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就業情況調研
時間:2022-02-04 06:00:00
導語:婦女就業情況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是婦女實現勞動權的基本前提,更關系到婦女的生存和發展。為了深入貫徹《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掌握我區婦女就業現狀,更好地維護婦女的勞動權益,大興安嶺地區婦聯組織專題調研組深入基層,采取調查問卷、座談會、調查走訪等形式,對我區婦女就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婦女就業問題現狀
本次調研共面向210家用工單位和700名適齡婦女開展了調查。接受調查的210家用工單位中,女職工比例為32.46%;對女職工文化程度要求略高于男性,其中要求女職工達到大學學歷的為7%,高中以上學歷的為53%;接受調查的單位均實現了男女同工同酬;66%的單位要求女職工年齡為18-45歲之間,13%的單位要求女工年齡為30—45歲之間。在接受調查的700名適齡婦女中,已經就業或自謀職業的為37%,其中自謀職業的占6%;37%達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為了促進我區婦女就業再就業,全區各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技術培訓、職業介紹、創辦實體等形式,拓寬婦女就業渠道。一是著重強化就業用工觀念的轉變。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大就業政策宣傳力度,教育和引導用人單位積極吸納女性就業,減少就業性別歧視;鼓勵求職女性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積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全區各級婦聯組織通過開展“春風送崗位”、“巾幗創新業”等活動,積極為女性提供就業致富途徑,扶持女性自主創業,在實踐中涌現出一大批婦女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先進典型,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下崗失業女工。她們不僅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創業成功,還帶動吸納了一大批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二是著重強化婦女就業技能的提高。針對婦女特點,多種途徑、靈活多樣的開展了婦女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工作。通過培訓,大幅度提高了婦女就業技能,增強了她們的市場就業競爭力,拓寬了女性就業的渠道。三是制定和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和再就業扶持政策,積極開展對婦女就業、再就業的幫扶。2003年起,我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實施“4050”再就業援助工程,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女性求職者,特別是就業困難婦女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積極協調工商、稅務、社保、財政等相關部門,為婦女就業創業爭取減免稅費、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等優惠扶持政策;積極開發保潔、交通協管、社區服務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就業困難女性。四是加強勞動合同管理,保障女職工勞動權益。勞動、工會等相關部門在指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時,充分考慮女職工的特點,保護女職工合法權益。對勞動合同中涉及女職工權益保護的內容作了重點規范,糾正了用人單位和職業介紹機構在推薦、錄用過程中的性別歧視行為,落實了國有企業女職工享有經、孕、產、哺乳期等“四期”特殊保護及禁忌從事有毒、強體力勞動等女職工勞動保護有關規定,女性從業人員的就業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二、婦女就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努力工作下,我區婦女就業狀況已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婦女就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男女就業比例失衡,女性就業壓力大。接受調查女性的就業率為37%,受調查企業中女職工比例為32.46%,婦女就業率偏低,男女就業比例不平衡。我區有相當數量的就業女性被招聘到企業從事臨時性工作,收入較低,工作不穩定。有些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性別歧視、隨意提高招用工的條件、不愿用生育年齡的女性等現象。婦女在就業過程中總是缺乏安全感,生怕隨時會丟掉來之不易的工作。
2、女性素質偏低,不適應崗位需要。據統計,接受調查的婦女中,高中以上學歷僅占37%,而53%的受調查企業需要高中以上學歷的女職工。女性整體素質仍然較低,就業群體相對集中在操作型、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幾乎在所有職業中,具有較高的技術、責任、地位和收入的職位上,女性人數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所占比例。
3、處于生育期和年齡偏大的女性成為就業的弱勢群體。從統計結果看,66%的單位要求女職工年齡為18-45歲之間,13%的單位要求女職工年齡為30—45之間。一些用人單位不愿意承擔女職工孕產期待遇責任,在招工時避開18至30這個生育年齡段,大部分用人單位拒收年齡偏大和處于生育期的女職工,將一批45歲以上和處于生育期的女性拒之于就業門外。更有些企業由于不愿意承擔女職工勞動保護責任而不愿意招收女職工,就業性別歧視問題依然存在。
三、婦女就業問題存在的原因
1、女性素質偏低束縛了就業。素質偏低決定了女性就業能力相對較弱。雖然大部分婦女有就業的熱情和實際需要,但因文化程度較低,只能從事勞動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的簡單體力勞動。目前,我區產業結構已經進入新的升級和調整階段,高新技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對整體素質偏低的婦女就業帶來新的挑戰。
2、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仍然存在。雖然我區招商引資工作和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新增大批就業崗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婦女就業壓力,但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狀況并沒有徹底改變,供需雙方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婦女就業仍存在一定困難。
3、女性就業觀念陳舊,就業期望值過高。大部分婦女就業觀念陳舊,認為只有在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上班才算就業,認為做清潔工、搞家政服務不穩定,不愿到社區從事家政服務工作。
四、對促進婦女就業的建議
1、多方式、多渠道安置婦女就業。目前,在需要安置的人員中,年齡偏大、缺乏勞動技能的婦女占多數,自謀職業有一定困難。針對不同的情況和要求,采取多種方式,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我區實際情況的婦女就業的新路子。一是對全區婦女勞動力進行摸底調查登記建檔,將求職勞動力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勞動技能和求職意向等個人情況登記建檔、分類錄入微機;二是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拓寬安置渠道;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為企業提供急需技術人員,拓寬婦女就業渠道。
2、探索開發就業崗位,發掘就業新亮點。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容量。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要重視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特別是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
3、轉變觀念、提高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擇業觀念陳舊、缺乏職業技能是當前我區就業安置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積極開展富余勞動力人員的素質教育。通過素質教育,轉變婦女就業觀念,使她們認識到致富的唯一途徑就是勤勞。
4、大力推動多種形式的靈活就業。鼓勵婦女自謀職業,支持和引導婦女興辦私營、個體企業和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婦女通過多種形式再就業。積極開展對外勞務協作,推進女性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