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工程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09:12:00

導語:凝聚力工程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凝聚力工程調研報告

服務資源,是“凝聚力工程”的資源支撐。從其涵義上來說,“凝聚力工程”的服務資源是指為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增強黨對群眾、對社會凝聚力這一特定目標服務的資源。能否成為“凝聚力工程”的服務資源,根本的一點就是看其能否為一個特定的基層黨的組織所掌握、支配、動員,從而起到“教育、管理、關懷黨員,服務、團結、組織群眾,了解、聯系、整合社會”的作用?!澳哿こ獭钡姆召Y源內容十分豐富,按資源的形態來分,包括有形資源(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和無形資源(信息資源、精神資源、文化資源等);按資源所屬和作用領域來分,有黨內資源、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按資源的組織方式來分,有制度資源、組織資源、載體資源等。

服務資源開發新模式的目標與挑戰

來自社會的服務資源開發模式的總體目標是:廣泛、全面地動員、整理和積聚能夠滿足廣大群眾的特定社會需求、政治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各類資源,使其能夠為基層黨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和文化支持。

隨著社會改革的逐步推進,社區正在成為具有特定地緣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需求的現代社會單元,凝聚力工程的多種要素也沉淀到社區,這包括:人員到社區,需求到社區,問題到社區,任務到社區,資源到社區。“凝聚力工程”服務資源的來源、內容和組織渠道都發生著變化,并集中體現為各項資源由單一行政配置向多渠道、社會化配置轉變。這樣,對服務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也必然由主要來自行政轉向“來自社會”的渠道。然而,社會變革

正在進行,資源的分化、流動、重組仍在持續,改革帶來的利益調整使各方的利益需求也隨之變化;加之服務資源來源多樣,領域多變、內容豐富等特點,都使服務資源開發面臨挑戰。

一是社會管理體制變革不完全帶來的挑戰。社會管理體制變革一方面弱化了政府所控制的基本生活資源、就業、福利等資源,使其從傳統的行政渠道中脫離,另一方面相應的資源進入社區有一個過程,社區對資源的掌握和控制力尚不成熟。

二是服務對象的特征變化帶來的挑戰。上?;鶎由鐣Y構呈現出橄欖型的發展形態,社區的階層結構成為社會結構的縮影,社區群眾中既有一部分富裕階層,也存在著一些困難群體,還有頗具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社區黨組織所面對的基本群眾也由相對同質性向異質性轉變。依靠社會的力量從異質的群體中開發各類資源,其難度要遠遠大于原有的單一行政渠道。

三是服務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帶來的挑戰。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價值實現方式正發生著一系列深刻而顯著的變化,帶來了需求的多樣化;政府部門、各類社團和組織,都有其不同的利益需求,如何在發揮組織化優勢的同時,滿足各種需求,使社區黨的工作發揮出最大限度的親和力,是服務資源開發面臨的又一挑戰。

四是不同領域的資源進行整合帶來的挑戰。一是社區公共領域不斷發育和發展,社區內的教、衛、文、體等社團、協會以及社區居民基于共同的興趣組成的各類自發性活動群體大量出現,大量物質和文化資源分布于社區公共領域。二是社區內企事業單位積累有大量資源,但與社區的互動較少。三是社區民主自治的領域在不斷拓展,民主的內容與居民維護自身利益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逐漸積累了可觀的民主政治資源。社區黨組織不能以行政方式進行命令和支配,必須對上述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引導社區生活、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和基層民主健康有序發展。

服務資源開發新模式的實踐

全市各基層黨組織正在積極實踐和探索著“來自社會”的資源開發途徑,取得了一些可行的經驗。其中,寶山區委針對寶山城鄉一體的實際,在全區社區、農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包括“兩新”組織)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問百家事、解千人憂、我與群眾心連心———繪制《為民地圖》”活動,初步探索出了全方位開發資源、網格化整合資源的可行途徑,在服務資源開發的社會化新模式中邁出了堅實而可喜的一步。歸結起來,各區的積極實踐和新鮮經驗體現出了如下特點:

堅持以人為本開發。首先,“凝聚力工程”緊緊扣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來提供服務,開展活動,解決困難,拓展領域,資源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屬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無論是“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華陽做法,還是“有情必知、有求必應,有難必幫”的虹儲特色,或是“經濟上解困,生活上解難,思想上解憂”的泰安經驗,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其次,開發服務資源,重在開發最重要、最寶貴的“人”的資源?;鶎狱h組織有效動員了包括工人、機關干部、理論工作者、教師、文藝隊伍、中介組織從業人員等服務者和志愿者,把“人”這一最可寶貴的服務要素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堅持各方共同開發。與“政府管理為調控、社會組織為主導、市民協同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機制相適應,黨組織積極引導和協調各方力量,共同開發服務資源,把社區的資源最大化地調動起來。黨工委統攬社區建設和發展,指導社區委員會、城區管理委員會和群眾性組織開發工作,協調各單位、各部門、各系統的關系,并充分利用分散在地區社會中的黨的既有組織資源,形成合力使各個基層黨組織之間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各類組織聯系資源,各方力量開發資源,黨的組織整合資源的共同開發格局初現雛形。

堅持立體綜合開發。各級黨組織深入開展“凝聚力工程”,不斷地賦予新內容,創建新載體,體現新特點,抓出新成效,也就不斷地拓展了服務資源開發的領域,吸引了來自社會各個渠道、各個層面的服務資源,力求建立包羅服務主體、活動載體、組織體系、人文精神、物力財力等在內的、內容十分豐富的資源體系?!皸l塊結合,以塊為主,橫向到邊,上下貫通”的黨組織建立和完善起來了,成千上萬的黨員志愿者積極行動起來了,豐富多采的文化教育活動開展起來了,催人奮進的行業精神、企業精神、社區精神提煉和樹立起來了,社區公共事務的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探索起來了,黨組織和黨員與職工、與創業者、與外來人員、與普通群眾的溝通渠道增多了、聯系更密切了、感情更深了??傊瑹o論來自社會的服務資源其表現形態如何,組織程度如何,歸屬機構如何,都得到了綜合開發,正在形成立體化的網絡,構筑起“凝聚力工程”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堅持動態持續開發?!澳哿こ獭笔且粋€不斷展開和深化的過程,服務資源的獲得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現有的資源積累的基礎上,隨著社區黨的建設和社區建設的穩步開展,“凝聚力工程”的服務資源細水長流地集聚著,并且不斷地豐富、充實、健全著原有資源,“年年開新花,年年結新果”。

進一步開發服務資源的總體思路與對策

依據前述的開發目標和開發原則,服務資源開發的整體思路是:

1、由于服務資源具有多元、復雜、動態的特性,對資源的管理也應具有多元、復雜、動態的特性。面對社會化服務資源來源廣、頭緒多、素質參差不齊、利益需求不同、作用領域分化的現狀,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都必須從整體上統籌安排和考慮。

2、“凝聚力工程”服務資源開發是“凝聚力工程”中所有涉及的主客體共同參與的結果,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互動式的特征。無論是公共行動者或個體行為者,都不能以一家之力滿足復雜多樣、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故此,應構建全面動員、互相支持的資源開發結構。

3、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不完全依賴黨組織或政府的權威和影響,也不完全依賴社會力量或市場的原有機制,故而應當進行機制創新。目標是建立以多元主體的信任與合作為基礎、由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制度來表達的、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效用最大化的利用機制。

4、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統一考慮,同時并舉。前者是后者的物質性基礎,是具體操作的重點;后者是前者的精神升華,應在中長期規劃中予以明確,兩者是統一的過程。

進一步開發各類服務資源的著手點

第一、統一認識,摸清家底。要統一各方對“凝聚力工程”服務資源開發的認識,只有統一了認識,各方在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問題上,才能擯棄個人和小群體的小利益,共謀社區和大社會的大利益,以小資源的讓渡和奉獻求得大資源的共享,以小資源的聯合創造大資源的更大效益。

要采取有效方法摸清各部門、各單位和各組織的資源家底,繼而形成資源的網格化開發和管理的格局。實現“網格化”開發和管理首先在于“格”也就是要素的形成,以“格”織“網”。為此,可以通過社區網站建設、舉辦活動告知、分發表格征詢、走訪了解服務需求等多種形式展開調研,建好資源信息庫;以定期聯絡、召開會議、舉辦活動、聯誼交流,開展培訓等方式進一步拓展資源。

第二、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各級黨組織是服務黨員、團結群眾、凝聚社會的核心,在資源開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領導作用。當前,社會結構已經并且仍在發生變革,資源分布更加復雜化,必須進一步加強黨在資源開發中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同時,黨組織要更加有效地指導并調動基層政權(街道辦事處)、社區群眾性自治組織(居委會)的積極性,密切聯絡社區的企事業單位,大力培養和發展社區中介組織和志愿者組織的積極作用,以形成資源整合利用的政治機構。

第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實現資源的整合才能創造資源的更大效益,為此,必須對傳統的資源管理使用方式進行調整,根據資源功能,按照互惠、共享、開放、互動的原則重新整合資源。

第四、構筑機制,分步推進。要建立細水長流式的資源長效開發和利用機制,逐步、逐層地把“凝聚力工程”的各項服務資源納入管理。首先建立資源組織機制。重點是建立健全黨的各級組織,不留空白點。只有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黨員工作扎實開展,才能“需求產生在哪里,服務跟蹤到那里;資源轉移到哪里,就動員、開發到那里”。二是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繼續探索和完善“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各方對話制度”、平等參與和民主協商制度等,以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和社區融合。繼續深入開展“結對共建”、“社區聯建”、“扶貧幫困”等活動,在長期活動中實現資源共享。三是建立資源更新機制。對資源庫中的重點資源,如各類組織的骨干力量、在社區有影響的知名人士、大中型企業、社區重要活動等宜有專人負責聯絡或組織。

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服務資源開發這一基礎工程的成效,尤其取決于資源開發模式是否順應社會結構變化的要求。從主要來自行政到來自社會,“凝聚力工程”服務資源的開發正在探索具有時代特征和上海特色的道路,從實踐中得來的新鮮經驗最為可貴,也必將為資源開發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