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和諧家庭建設報告
時間:2022-02-25 03:30:00
導語:市和諧家庭建設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百姓家事無小事”,古人用“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來形容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社會肌體的健康、活力、穩定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家庭細胞維護和決定的。家庭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關系到每個人的人生和幸福的核心問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在全國開展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并將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了重要的地位和職責。建設和諧家庭,就是要以家庭成員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以積極向上的家庭價值取向、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民主協商的家庭氛圍為主要內容,構建家庭成員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家庭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文明家庭新模式,以家庭的和諧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
一、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的背景及研究方法
現代生活節奏緊張多變,人際關系復雜,家庭作為“避風港”、“心靈的棲息地”的作用更為突出。完整、健康的家庭有利于人的全面成長,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
和諧家庭建設是置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背景、大框架下的。立足于*“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中共*市委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意見》提出,首都的社會和諧,在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要以更高的工作標準、更高的工作要求,努力使構建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善之區。《意見》同時強調,樹立首都良好的文明道德風尚,要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把建設和諧家庭作為重要載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曾指出,“要從促進社會和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幸福生活的高度來認識、把握和推進和諧家庭建設”。
一個時期以來,*市婦聯系統以和諧家庭建設為主題,廣泛開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綠色家庭”、“學習型家庭”、“家庭助廉”、“美德在農家”等系列創建活動,已經形成了和諧家庭建設的特色品牌。這些活動在引導全市家庭樹立全新學習理念,提高家庭成員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和諧社會建設的持續推進對和諧家庭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茖W評價和準確把握家庭和諧現狀,需要用科學“尺”測出家庭的和諧度,讓“和諧”看得見、摸得著,使“和諧家庭”由一種理念變成一系列可操作、可測評的指標。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更好地促進和諧家庭建設,提高和諧家庭創建活動水平,*市婦聯、*市社科院聯合開展了《*市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研究,通過對以海淀區為代表的城區和以通州區、密云縣為代表的郊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地區家庭生活現狀,以指標形式量化*地區家庭和諧程度,為*市創建和評價和諧家庭提供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為進一步探索和諧家庭構建的方式和內容提供依據。*市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將填補目前沒有綜合量化指標衡量家庭和諧發展程度的空白,對于家庭和諧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研究價值。
本課題研究主要運用社會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的理論,注重理論分析與實踐經驗、現實情況相結合,實地考察與資料、問卷數據分析相結合,焦點調查與座談會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構建較為系統且富有操作性的家庭評價指標體系。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與區縣婦聯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多次座談,對城區和郊區家庭進行了實地走訪,力求掌握影響城區和郊區家庭和諧的各種因素。另外,通過搜集資料,廣泛借鑒目前已有的家庭評選活動和指標體系,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形成了指標框架。在初稿形成后,市區兩級婦聯相關部室派出富有基層工作經驗和家庭工作經驗的同志對指標體系的設置提出意見和建議。指標體系基本建立后,通過試測評,廣泛吸收基層群眾代表意見。通過幾輪反復修改論證,最終形成指標體系。
二、建立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和作用
和諧家庭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如果千千萬萬個家庭是和諧幸福的,將有助于社會的健康穩定;相反,則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然而,目前*市家庭和諧狀況究竟如何?家庭的和諧如何評價?家庭成員在和諧家庭創建活動中應主要在哪些方面尋求改進?要讓每個家庭及其成員對這些心中有數,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作為進行量化分析和科學評價的依據。
(一)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是衡量家庭和諧程度的標準
家庭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影響家庭和諧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衡量家庭和諧程度就需要準確找到并清晰界定促進家庭和諧的主要因素,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一系列反映家庭和諧狀況的指標。用一套指標去衡量一個家庭已經達到的水準,就可以相對客觀地判斷出這個家庭和諧程度的高低。因此說,和諧家庭的評價指標是衡量一個家庭和諧程度的基本標準。
(二)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是比較家庭和諧程度的尺度
目前,在全市524.9萬戶家庭中,家庭建設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家庭和諧的程度也高矮不一。要比較其中的差異,只能用同一指標作為尺度,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結論。過去,對家庭的評價大都以人們對家庭的主觀印象為“尺”,但人們的主觀評價容易集中于家庭中個別比較突出的因素,而忽視影響家庭和諧的綜合因素。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為人們評價和比較和諧家庭提供了一條科學的“尺”,能夠使評價和比較的結果更加公平、可信。
(三)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為和諧家庭創建活動提供了依據
家庭聯結著個人和社會,關系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作為社會規范、道德教育、文化傳承、情感滿足的基本載體,家庭對社會和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直接的、持久的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家庭成員的聚合體,家庭對社會的和睦穩定、國家的安定文明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不僅為衡量家庭和諧程度提供了一個標準,也為加強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家庭成員綜合素質提出了努力方向。
三、建立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
建設和諧家庭,就是要用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促進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用鄰里之間的和諧促進社區、村居的和諧,用家庭與環境的和諧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和諧。
(一)建立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
*市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總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為核心,緊緊圍繞書記提出的和諧社會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緊密結合*地區特點,立足*家庭實際,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滲透到每一戶家庭。
(二)建立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目標
在和諧家庭指標中要區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在注重“衣、食、住、行”等物質指標的同時,更要重視“德、情、意、智”等精神指標,因為在物質生活基本得到滿足的前提下,生活質量更多體現在家庭的精神文化層面。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員的黏合劑,是家庭成員精神的歸屬:所謂德,是指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家庭道德;情,是指家庭成員之間溝通包容、親密無間、和而不同的情感建設;意,是指家庭成員有共同的發展愿景,有參與社區建設和公益活動的共同意愿和行動;智,是指家庭成員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和水平。
因此,*市家庭和諧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對各個家庭的和諧程度,特別是家庭和諧的精神層面進行評估;二是引導家庭文化逐步走向和諧。通過制定引導性標準,以評促創,引導全市家庭弘揚家庭美德,樹立科學、文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鄰里和諧相處,使家庭與社會同步協調發展,以家庭的文明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在建設和諧社會首善之區中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三)建立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必須科學、客觀、合理地反映影響家庭和諧的所有因素,不同的指標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選擇指標時,就必須確立和遵循一定的原則。
1.指導性原則
家庭和諧的評價內容比較具體,相比一般指標體系,家庭和諧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性功能更為突出和重要。因此,指標體系力求為家庭提供要達到的標準和努力的方向,指導家庭逐步走向和諧。
2.綜合系統性原則
和諧家庭建設必須堅持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社會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相協調,與人民生活水平相協調,與家庭功能發展相銜接。家庭和諧建設要從家庭生活的全過程、全方位、多視角來進行。因此,在設計指標體系時,應將家庭置于整個社會的宏觀大背景中去考慮,既要反映家庭自身的和諧,也要反映家庭活動對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貢獻與影響,使之成為一個系統。
3.可操作性原則
指標的本質在于給具體的事物以明確的規定性。度量和諧家庭的指標體系,應盡量簡單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用盡量少的指標反映盡量多的內容,同時便于收集和計算分析。
4.人本性原則
要緊緊圍繞首都群眾的基本需求,把廣大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建立指標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家庭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有機結合,通過調查研究達到促進首都家庭和諧的目的。
5.持續性原則
和諧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既要大膽創新,加快推進,又要實事求是,精心培育;既要著眼未來,又要立足當前,從注重目標管理轉向注重過程管理,推進和諧家庭建設持續不斷地改進。要根據首都居民共同需求的變化發展,及時調整指標體系的設置,推動和諧家庭建設不斷向新的臺階邁進。
6.靈活性原則
社會發展新階段中家庭具有多樣化、多變性、多元化的新特點,不同家庭的家庭職能、家庭結構、家庭模式、家庭理念、家庭倫理、家庭關系、家庭環境都呈現出較強的差異性。因此,在制定和諧家庭指標體系中,需要把握當代家庭特點,因地制宜,有針對性進行設計,做到既把握規律性,又體現差異性。
四、建立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思路
構建和諧家庭指標體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復雜的、模糊的和諧家庭概念變為可以度量、計算和比較的數據,以便為制定和諧家庭建設提供定量化的依據。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所選擇的評價指標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會使指標體系十分繁雜,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靈。因此,合理地、正確地選擇有代表性、可比性、獨立性、信息量大的指標是構建高效、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的關鍵。
(一)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架構
根據*市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結合*市城鄉家庭的主要特點,融合“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綠色家庭”、“平安家庭”和“星級農戶”等“品牌家庭”的評價標準,形成了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思路:和諧家庭的創建,家庭自身和諧是關鍵,同時,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活動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相互影響。因此,以家庭內部關系、家庭與社會的關系、家庭與自然的關系這三大關系為基本框架統籌考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二)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指標
由于城區和郊區在經濟條件、社會環境和家庭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如果完全以一套和諧指標體系去衡量必然會產生結果與實際偏離的情況,會影響調查結果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課題組在設計總體指標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城鄉家庭的實際情況分別設計了城區和郊區兩個版本的指標體系。兩套指標體系都設立了3個一級指標和8個二級指標。兩個版本在一級指標設置上完全相同,但在二級指標體系的內容上有所區分,在三級指標設計上則更大程度地體現了城區和郊區的各自特色,分別設立了27個和18個三級指標。另外,郊區版指標體系在基本指標的設置外還設定了“特色指標”來鼓勵先進。
1.一級指標的設立
根據三大關系的基本框架,指標體系的3個一級指標按順序分別為:家庭內部關系和諧,家庭與社會和諧,家庭與自然和諧。由于這3個一級指標基本上涵蓋了家庭和諧建設的各個方面,城區和郊區在這一基本評價維度上是相同的。
2.二級指標的設計和三級指標的選擇
(1)家庭內部的和諧方面,以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家庭生活方式為主要考察對象。其中,城區版指標體系著重于對家庭和諧程度的客觀性評價,將居委會和鄰里對參評家庭的看法和印象也吸納進來。考慮到郊區經濟發展實際狀況,創業致富能力作為經濟基礎的支撐突出地影響到家庭內部和諧,郊區版指標體系將“科學致富”也作為家庭和諧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在家庭內部和諧方面,城區版和郊區版在考量內容和具體表述上都有所不同:
城區版指標體系設立二級指標3項:“家庭關系”、“日常生活”、“社會評價”。受現代思潮影響,城區的家庭內部關系已經不能單純以中國傳統思維來考量,城區家庭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意識已經開始淡化,家庭關系呈現多邊特點,家庭事務經常涉及到家庭所有成員。因此,指標體系沒有沿襲家庭關系的指標設置慣例,而是以影響家庭成員關系的因素為線索,設置了“家庭民主”、“倫理道德”、“情感交流”、“沖突處理”、“共同活動”、“家庭幸福感”6項三級指標。城區“日常生活”二級指標下三級指標的設置主要以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為考察對象,設置了“生活方式”、“安全意識”、“終身學習”、“心理健康”、“家庭暴力”、“家庭生活滿意度”6個三級指標,基本容納了家庭日常生活。由于居委會和鄰居與參評家庭接觸應該是最為頻繁的,因此,“社會評價”二級指標下設置三級指標兩項:“鄰里印象”和“居委會評價”。
郊區版指標體系也設立二級指標3項:“家庭和睦”、“科學致富”、“健康生活”?!凹彝ズ湍馈倍壷笜讼氯壷笜说脑O置遵循傳統習慣,按照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關系來制定,包括“夫妻和睦”、“孝老敬親”和“科學教子”?!翱茖W致富”二級指標下的三級指標包括“科技創業”和“勤勞致富”,比較全面涵蓋了致富的途徑?!敖】瞪睢倍壷笜讼碌娜壷笜酥饕w現了健康生活所應具備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生活狀態,具體包括“文明健康”、“勤于學習”、“家庭平安”。
(2)家庭與社會和諧方面,城區和郊區版本設置一致,都設立二級指標3項:“愛國守法”、“鄰里和睦”、“熱心公益”,從國家、社會到社區、鄰里,概括了家庭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貢獻。兩個版本的“愛國守法”二級指標下設置三級指標都包括“熱愛祖國”和“遵紀守法”這兩個基本要求,但對城區家庭提出了“關心時事”這一更高要求;“鄰里和睦”二級指標下都設置了“關系融洽”和“團結互助”這兩個三級指標,對城區家庭也設定了“寬容忍讓”的更高標準?!盁嵝墓妗倍壷笜讼露荚O置三級指標兩項:“社區參與”和“奉獻社會”。
(3)家庭與自然和諧方面,家庭主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和資源節約行為對自然環境加以影響,因此,兩個版本都設立二級指標兩項:“綠色環?!薄ⅰ皡栃泄澕s”。城區版在“綠色環保”二級指標下,從意識和行為兩個層面設置“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兩項三級指標;“厲行節約”二級指標借鑒“節約型家庭”評估辦法,設置三級指標3項:“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其他資源”。郊區版在“綠色環?!鄙细訌娬{具體行動,設置了兩項三級指標:“整潔衛生”、“愛護環境”;在“厲行節約”上,將節水、節電、節約其他能源放在一起考量,特別突出了勤儉持家的重要性,設立三級指標兩項:“勤儉持家”、“節約資源”。
郊區版的在基本指標外另設“特色指標”,包括“特別事跡”和“榮譽稱號”兩個子指標。
兩套指標體系的指標總分都為100分,按照在和諧家庭建設中的重要程度,對每個指標分別設置了權重,基本指標部分每個都在3分到5分之間。郊區版中更為突出特色指標的重要性,對兩個特色指標分別給予了10分的權重。通過分值的衡量,家庭和諧程度便可通過數值形式一目了然的呈現出來。
建設和諧家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市和諧家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是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通過綜合量化指標來衡量家庭和諧發展的程度,促進和諧家庭建設的又一有益探索。通過指標體系的不斷完善,必將推動家庭關系更加平等、和睦、友愛,使家庭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科學,促進安定有序的治安環境、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有愛的人際環境、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的形成,真正做到以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目前我們對和諧社會指標體系的研究和認識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和和諧家庭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也將會隨之不斷完善和成熟,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 上一篇:婦聯建設論壇綜述報告
- 下一篇:婦聯優秀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