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工作思考

時間:2022-02-04 05:28:00

導語:婦女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女工作思考

婦女工作社會化是一個理論命題,也是一個實踐命題。我會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充分發揮“四個優勢”,在推動婦女工作“主體”、“方式”、“對象”、“資源”社會化方面的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此,本人對我會自20*年以來積極探索與實踐婦女工作社會化模式所積累的資料進行整合和梳理,并深入基層走訪調查,總結了我會積極推進婦女工作社會化、更廣泛的運用社會資源服務婦女群眾所彰顯的特色及經驗做法,并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支持下,探討了如何結合我區面臨歷史發展機遇,深化婦女工作改革,進一步推動婦女工作社會化。

一、亮點紛呈:龍崗婦女工作社會化成效顯著

婦女工作社會化既是一個理論命題,更是一個實踐命題。多年來,我會通過不斷“聯合”,巧借方方面面力量為婦女工作服務,有效促進婦女工作社會化,極大地提高了婦女組織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主體的社會化延長了婦聯組織的工作手臂

傳統的婦女工作主體僅指各級婦聯組織與婦聯干部。而在現代婦女組織工作中,主、客體并不截然分離,客體自治、自覺的程度得到不斷提高,而不是消極接受服務與被動接受管理。在組織建設方面,我會在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婦女組織網絡、成立63家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的基礎上,指導成立了平湖巾幗互助會、區女企業家協會等民間婦女組織共21家,在1482家規模以上“兩新”組織建立了婦女組織,從而在組織建設上幾乎覆蓋所有婦女。在隊伍建設方面,第三屆婦女代表大會誕生了235名婦女代表,26名執委,有區、街道、社區三級婦聯組織近200名婦女干部,1981名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巾幗文明崗、外來女工流動學校、“兩新”組織婦女組織負責人,確定了104名區婦兒工委成員單位負責人和聯絡員,發展了1000余名志愿者隊伍,婦女工作主體逐步呈現多元化趨勢。

(二)方式的社會化增強了婦聯組織工作的科學性

我會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婦女工作方式,加強與公安、教育、司法、勞動等部門之間的聯合,建立教育、維護婦女兒童的工作機構。如132個“家庭暴力報案點”、127個“社區婦女維權工作站”和4家社區兒童德育中心。開展各種普法、培訓、創建和關愛活動。如“三八”大型普法維權活動、“農轉居”后失業婦女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婦女維權示范社區”、“零家庭暴力社區”和各類特色家庭創建活動等。自覺接受計生、紀委等部門的監督,爭取對婦女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如對申報各級巾幗文明崗的負責人進行計生與廉政審查,出具審查報告,并探索兩新組織巾幗文明崗的創建。轉變服務方式,充分發揮社區女干部、女黨員、女代表所掌握的人才及資源優勢,深化“女性素質工程”和“巾幗扶貧工程”。如組建了118所社區婦女學校、家長學校,在外來女工集中的企業創建了127所“外來女工流動學校”,開展女性素質教育講座,愛心家庭“1對1”活動,“百萬婦女衛生健康行”等關愛貧困女童、流動兒童與單親特困母親行動以及“降消”、“防拐”等關愛貧困孕產婦、外來女工項目宣傳活動等。

(三)對象的社會化增強了婦聯組織的社會吸引力

傳統的婦女工作對象是戶籍婦女,由于深圳經濟社會的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來這里創業就業生活,出現了全國特有的“人口倒掛”現象,從而對各級婦聯組織的服務對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會不斷適應新的形勢需要,轉變角色,既服務本地婦女,又服務外來女工,既關注貧困婦女的生存,又重視職業女性的發展,使婦聯的工作對象在結構、層次、素質上實現新的突破,有效推動婦聯工作品牌在外來女工群體的延伸和深化。如“外來女工流動學?!痹谌珔^遍地開花,“巾幗文明崗”開始向“兩新”組織拓展,“巾幗扶貧行動”更多地關注流動兒童,維權普法活動大規模地進入企業與工業園區,各類特色家庭的創建吸引了社區各類家庭的參與。

(四)資源的社會化提高了婦女群眾的民生凈福利水平

為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服務婦女,我會發揮區婦兒工委辦的協調優勢,爭取“防拐”國際合作項目在我區試點,落實了“降消”項目專項經費,協調各成員單位落實“兩個規劃”指標。聯合財政、教育、勞動、衛生、司法等部門,為組建培訓基地、舉辦就業創業會、創辦社區婦女讀書班和外來女工流動學校,開展法律咨詢與衛生保健教育、反家庭暴力論壇等活動提供人財物的支持。并發揮社會資源的作用,聯合成校、企業共同創辦中專班,已經幫助191名女工工作之余免費享受中專學歷教育服務。依托平湖巾幗互助會和區女企業家協會等民間婦女組織,開展培訓、幫扶、禁毒等工作,有效解決婦聯組織資源的不足,努力提高婦女群眾的民生凈福利水平。

二、開拓創新:龍崗婦女工作社會化的經驗與做法

社會化工作模式是我會的工作主體模式。多年來,我會堅持圍繞區委中心工作,尋找“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結合點,轉變角色,依托社會各部門和廣大婦女群眾的力量,推動婦聯工作主體、對象、資源以及工作方式的社會化,創造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一)發揮婦聯聯系、聯合婦女人才的優勢,實現婦女工作主體的多元化

婦女工作主體多元化是婦女工作社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婦女工作主體的挖掘過程本身就是社會化的過程。為此,我會根據工作內容、形式、性質的不同,把我會做的工作拓展到大家做,從主要由我會承擔發展為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有關部門共同承擔、共同解決問題,從而突破工作主體單一的舊模式。一是主動聯系各級各部門女領導干部。如舉辦處級女干部聯誼會、歷屆街道婦聯主席聯誼會等,并爭取上級女領導參加活動、指導工作、增進了解。二是結合區婦兒工委成員單位落實“兩個規劃”指標職責,加強工作協調與督查,爭取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對婦女工作的支持與配合。三是結合婦女自身發展的需要,調動社區女干部、女黨員、“巾幗文明崗”負責人以及婦女志愿者參與婦聯活動的積極性,推動婦女工作的發展。四是依托區委“黨建帶群建,黨群共建”工作契機,在規模以上“兩新”組織發展了1482名婦女組織負責人。

(二)發揮婦聯政治、自治“雙重”角色優勢,促進婦女工作方式的社會化轉型

面對任何一項工作,我會考慮更多的是該工作需要采取什么方式、聯合哪些部門來做更恰當、更合理,并發揮“雙重”角色優勢,拓展思路,從過去的“獨唱、領唱”轉向“指揮、導演”,運籌多層面婦女工作走向,推動婦女工作融入社會大舞臺。一是采取市場化運作形式,結合企業人才建設與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在創建“外來女工流動學?!?、“巾幗文明崗”和關愛女工等活動中得到企業主的大力支持。二是采取項目化運作方式,爭取國際組織與政府項目的試點,推動“兩個規劃”重點指標的達標。三是發揮女人大代表、女政協委員優勢,通過提案、議案的形式,優化婦女兒童發展環境。四是采取媒體介入的方式,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如愛心家庭“1對1”活動,使結對幫扶工作產生“磁鐵效應”,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

(三)發揮婦聯組織、引導婦女群眾的優勢,滿足不同層次婦女自助互助需求

婦聯組織的服務對象是所有婦女。隨著更多的婦女選擇龍崗就業生活,婦女群眾內部階層分化日趨明顯,需要婦聯綜合考慮各階層婦女的利益需求。為此,我會注重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社會所有領域,不斷向自主創業女性、企業外來女工、社區流動婦女等群體拓展,針對不同層次婦女發展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維權與服務,使婦聯的工作對象在結構、層次、素質上實現新突破。一是啟動和深化“陽光媽媽”服務項目,相繼成立“心靈港灣”、“愛心翅膀”、“鄰里關愛站”、“靈活就業基地”、“陽光姐妹”、“媽媽驛站”、“婦女讀書班”等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品牌,幫助單親特困母親、下崗失業婦女以及因家庭出現特殊困難而陷入困境的婦女,通過他助、互助,最后實現自助。二是結合龍崗城市化改革后“農轉居”婦女就業創業發展需求,開展本地婦女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經驗典型報告會,并于20*年指導成立區女企業家協會,引導女企業家開展交流合作、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為失業婦女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三是在“兩新”組織組建婦女組織,為女工送知識、送關愛、創建“巾幗文明崗”、開展優秀女員工評選活動等,提高女工素質的同時增強了企業的整體戰斗力,從而得到企業主的大力支持,推動“和諧企業”的構建。四是保障社區婦女參與文化活動的主體地位。針對社區家庭的不同特點,開展綠色、環保、書香、學習、廉潔、節約、和諧、平安等特色家庭創建活動,促進家庭之間的溝通與互助。

(四)發揮婦聯整合、吸納社會資源的優勢,合力為婦女群眾辦實事

婦聯組織作為群團組織資源有限,需要發揮資源整合吸納優勢,豐富服務婦女群眾的社會資源。一是發揮區婦兒工委辦設在我會的工作優勢,努力整合52家成員單位資源,通過落實“兩個規劃”各項指標廣泛服務婦女群眾。二是創設條件吸引社會資源。貫徹落實深圳市婦女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區委組織部門落實街道婦聯主席享受同級黨政領導副職待遇政策,有效增強街道婦聯組織整合資源的力度。三是廣泛依靠婦女群眾本身蘊藏的人力資源與社會資源,為婦女群眾辦實事。如依托社區志愿者和各級各類女性專業人才,開展禁毒、幫扶活動等。

三、與時俱進:龍崗婦女工作社會化的展望與未來

社會化的婦女工作只有一方面加強婦聯組織自身建設,增強“內力”,一方面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借助“外力”,同時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團結“編外”大軍,才能實現系統合力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整體效應。盡管我會在婦女工作社會化探索中創造了可供借鑒的經驗與做法,但仍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發揮“聯合”優勢,提高婦女工作的社會化與婦女的組織化程度。

(一)強化內力,巧借外力,推動婦女維權工作的社會化架構

婦女維權既是婦聯工作的重點又是難點。需要我會繼續發揮“聯合”優勢,構建咨詢投訴、司法保護、法律救助、監督檢查的多方參與、通力合作的社會化維權網絡。一是進一步暢通投訴咨詢網,為婦女提供規范的維權指引和便捷的咨詢形式。二是貫徹落實由區人大法工委牽頭,婦聯、勞動、教育、司法等部門建立的“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聯席會議制度”,圍繞婦女維權熱點與難點,討論解決方案。三是成立由女警官、女法官、女檢察官、女律師組成的“巾幗司法顧問團”,參與婦聯疑案、難案、要案的跟蹤處理,為受害婦女提供公正、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務。四是成立由女人大代表、女政協委員組成的“巾幗監督團”,通過人大法制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渠道,推動“兩規”、“兩法”的修訂與實施。

(二)政府主導,整體規劃,推動社區婦女工作人才的社會化運作

由于我區社區婦干兼職普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員崗位變動頻繁,工作量大,難以保障足夠時間深入思考和深入細致的開展婦女工作,亟需打造一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一要推動政府成立專門牽頭機構,借鑒上海做法,探索制定相關政策與制度,培育一支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隊伍,指導社工運用信息技術,接受婦聯工作專業知識培訓,建立全區統一的、有效的婦女資源開發系統,既為上級婦聯開展調研統計、組織專題討論提供真實、全面的一手資料,又發揮社工培育和發展社區婦女服務社團的專業優勢,提高婦聯組織、凝聚婦女的專業化水平,延長婦聯聯系、服務婦女的手臂。二要繼續開展社工人員培訓,提高社工運用專業知識,結合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的理論、經驗和方法,預防和解決婦女問題的能力。

(三)科技創新,搭建平臺,推動婦聯信息網絡的社會化發展

統一規劃全區婦聯系統信息化建設,是推動婦女工作社會化的技術基礎。一要建立婦聯系統的信息化綜合應用平臺。通過采用社會化管理模式,開放式的工作方法,市場化的運作程序,與社會上資信好的網絡公司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開發和使用適合婦聯系統需求的系統軟件,并負責網絡的組建和日常的設備維護。二要不斷完善“龍崗婦女網站”建設,重視市場成熟和通用軟件產品的采用、嫁接和集成,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開發和財力、人力浪費。三要針對基層婦干計算機系統應用和熟練程度不高的現狀,開展軟件應用操作培訓,提高婦干運用信息網絡專業知識開展婦女工作技能。四要加強與地方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電信部門的聯合,暢通各種活動信息渠道,嘗試短信平臺、網絡論壇等形式,引導更多的婦女群眾積極參與。

(四)以人為本,整合優勢,推動社區婦女服務工作的社會化參與

婦聯無論圍繞黨委哪項中心工作開展活動,都必須將關注婦女需要,促進婦女發展放在主導位置。社區婦女工作的社會化過程即是“一種經由全區婦女積極參與并充分發揮創造力,以促進社區經濟社會進步的過程”,它強調社區婦女參與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就需要不斷以婦女為本,抓住婦女需求重點開展社區服務活動,提高各階層、各界別婦女的組織化程度。一是可以從社會信譽度良好、有品牌效應的家政服務機構中挑選合作對象,共同開辟“巾幗家政服務網”,各社區結合自身需要和特點,建立家政服務隊,婦聯組織加強指導監督,整合社會資源、吸納社會資金,聯合開展培訓和“金牌家政服務員”評選表彰活動,樹立典型,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失業婦女走上再就業之路。二是可以參照“深圳義工”模式和國外接力式養老方式,以及上海、山東做法,提倡“積極養老”,鼓勵個人早期養老投入,讓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進行時間儲蓄,并建立由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學專家組成的“社區問題咨詢疏導服務團”,推動社區居家養老的社會化,緩解家庭養老壓力。三是可以結合“大運會”婦女提素需要,聯合媒體、教育、衛生等部門,組建由社會知名專業女性組成的“巾幗講師團”,深入社區開展婦女網上行、論大運、學外語、學禮儀、學技能等培訓教育活動,從而在社區、企業,在工作生活中,在媒體網絡上掀起一場百萬婦女迎大運熱潮,推動我區的“人文大運”建設。

婦女工作社會化是新時期婦女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為了更好地發揮婦聯組織在構建“平安、和諧、效益、生態龍崗”、“大運龍崗”和以后現念建設代表深圳21世紀發展水準新龍崗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我會將繼續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克服行政化思維定式,發揮婦女群眾的主體作用,促進社會資源共享,進一步推動婦女工作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