不到世界衛生資源的2%,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醫療需求。不少貧困和困難群體得不到基本醫療保障,看不起病、住不起醫院。由于衛生投入不足,居民承擔醫療費用增加;由于醫保制度的限制,藥品流通領域的問題,也影響到社會和群眾對衛生系統的評價,特別是老年病人和慢性病人反響強烈,這有待于通過三醫聯動改革進一步合理解決。對有些不屬于衛生部門承擔的工作,如小區環境、無證設攤等,也要向社會和市民解釋清楚。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發揮喉舌的作用,向社會多反映,多呼吁,積極爭取社會和市民對衛生系統的理解,形成信任、尊重、友善的醫患氛圍。

4.采取積極的手段,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務人員希望領導改進工作方式,從理解人、尊重人和信任人的角度出發,采用換位思考法,真心實意地為職工實實在在解決困難,摒棄傳統的灌輸法,發揮好領導的表率作用,多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把職工凝聚到一起,共同為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而努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政治優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醫院思想政治工作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脫離實際、脫離群眾、脫離生活,應體現時代性、創造性、感染力。所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一切從群眾出發,一切為群眾著想,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讓群眾從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工作中感受領導和組織的關懷,從而增進對集體的向心力,在工作中發揮更大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