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探索報告
時間:2022-10-22 06:01:00
導語: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探索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顯著特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非公有制企業和從業人員將不斷增加,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據國家工商局統計,**年非公有制經濟已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6%,我國經濟增長的80%左右來自非公有制企業。如果非公有制企業里沒有我們黨的基層組織,黨就會失去一大塊政治領導的基礎、組織的基礎,黨對整個經濟建設的領導就會削弱,黨的自身建設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要從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特點與發展規律出發,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努力開創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為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為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的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效的政治保證。
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黨的**屆**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個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嶄新課題,提到全黨全國人民面前,并進行全面部署,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非凡的執政能力,是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歷史跨越,是黨的戰略任務、科學理論、偉大實踐的重大突破與創新。截至**年底,全國非公有制企業中共黨員達286.3萬人,還有81萬名中共黨員來自個體工商戶。從**年至**年,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數量由9.9萬個增至17.8萬個,增長79.8%。全國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的比例達94.2%。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黨的領導的客觀要求,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所以,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思想,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角度更新意識,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當前,開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一個新領域。非公有制企業蓬勃發展,既給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課題和新內容,也給黨建工作開辟了新領域。作為執政黨一定要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生機勃勃地開展起來,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大力發展。
第二,傳統的國有企業的一元化、行政化領導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不能適應非公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作為我國新形勢下的一種經濟組織,一方面必須接受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在經營理念上追求最大化。因此,必須摒棄傳統的國有企業中黨務工作行政化的做法,實現非公有制企業黨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轉變,才能融入經濟活動和被雇主接納。這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政體、執政黨發展的需要。
第三、受到WTO管理理念的約束和影響。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相當部分有實力的企業為外資企業。如上海浦東,非公有制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占總數的40%,在江蘇昆山,臺資企業獨占鰲頭。由于社會制度、文化背景、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性,勢必會給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在看到挑戰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面臨其特有的機遇:
第一,總書記的講話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年9月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的需要,也是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廣大職工合法權益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边@一講話把在黨建方面長期困擾我們思想的傳統觀念打破了,使我們對新時期黨建工作的認識更加清晰、明確,特別是對做好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第二,確定了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的地位。早在2000年5月,同志在江蘇、浙江、上??疾旃ぷ鲿r指出:在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一是要“在職工中發揮政法核心作用”;二是要組織和凝聚職工為完成企業的目標、任務而努力;三是要團結、教育、引導雇主合法經營,發展經濟;四是要搞好黨組織的自身建設。
第三,《勞動法》、《工會法》的貫徹實施,對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了契機。近年來,隨著《勞動法》和《工會法》的頒布和實施,為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工會組織進一步提供了法律支持。各級黨組織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和健全黨、工、團組織,形成以黨建帶工建、團建,以工建、團建促進黨建的局面。
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非公有制企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基層黨建面臨新的生長點,如何占領這個全新的“思想陣地”是基層黨建面臨的重大課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與傳統的國有制企業黨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來自非公有制企業的性質。非公有制企業的性質主要是生產資料非公有,很大部分是生產資料私有,私營企業主擁有企業的資產所有權,擁有對人、財、物的支配權以及生產經營的決策權。因此,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會面臨許多問題,需要黨組織具備新的思想和觀點來應付這些問題。
第一,思想認識問題。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地方黨委及領導同志對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黨組織的重要性不足、觀念錯誤,擔心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會遏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被動應付、等待和觀望甚至反對和抗拒的心理。同時,部分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思想認識上的障礙,存在矛盾心理。他們到非公有制企業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賺錢,對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不關心,體現不出先進性。有些黨員存在著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他們只是當官做老爺,對職工的疾苦漠不關心,甚至以權謀私,拼命為自己撈好處等,這就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破壞了黨和群眾的血肉關系。
第二,個體私營企業主能否入黨的問題。隨著非公有制企業的蓬勃發展,許多私營企業主在經濟上獲得成功的同時,希望在政治上能夠不斷進步,提出入黨的要求。對此,意見不一,有持肯定態度的,也有否定態度的,大致可分為三種觀點:一是基本否定。認為這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不能動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剝削階段作為一個階級已不存在,但剝削現象仍然存在。私營企業積累財富的過程,總是與榨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分不開的,他們與工人的關系,實際上還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我們絕不能允許剝削者入黨。二是基本認可。認為我國的個體私營主與員工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勞動付出、風險責任、資本投入以及收入上的差別,政治上是一律平等的,不存在舊社會那種純粹意義上的剝削與被剝削、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大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主是依法經營的,政治表現是好的,他們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安排了許多下崗職工就業,有的還作出了不少公益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不讓他們入黨,于情不容。三是持慎重態度。認為既要看到一些私營企業主積極進取、樂于奉獻的奮斗精神,又要從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高度來看待私營企業主的政治要求,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應慎重行事、具體分析、因人而異。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不是說所有工人都能入黨,而是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才能入黨。允許個體私營企業主入黨,也并不是說所有的個體私營主都能入黨,而只能限于少數“先進分子”,且在這個問題上更應堅持“先進性”。
第三,黨組織力量較薄弱的問題。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力量薄弱,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黨組織覆蓋面不廣,還有很大一部分非公有制企業沒有建立黨組織。二是黨員數量偏少且分布不合理,黨員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的人數的比例很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業甚至沒有黨員。三是黨組織不夠鞏固。一些非公有制企業雖然建立了黨組織,但很多是采取聯建、掛靠等形式,黨組織對企業的影響力比較??;有為數不少的黨組織處于渙散狀態,有的黨組織甚至邊建邊散;還有一些原國有和集體企業中的黨組織也很難鞏固,極少數企業主要求撤銷黨組織。四是工會、共青團等組織的建設也嚴重滯后于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黨的工作基礎不扎實。
第四,黨員管理難的問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展迅速,企業數量多而規模相對較小,員工流動性強,黨員絕大多數是“流動黨員”,再加上開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力量薄弱,難以經常進行逐廠逐戶的調查摸底,因而這一領域到底分布有多少黨員也就難以完全掌握。目前登記在冊、在黨組織范圍內的黨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相當部分黨員尚未納入黨組織的有效管理。即使是登記在冊、納入黨組織管理的黨員,由于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大,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困難。同時,工作指導跟不上,在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較快的地方,黨委還沒有來得及把這項工作擺上議事日程。
第五,黨內生活與黨的活動難開展的問題。在非公有制企業,黨內生活與黨的活動很難開展。黨組織生活不夠正常,活動形式比較單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負責人一般由中層管理人員兼任,而黨員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雇傭”色彩很濃,加上業務工作繁忙,平時很難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特別是聯合支部要過一次組織生活難度更大,有的一年只過一兩次組織生活;有的甚至以簡單的文化娛樂活動代替嚴肅的黨內活動,活動效果不夠理想;有的只是半年交一次黨費,需要討論的黨內事務往往因為人數不夠而無法正常進行;有的即使很想過組織生活,因為活動時間、場所的問題而無法實現。同時,由于受企業所有制性質的限制,黨員在開展活動時,還要考慮到企業主的態度,有些企業主對黨組織活動表面上支持,暗地里使絆,使黨組織雖能公開“掛牌”,卻不能正常開展活動等。所有這些嚴重挫傷了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的能量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
三、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創新
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的非公有制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這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新的領域和空間,新形勢下非公有制企業如何開展黨建工作是一個新的時代課題,也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道“考題”。黨的**屆**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指出,“根據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使基層黨組織都緊密聯系群眾,充分發揮作用?!哟笤谛陆洕M織、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探索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方法和途徑”??梢?,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不公是適應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形式,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能依靠自身的開拓進取與創新實踐,才能走出一條新路子。其中新思路和新方法是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的先決條件。因些,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必須首先著力于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創新,才能為其他方面的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針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員員工與企業隸屬關系的特點,提出“以做好‘經紀人’為前提,充分發揮‘政治人’作用”的黨員先進性理念。前者就是黨員首先要當好經濟上的“能人”,取得業主的理解和認同。黨員如果沒有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技能,不能成為經濟上的“能人”就難以很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后者就是要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模范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在非公有制企業里,企業黨組織的整體形象及影響力和號召力主要是通過黨員個人的先鋒模范作用來體現的,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首先要以黨員在“經濟上的能人”方面的先進性為前提。
第二,因地制宜,合理設置黨組織,提高黨組織覆蓋率。非公有制企業的大量涌現,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產生空白點,這些成為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企業規模大小和黨員人數多少,從有利于開展黨的活動、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需要出發,堅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黨組織的組建形式上,可采取“獨立”、“聯合”、“掛靠”等多種方式,做到不重管、不漏管,力爭實現黨組織無縫覆蓋,為些,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必須堅持黨的性質、宗旨、基本路線不動搖。要大膽地在企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黨的重大會議精神和重大決定,用黨心凝聚民心。二是必須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理論精髓作指導。加強黨建工作要正視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因企制宜,無論建立黨組織、發揮黨組織作用,還是發展黨員,都要從實際效果出發,力求實實在在。三是要找準非公有制企業與黨建工作的結合點。實踐證明,非公有制企業與黨建工作在目標、資源優勢、人才、管理等方面有不少結合點,黨建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進一步明確任務,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由于受非公有制性質的限制,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不可能像國有企業黨組織那樣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參與人事管理,它的主要任務是起監督作用。因此,要教育黨員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辦事不忘黨的宗旨,經商不忘黨紀國法,致富不忘社會責任,特別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是要主動工作,服務上門,不要靠發文件等人上門。二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工作做細做實,不要靠行政手段壓人。三是要保持和發揚清廉勤政的工作作風,不要接受私營企業主的吃請或禮物。各級黨委干部和組織部門的同志到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的工作,一定要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良好的形象,讓非公有制企業主感受到各級黨組織是真心實意地為企業著想,是來“保駕護航”而不是來添加麻煩的。
第四,注重實效,進一步改進黨組織的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非公有制企業的明顯特征是工作量大、時間緊、節奏快。因此,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組織活動,不能采取過去那種要求人員集中、時間集中、內容統一、方法一致,帶有“務虛”成分的活動方式,而應本著“為企業所需要,為業主所理解,為職工所擁護,為黨員所歡迎”的原則,力求靈活性和實效性的統一。針對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有別于國有企業的特點,提出“服務、促進、引導”的組織管理理念。按照這一理念,就是要正確處理好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政治保證作用與尊重經濟規律、營造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形成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有效機制,圍繞企業的發展,重點在提供服務上下功夫,黨組織的活動以“小型、分散、務實”為原則,做到黨的工作和生產經營兩不誤。各基層黨組織從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出發,堅持有利于生產經營的原則,采取開短會、個別談心以及知識競賽、觀摩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活動。
精品范文
10非公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