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7 11:25:00

導語:縣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20*年,新縣縣委、縣政府在黨的*精神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農業由大到強跨越的步伐。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大惠農政策力度,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

一、夏季糧油生產又獲豐收

今年夏糧面積較上年增長2%,其中小麥增長2.4%,油菜籽增長80.7%,夏糧單產較上年增長10.2%,其中小麥單產增長10.1%,油菜籽單產增長9.4%,夏糧總產增長12.6%,其中小麥增長13.0%,夏油增長97.9%。匯總結果出來后,縣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了認真的評估,大家一致認為:今年夏季糧油預產工作力度大,現場測產扎實,數據真實可靠。分析增產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政策影響和促進了農民種植糧油的生產積極性,特別是油菜籽實行直補政策出臺以后;二是農業等部門協調合作,加大對假農資如假農藥、假化肥的打擊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農民利益;三是氣候對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適宜的氣候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四是科學管理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必要手段。

二、畜牧業生產持續快速發展

半年,新縣預計出欄生豬13.*萬頭,同比增長10.3%,出欄家禽85.63萬只,同比增長10.1%,肉類總產量14420噸,同比增長10.8%,禽蛋產量7386噸,同比增長10.2%,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升,奶產量也有較大幅度提高。特別是國家出臺扶持政策,對能繁母豬進行補貼,同時還加入保險,養豬專業戶猛增,規模養殖成倍增長,為畜牧業生產帶來美好的前景。

截止目前,全縣規模養殖場(戶)已發展到423戶,比20*年底統計的391戶增加了32戶,其中養豬戶110戶、養羊戶179戶、養牛戶50戶、養肉雞戶58戶、養蛋雞戶13戶、養鴨戶11戶、養鵝戶2戶。規模養殖場存欄規模為36.29萬頭(只)。享受縣委、縣政府貼息貸款優惠政策的養殖場戶有24戶,縣委“10號”文件出臺以后的畜牧業生產性貸款110萬元,往年轉貸扶持畜牧業貸款126萬元。20*年,已有76戶榮獲縣政府獎勵,獎勵資金總額達24萬元,已享受貼息的養殖場(戶)16戶,貼息總額近11萬元;榮獲縣政府表彰獎勵的養殖業協會1個,獎勵資金1萬元。20*年共發放能繁母豬補貼40.2萬元,為近5000頭能繁母豬辦理了保險,今年以來,對出險的57頭能繁母豬及時進行了賠付。據統計,在縣委政府扶持政策推動下,規模養殖場戶的數量較以往相比,投入大、發展快,令人鼓舞??偟母惺苁?,領導重視政策好,價格上漲市場好,群眾積極發展快,防控有力疫情穩。

三、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20*年,新縣縣委、縣政府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重點是加大了農民工外出的管理和幫扶力度,全縣外出農民工6.8萬人,其中出國人員0.6萬人,出省人員4.7萬人,出縣人員1.2萬人,縣內0.3萬人。春節前后,縣政協和縣工會領導到新縣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廣東、浙江、大連等省、市,深入工地、工廠進行調研,慰問新縣籍農民工,并在農民工中間建立工會組織,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給農民工帶去了極大的鼓舞,他們決心努力工作,為新縣人民爭光,為新農村建設增光添彩。目前,農民工收入比較穩定,拖欠工資的現象很少發生。

四、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繼續上揚

今年以來,隨著國家公務員調整工資,所有市場物價普遍上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也不例外,其中復合肥同比增長5.4%,尿素同比增長15.5%,農藥同比增長5.2%,排灌費、幫工費等同比增長30%,但是,農民反映比較平淡,并沒有因此而受到沖擊,目前,市場購銷兩旺,農業生產資料銷售量呈上升趨勢,化肥銷售同比增長3.2%,農藥銷售有所下降,因為還沒有發生病蟲害,但是,我們認為,一旦有病蟲害發生,相信廣大農民還是積極防治的。

五、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制約農民經濟發展,各地區情況不一樣,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新縣的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化肥、種子、農藥、柴油等農資價格在不斷不漲,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速度,其次是農業的自然災害(包括氣候、水災、旱災、冰雪、地震等)對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也帶來一定影響。新縣的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農村18-45歲以內的青壯勞動力有80%以上都外出務工,在家的都是老、弱、婦、童,只滿足糧食夠吃,不打算靠農業增收,導致農業科技發展緩慢;其次是撂荒現象依然存在,不少農戶全家外出,由于勞動力不足,留守人員只把那些穩水田守住了,無水源的旁子田就不種了;其三就是林產品價格下滑,新縣是板粟、銀杏等林產品種植大縣,20*年新縣生產板粟39800噸,銀杏1050噸,產量較2000年以前翻了幾翻,但產值卻在下降,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植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