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01 02:47: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黨執政的基礎。當前,我國社會結構已經和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來了許多新考驗、新課題、新要求。為全面了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實際情況,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我們采取召開村組干部、黨員和群眾代表會,填寫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調查表,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先后對246個二、三類村級班子進行了重點調查。
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有的鄉鎮(街道)黨(工)委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重視不夠,自覺性不高,存在一手硬、一手軟問題。有些鄉鎮(街道)領導干部包括黨委書記仍然沒有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有的鄉鎮黨委書記“直接責任人”意識不強,分管書記“具體責任人”意識也不強,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工作創新意識不強。有些組織委員兼做中共*縣委組織部其他工作較多,沒有把黨建工作作為自己的“主業”來抓,還有的鄉鎮黨委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擔子壓在了組織委員一人身上,沒能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有的沒有擺正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單純抓經濟或其他硬性工作,忽視了抓農村黨的建設,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
(二)制定的措施、制度落實不力,甚至流于形式。有的鄉鎮(街道)黨(工)委對上級關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部署、要求,雖然進行了傳達貫徹,但抓落實不到位。個別鄉鎮對上級的文件、會議沒有及時轉發或傳達貫徹,抓落實不力。
(三)后進村班子整頓工作質量不高。一是后進村班子整頓建設力度不夠,標準、要求低,效果不明顯。有的鄉鎮(街道)黨(工)委對村級班子沒有過高的要求,僅僅滿足于能夠“聽話”,基本完成任務。有的村黨支部書記年齡大、文化低,任職多年,政績平平,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至今沒有采取得力措施;有的村雖然調了班子,換了干部,但仍然素質偏低,工作開展不力,存有“湊合型”班子、“維持型”書記。二是整頓工作避重就輕,不徹底。有些鄉鎮(街道)僅僅滿足于本村選一個或從上面派一個支部書記,其他方面的整頓工作沒跟上,結果造成前整后癱。三是有的鄉鎮(街道)對一些“老大難”村,久拖不決,甚至向宗派勢力妥協。
(四)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薄弱,整體素質偏低。有的鄉鎮(街道)對村干部放松管理,要求不嚴,缺乏硬約束。對村干部存在的問題批評教育不夠,甚至不敢批評,導致問題越積越嚴重,矛盾尖銳,引發不穩定因素。有些村干部的整體素質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與“三個代表”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有的宗旨觀念不強,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嚴重脫離群眾;有的法制觀念淡薄,不善于做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作風不民主,辦事不公道,方法簡單粗暴,甚至以權謀私,違法亂紀;有的村干部為政不廉,鬧家族派性,拉幫結伙,爭權奪利,導致干群關系緊張。
(五)農村黨員隊伍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發展黨員工作滯后,村級班子后繼乏人的問題較為突出。所調查的13258名農村黨員中,35歲以下的2714名,僅占20.4%;55歲以上的4167名,占31.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251名,占24.5%。目前仍有不少3年以上沒發展黨員的村。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有些鄉鎮(街道)黨(工)委對農村發展黨員工作重視不夠,指導不力,措施不硬。二是部分村支部書記觀念陳舊、嫉賢妒能,怕“培養了苗子,丟掉了位子”。三是農村發展黨員宗族派性突出,納親納派現象在有些村依然存在,導致黨員內部出現矛盾,很難形成統一意見,把村內其他優秀青年拒之門外。
(六)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較為突出。農村稅費改革以后,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但同時鄉村兩級財政收入也相應減少,特別是維持村級運轉最基本的費用出現了較大的缺口,黨組織失去了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被削弱。據調查統計,全縣570個行政村中無集體經營性收人的村271個,占45.7%;61個純漁業村,絕大多數無集體經濟收入。有的鎮村負債比較普遍,不少后進村因債務問題影響整體工作,造成群眾有意見,有的甚至上訪。由于大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或無收入,村干部報酬低,一部分村干部多年無工資報酬,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有些村黨支部書記為了家庭生活,只好外出務工經商。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1、堅持和完善縣委管黨建的責任制,強化組織領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各級黨委都負有重大責任,縣委負有第一位的責任,縣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h委要定期召開常委會或全委會專題研究部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督促鄉鎮(街道)黨(工)委抓好村級組織建設,加強對“三級聯創”活動的宏觀指導,選準配強黨(工)委一把手。堅持縣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經常到所包鄉鎮(街道)、村(居)調查研究,幫助所包點理清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2、落實部門責任,形成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合力??h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在縣委統一領導下,進一步樹立全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定期召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互通情況,認真研究和解決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和加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3、強化鄉鎮(街道)黨(工)委的“龍頭”作用,解決好農村黨建任務的落實問題。一是強化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黨建的“直接責任人”意識,使他們切實解決“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真正把農村黨建工作作為一件大事,抓出成效。明確組織委員的工作職責,解決好組織委員的兼職問題,讓其專職專心做好組織工作。二是進一步健全鄉鎮(街道)黨建工作責任制,對各鄉鎮(街道)黨建工作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兌現獎懲,真正把“管事”與“管人”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黨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三是建立對農村黨建工作責任人實行談話打招呼制度。凡屬鄉鎮(街道)領導干部特別是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履行職責不到位、工作主動性不強、抓農村黨建工作不力、后進村整頓轉化不明顯以及黨員干部辦事不公引起群眾來信來訪、黨建工作年度考核末位等方面的問題,將區別不同情況,由縣委組織部對其談話打招呼,予以提醒,限期整改。四是堅持農村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由鄉鎮(街道)黨(工)委分管副書記或組織委員參加的農村黨建工作例會,總結交流上月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五是建立鄉鎮(街道)黨建工作星級預警制。將鄉鎮(街道)村級組織工作細化為班子建設、“兩委”工作協調、后進村整頓、發展黨員、陣地建設、村務公開、集體經濟、村黨組織帶協會等八項工作為八類星。每一項工作達不到“五個好”標準和要求的,按照一定比例就掛一顆或多顆黃星。黃星越多,說明問題越多。同時,對星級預警實行動態管理,重點調度、重點督查。
4、大力實施“雙強雙富”工程,整體推進村級組織建設。要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實施“抓強促弱、中間突破”戰略,分類施治,整體推進。實施強村帶動戰略,培植一批先進村典型,充分發揮“雙強雙富”示范村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抓好后進村的整頓建設,落實部門包村干部駐村工作責任制,加大轉化力度。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工作的指導,指導鄉鎮(街道)做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工作,培養一批不同類型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典型。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協會工作模式,依托本地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協會,形成一條發展集體經濟的好路子,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服務功能,解決好“有錢辦事”的問題。
5、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一是組織開展好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按照上級黨委的安排部署,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二是大規模地培訓農村基層干部。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教,充分利用縣鄉黨校、遠程教育站點和農廣校、農函大、脫產大專班等多種形式對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知識培訓。
6、積極做好發展優秀青年農民入黨工作,進一步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按照發展黨員的“十六字”方針,著重培養和吸收年齡在35歲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農民和婦女人黨。對長期不發展黨員的村要重點管理,加強督導,確保落實。同時,要正確把握新時期發展黨員的標準,認真履行發展黨員工作程序,防止簡單草率行事,保證新黨員質量。
- 上一篇: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思考
- 下一篇:生態環境問題與建議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