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層創業是最好的就業

時間:2022-01-12 06:57:00

導語:立足基層創業是最好的就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立足基層創業是最好的就業

王愛軍,河北省懷來縣瑞云觀鄉東灣村人,男,1974年出生,中共黨員。1999年從張家口師范??茖W校畢業后,主動放棄國家分配,毅然決然選擇回村自主創業。在不到9年的時間里,他立志創業,扎根農村,以非凡的膽識,超人的勇氣,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故鄉的養育之恩。他白手起家從庭院經濟做起,發展到擁有占地20余畝,固定資產230多萬元的小型現代化養豬場。今年1—7月份就實現利潤30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利潤60多萬元。自2004年以來,王愛軍先后被評為“懷來縣十大杰出青年”、“張家口市十大杰出青年”、“省級青年星火帶頭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創出了一條大學生到基層自主創業的成功之路,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就業,給人們以諸多啟迪。

王愛軍常說,觀念是創業的先導。作為一名全日制大學生,不靠分配靠自己,不進城市進農村,不戀機關戀養豬。新觀念使他充分認識到,那些所謂的困惑與麻煩有時是自己嚇唬自己,一旦看開來,其實很簡單

東灣村位于懷來縣南部山區,三面環山,全村238戶,752人,耕地1020畝。2002年以前,該村吃水就靠離村1里多遠的一股潛流水,坑坑洼洼4里長的一條沙河是村里聯系外界的唯一出路。一年夏天發大水,村民有近10天都無法出行。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該村雖然有著近鄰京郊的地理優勢,但村民卻只能守著幾畝薄地刨食吃,因為十年九旱,村民們的生活十分貧困。王愛軍從小就生活在這里。小時候因為家窮買不起一根5分錢的冰棍而只能跟在車后面跑的情景成為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走出大山,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困生活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期盼。1996年,王愛軍考上了大學。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使昔日寧靜的山村出現了久違的喧鬧。初入校門,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一度讓王愛軍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驚奇與喜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總在他心頭涌動,尤其夜深人靜睡不著覺的時候,村子里破敗的小屋,泥濘的小道,辛勞的父母為給自己攢學費冬天吃飯就咸菜的情景就像放電影一樣在他眼前閃現,這種感覺讓他寢食難安?!坝米约核鶎W知識去改變家鄉的面貌”,這個想法一直在王愛軍的心中升騰。為此,課余時間他開始有目的地獵讀一些創業成功的人物事跡,比爾.蓋茨、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這些創業成功人士成為了王愛軍心中崇拜的偶像。

有道是: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活法。99年大學畢業后,面對最后一年包分配的難得機遇,面對能夠留在城市發展的美好前景,王愛軍毅然決然做出了自主創業的選擇。他認為,與其安安穩穩地過一生,不如轟轟烈烈地活一回;與其走一條別人安排大家都走的路,不如自己選擇創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但究竟選擇一條什么樣的路呢?王愛軍決定出去先期去北京考察。在北京圖書館查閱資料時,結識了中國農科院一位教授,通過與教授的交談他意識到,創業必須先入行,特別是要選擇一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同時這個行業必須是自己所熟悉的。

王愛軍所學專業是物理,從專業出發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行業,但王愛軍出生在農村,熟悉農村的一切,從這個角度出發那就有太多的行業可供選擇。另外通過在北京的打工經歷,王愛軍深切地感受到與大城市相比,農村人才競爭少,發展空間大?;卮鍎摌I想法的產生,讓王愛軍感覺就象迷路時找到了方向。因為東灣村有養殖生豬的傳統,加上投資小,回收快,王愛軍最終把目光鎖定在養豬上。

大學生創業“敢想”固然可貴,但“敢干”更為關鍵。當王愛軍真正開始回村創業時,遇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無形壓力。首先父母堅決不同意:“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離開這個窮山溝,現在卻要回村來養豬?書不是白念了?現在年輕頭腦發熱,將來老了生活沒有保障,怎么辦?”面對父母的苦苦規勸,王愛軍也曾想過:是上班攢點錢養豬呢,還是馬上養?經過一番思量,王愛軍覺的如果什么都舍棄不下,那么創業就是一句空談?!鞍辔铱隙ú簧希怀鋈ジ?,要不在家干”。聽到兒子這番話,失望之極的父母扔下一句“養豬的事你自己決定,反正家里什么忙都幫不上”就再也不搭理他了。

讓他更始料未及的是村民們的各種議論:“放著鐵飯碗不端回來端泥飯碗,真是書呆子一個”;“王愛軍是不是精神上出了問題?”村里一位多年的老獸醫聽說王愛軍要養豬還專門來勸他:“我當了十幾年的獸醫,養豬根本賺不了錢!”“您看著吧,我養豬肯定能賺錢!”王愛軍的一句解釋讓村民們覺得他簡直就是無藥可救。一時間王愛軍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議論焦點,要強的父母再也不愿到村里人多的地方,他們害怕聽到這樣那樣的議論,害怕背后的指指點點。那段時間,父母好象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王愛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耙欢ㄒ珊?,否則就無顏面對全村的父老鄉親”,王愛軍暗暗發誓!

讓王愛軍放不下的還有他遠在張家口市教書的女友,他們是大學同學,因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曾經就因為他們一個來自農村、一個來自城市,受到女方父母的反對和阻撓。如今自己又選擇回村養豬,女友的壓力就更可想而知。他心里清楚,如果創業一旦失敗,他的事業、愛情都將化為泡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切的困擾與麻煩王愛軍再也不敢去細想,他越想越害怕。他深知,既然選擇了創業,那就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實實在在地把豬養好!1999年,沒有任何資金來源的王愛軍向舅舅借了5000元錢,從集市上買回了14頭豬仔,開始了他養豬的生涯。

王愛軍認為,激情是創業的動力。作為一名全日制大學生,既然選擇了自主創業,就要靠在校時學到的嚴謹思維方法和理性思維方式,迎接挑戰,戰勝困難,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創業的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2000年4月12日,對王愛軍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養殖的14頭生豬出欄,不但沒賺錢,反而賠了1400元。當時他一下子懵了。他知道這個結果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父母的勸說是對的,村民的議論是對的,老獸醫的判斷更是對的......他是多么渴望第一次養豬能夠成功!多么渴望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傾注了他全部熱情和心血的舉措到頭來卻失敗了。他不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實。有生以來,王愛軍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痛苦?!柏i誰都能養,誰養都一樣”,“大學生養豬照樣賠錢”......村民的這些話就像刀尖一樣扎在他心上。那段日子,他不敢出門,他怕見到人,白天咽不下一口飯,晚上一夜一夜睡不著覺,眼睛里全是血絲,整個人一下子瘦了近20斤。

有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吹阶约旱暮⒆与y受成這樣,父母的心都碎了?!百r就賠了吧,以后不養就是啦”父親安慰他?!昂⒆友剑藸幰豢跉?,要哪兒跌到從哪兒爬起來!”母親鼓勵他。這些簡單的話語對當時的王愛軍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安撫。他的意識漸漸清醒了,“是呀,不能就這樣被打倒,不能就這樣一蹶不振,既然上了戰場,就不能當逃兵”;“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失敗,是對自己的一個考驗,如果連這個都扛不過去,還談做什么大事情!”王愛軍自己不斷地鼓舞自己。

“養豬到底有沒有發展前景?”“這次養豬失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痛苦中的王愛軍強打起精神開始了理性的思考。為了找到答案,他用在大學時學到的嚴謹思維方法和理性思維方式,發瘋般地收集信息,每天電視中凡是涉及農業、經濟類的新聞他都全部看,甚至連晚上2點的午夜新聞也不放過,他還專門跑到鄉里、村里借來各種報紙翻閱,每天除了困的睡著了,他全部的時間都用來了學習。這樣整整折騰了一個半月,王愛軍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養豬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此次養豬失敗的原因不是飼養問題,是市場信息把握不準。為此,針對近幾年豬的市場價格波動他專門進行了分析研究,最終他從中發現了豬的市場價格波動規律。這個結果使他興奮不已,他甚至忘記了養豬失敗帶給他的痛苦,創業的激情又重新在他心頭燃燒起來。

如果一個人遭遇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際遇,那么他的身心都將承受如煉獄般的考驗。王愛軍第二次重新養豬就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挑戰。當時豬的價格已經跌到最低谷,村里所有養豬戶幾乎把豬全部賣光了,但王愛軍通過分析,預測到3—4個月后豬價會大幅反彈,所以他決定抓住這個時機借錢再養豬?!八琴r死才心甘呀!”村民們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他現在的舉措。曾經,他把村里所有親戚家都轉了個遍,結果沒有借到一分錢,大家都是一個態度:“借錢干別的行,但養豬堅決不行,我們不能害你!”萬般無奈之下,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王愛軍遠赴張家口找到了女友,聽完他對養豬市場的分析,再看看他那消瘦的身影,女友沒有說太多的話就瞞著家人為王愛軍向同事借了10000元錢。這一次近乎于賭博,王愛軍心里明白,如果這次萬一再失敗,他的養豬事業、他的愛情將統統失去。王愛軍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只有“背水一戰”的境地。

為了掌握科學的養豬流程,養豬之前王愛軍先投資500元到石家莊養豬學校進行了理論培訓,同時大量訂閱了《豬配合飼料》、《母豬飼養技術》、《今日養豬》等光盤、雜志進行了全方位的學習。為了選好品種,他每隔3天就騎著自行車趕到6公里外的東花園鎮去趕集,多時抓上3、4頭,少時空手而歸,往返6、7趟才最終精選了28頭瘦肉型豬仔。日常管理更是精心備至。為了保持豬舍衛生、干凈,王愛軍每天堅持清洗豬舍2次,為了給豬洗澡降溫,他每天往返5、6趟趕到1里之外的地方去推水,兩只手全都磨出了血泡。為了及時掌握豬的健康狀況,他每天都要把豬糞放在白紙上拿到眼前進行仔細觀察,還要用鼻子分辨哪些是腥臭、哪些是惡臭等。剛開始時,王愛軍惡心的連飯都吃不下去,有時吃下去還的吐上來。一天中有近14個小時王愛軍是和豬呆在一起的。繁重的體力勞動使的他又黑又瘦,晚上躺在床上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這樣超量的勞動支出別說是一個文弱書生,就是村里的一個壯勞力也很難做到,但是王愛軍卻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4個月。那段時間他什么也不去想,腦子里除了養豬就是養豬。2000年底,生豬一出欄凈掙8000多元,這是王愛軍一生當中感到最高興的一件事。他當時一下子就感覺身子輕了許多,當天晚上,他興奮的一夜都沒睡著。第二天,從來沒有串過門的他跑到村里所有的養豬戶家中,一一告訴人家:我養豬賺錢了!就在成功的那一刻,王愛軍決定把養豬做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王愛軍感到,基層是創業的支點。作為一名全日制大學生,既然國家和人民讓你學到了知識,長了本事,就不能只圖自己得意、舒服,必須跨出舒服區,下到基層去,勇敢地撥動自己的航標,懷百姓情,做百姓事,讓百姓富,才能得到更多的好東西

從2001年開始,王愛軍養豬的效益逐年攀升:2001年實現利潤2.5萬元;2002年實現利潤6萬元;2003年實現利潤8萬元;2004年實現利潤10萬元;2005年實現利潤13萬元。但是自己致富并不是王愛軍的最終目標,真正讓他回歸故鄉、扎根山區的更大動力緣自他想帶領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的遠大理想。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叫富。從2001年開始,王愛軍在自己事業剛剛有點發展的同時,就開始主動幫助村里百姓共同發展養豬業。

對于養豬生手,王愛軍堅持做到全方位服務。潭廣利,42歲,東灣村人,一直靠外出打工養家,2001年決定回村跟著王愛軍學養豬。為了幫他養好豬,王愛軍專門把飼養當中需要做的工作及免疫程序打印成文字讓他學,并親自指導他建豬舍,手把手教他打預防針及怎樣為母豬接生等,當年潭廣利養殖的5頭母豬為他盈利2萬多元。對養殖戶遇到的困難王愛軍更是有求必應。2002年8月,封文慶家的母豬在晚上2點突然出現了難產,當時王愛軍正發著高燒,接到電話他沒有半點猶豫,披上一件衣服就跑出來,折騰了近2個多小時,最終使母豬脫離了危險,可王愛軍因為著涼病了近一個星期。對于一些老養殖戶,顧及到他們好面子,王愛軍就采取主動上門服務、免費發放資料的辦法讓他們了解最新信息。王振義是村里一名老養殖戶,更是村里養豬的老權威。2002年他的20頭小豬全部得了呼吸道綜合癥,用盡各種辦法都不見好,最后還死了3頭,萬般無奈之下,求助王愛軍,最終他的豬全部治好。打那以后,王振義逢人便說:要不是愛軍,我的豬都保不住了。自2001年以來,王愛軍先后幫助周邊180多戶養殖戶處理各種疑難雜癥200多例,免費發放各種資料600多份,成為農戶心目中最信服的養豬專家。

在最危急的時刻,王愛軍甚至寧肯舍棄自己的個人利益,也要保全大家的共同利益。2006年豬的價格出現下滑。因為資金周轉緊張,村里剛下豬仔的12戶養殖戶面臨要賣母豬的困境,為了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王愛軍硬是把到了自家門上的客戶介紹給大家,幫助他們銷售豬仔180頭,使他們度過了難關。對外村的養殖戶他同樣關心。當得知30戶養殖戶因為資金周轉困難要賣母豬的事情后,為了保護養殖戶的熱情,同時保存縣內母豬的實力,王愛軍以每頭高出市場300元的價格回收母豬80頭,并承諾如果市場價格升起來,還以原價返回。正是在他這種精神和行動的感召下,一些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紛紛回鄉養豬,東灣村養豬業從年出欄生豬幾十頭發展到幾千頭,養豬戶從3、5戶發展到了36戶,全村年增收50多萬元。村民手里有了錢,許多以前不敢想的事現在敢辦了。許多農戶蓋起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購置了全套的家用電器。尤其可喜的是,2002年東灣村實現了自來水入戶,2003年新鋪了一條長2000米、寬6米的進村柏油路,村民們從此結束了吃水上山、出行下河(沙河)的困境?,F在的王愛軍每次走在回村的路上,每次看到愈來愈近的村口,每次感受村里百姓對自己流露出的那種尊敬和喜愛,他的心中就充滿了奮斗的激情!他明白,自己已經離不開這里,他的根已深深扎在這兒!也許正是基于這種情懷,2004年,當宣化鐘樓啤酒廠物業公司以年薪10萬元聘請他擔任下屬豬場經理時,他卻毅然謝絕了。

為了把養豬事業做大,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2004年1月,王愛軍牽頭成立了瑞云觀鄉養豬協會,并擔任會長。在建舍、選種、配料、管理等方面無償指導農戶,在銷售上給大家牽線搭橋。到目前,全縣6個鄉鎮180多戶搞起了生豬養殖,年出欄生豬6000多頭,直接經濟效益達200多萬元。

王愛軍懂得,奮斗是創業的根本。作為一名全日制大學生,想闖出一條新路,干出一點名堂,心浮氣躁,坐而論道不行,一般過的去也不行,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努力,才能實現人生的輝煌

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在養豬的過程中,王愛軍不敢有絲毫懈怠,每一個成功的時刻就是他又一次搏擊的開始。打開懷來市場的同時,王愛軍卻又把眼光瞄向了北京。而要在競爭激烈的北京市場立足,就必須全部改良品種。但改良品種談何容易,鄰村一位養殖戶曾以1800元的高價買回一頭優質公豬,結果中途豬就死掉了?!暗降啄懿荒芨牧迹扛牧夹┦裁雌贩N?”帶著這個問題,王愛軍先后到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海淀留學人員發展園等高等科研院所拜師學藝,前后5次到北京周邊3個種豬場、8個養豬戶家中進行深入調研。在科學決策的基礎上,他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投資2.1萬元從北京育種中心買回了杜洛克、長白、大白10頭種豬;投資4萬元新蓋了結構合理的豬舍,按上了自動飲水器,為母豬準備了產床,讓豬仔睡上保溫箱;為了把握生豬的品種、價格、疫情等方面的信息,投資1萬多元配置了電腦,從網上與全國各地市場、養豬場溝通互聯。

盡管王愛軍做了如此充分的準備,但他還是不敢有絲毫馬虎。平時,他就像照顧小孩一樣照顧這些豬仔,每天給它們梳毛、撓癢癢,為了增加它們的活動量,每天早上還要定時為這些豬仔放2個小時的音樂。一次,兩頭母豬因為上火不吃食,王愛軍就買來西瓜拌上白糖用勺子喂它們吃,還為它們蒸包子、捏餃子改善伙食,最終兩頭母豬安然無恙。到了冬天,又專門為它們通上暖氣,夜里每隔3個小時就起來加一次煤。記得那年煤價高,王愛軍光煤錢就花了7000多元。

改良品種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一點想不到,就會有全盤皆輸的危險。因為忽略了母豬產前防疫,2002年8月,新種豬第一批產下的32頭小豬全部出現了腹瀉,用盡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止住,按照北京動物總醫院的說法,出現這樣的情況,小豬的死亡率一般都在90%以上。但王愛軍始終沒有放棄。一頭小豬每天需要灌藥和營養液5次,全部小豬灌下來就需8個小時,在加上消毒、清洗豬舍這些工序,一天下來,王愛軍的衣服不知要被汗水濕透幾回。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一個月,王愛軍的小豬奇跡般地全部活下來。這次事件以后,王愛軍專程到北京種豬場系統學習了科學規范的防疫程序。2002年底,出欄的360頭杜洛克、長白和大白被北京鯤鵬肉聯廠搶售一空,經濟效益達到8萬元。

北京市場的打開并沒有讓王愛軍停下前進的腳步。為了占領更大的市場空間,2004年王愛軍決定發展“無抗豬”。經過半年多的對比實驗,他自行研制出不含任何抗生素的飼料配方;尤其在豬生病的時候,他堅持用土法或中藥配方治療。按照這樣的方法,飼養出來的豬肉色鮮嫩、口感好,深受北京各大屠宰場青睞,紛紛上門定購,王愛軍適時注冊了自己的無抗品牌豬肉。2005年6月,王愛軍成立了“鴻安種豬養殖繁育中心”,采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統一供應良種、統一供應飼料、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飼養模式、統一銷售。2006年5月,他與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年供應量不低于10000頭的供銷合同。2007年,因為對市場的科學判斷,他又結結實實地收獲了一大桶金……

面對良好的發展前景,王愛軍也在勾畫著他的更為遠大的理想目標。一方面他計劃利用豬場的蒼蠅發展蛆芽,為豬提供營養價值非常高的動物蛋白,進一步提高養豬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他還計劃利用養豬協會帶動全縣更多的農戶加入到養豬行業,在此基礎上,建立產、供、銷一條龍的發展模式,讓自己的品牌豬肉真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終讓養豬業成為懷來縣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