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發改委經濟發展狀況調查
時間:2022-03-12 04:41:00
導語:縣發改委經濟發展狀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現狀
*縣現有非公有制經濟單位數17086個,從業人員93711人,其中,個體工商戶16*9家,私營企業999家,工業企業810家,商業企業18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家。20*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完成總產值112.5億元,增加值33.3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80.51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54.3%。
非公有制經濟門類比較齊全:主要有木制品加工、民族樂器、紡織服裝、起重機械、專用機械、黑色金屬加工、有色金屬加工、化工化肥、造紙及紙制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醫藥、食品等行業。其中,木制品加工、民族樂器、起重機械、紡織是*縣四大支柱產業。
非公有制企業迅速壯大:*縣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4個,其中閆樓鄉2個,南彰鎮、城關鎮各1個;產值5000萬元—1億元的企業6個,其中城關鄉3個、城關鎮2個、閆樓鄉1個;產值超5000萬元的10個企業中,木制品加工6個、起重機械2個、紡織服裝業1個、肉類加工1個;納稅超100萬元的6個企業中,木制品加工5個、燃料經營1個,其中閆樓鄉2個,城關鎮2個,南彰鎮、許河鄉各1個。
(一)重要產業發展前景喜人
1、木制品加工業成為我縣主導產業
*縣現有加工企業326家,個體加工戶5000余戶,從業人員2萬余人,年交稅金2000多萬元。主要產品有桐木拼板、多層板、細木工板、貼面板、膠合板、棺木、裝飾條、高檔家具及部件。其中,棺木、高檔家具及部件大量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已形成產業優勢,成為板材加工集群和木制品出口基地。木制品加工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占據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三分之一。
2、起重機械行業發展迅猛
自1991年*縣起重機械開發生產以來,現已發展到16家,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7家,另有3家配套廠,年生產能力7000臺(套),年銷售產值3億多元,就業安置1500多人。主要產品有,車載式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高速公路打眼機、清障車、高空作業車等。產品銷往新疆、陜西、甘肅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
3、民族樂器成為*特色產業
*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2家,產品有古箏、琵琶、揚琴、柳琴、古琴等20多個品種,30多個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15萬把(臺),年產值1.7億元。以板材為導音材料的民族樂器,*占據全國份額30%;以桐木音板為原材料生產的民族樂器,有90%以上來自*縣的泡桐。
4、紡織業增產擴建較快
截至目前,紡織企業有5家,已達10萬紗錠,棉紡業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年產值1.4億元,從業人員1000多人,年納稅230萬元。棉花加工個體企業45家,年加工皮棉1.5萬噸。
(二)稅收增幅較快
20*年*縣非公有制經濟國稅入庫稅金2859萬元,占國稅全部收入的53.4%,比2005年的2035萬元增長39.5%。其中,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入庫稅金2435萬元,比2005年增加62.7%。地稅收入2004年入庫560萬元,2005年入庫645萬元,20*年入庫81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稅收主要集中在板材加工業。20*年底,板材加工業共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40戶,實現銷售收入40014萬元,上交國稅14*萬元,占非公有制經濟稅收的49.5%。
(三)用電量明顯加大
非公有制企業用電量2004年為4015萬千瓦時、2005年為4874萬千瓦時、20*年為5855萬千瓦時,分別占當年企業總用電量的75.7%、86.2%、91%。2005年和20*年非公有制企業用電量遞增速度均超過20%。
(四)固定資產投資迅速膨脹
20*年,*縣共新增、擴建和技改非公有制企業667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5.8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工業427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同比增長43%。
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一)整體發展不快。一是*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起步較晚,企業規模小,雖增長較快,但資本原始積累總量增速較慢,絕大部分企業資本擴張能力較弱。二是科技含量低。非公有制經濟產業主要是木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商貿流通等傳統行業,多屬于消耗資源型行業,產業層次較低,勞動力密集。而科技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少(全縣僅有一家企業,產品是藥品),產品大多簡單重復,沒有自己的特色。三是部分產品質量合格率低。對產品質量無自檢能力的企業占總數的82%,未按標準組織生產的企業占總數的83.5%。四是龍頭企業不突出,產業集群少。我縣多數規模以上企業實力還不夠強,難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五是我縣工業園區建設速度不快、規劃不夠科學、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備。
(二)引導扶持不到位。雖然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些鼓勵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但在加強整體規劃,產業定位,引導和培育具有我縣特色的非公有制經濟方面做的不夠好。如我縣具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現有資源進一步深加工還做的不夠。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不多,措施不力,有些沒有真正落實到職能部門,有些政策沒有細化,不夠具體,可操作性不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基金尚未建立,扶持資金嚴重短缺。產業政策引導比較乏力,信息提供時效性差,沒有專門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信息、市場信息、科技信息的工作機構,不利于把握好的發展商機。對于成功的非公有制企業總結宣傳不夠,企業的品牌意識整體不強。
(三)發展環境不優。一是在落實政策方面沒有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同等的市場準入政策。二是管理部門服務質量不高,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時有發生。據調查,涉及非公有制企業收費的有12個職能部門,且收費項目多,超出企業的承受能力。少數管理部門收費時到位,服務時錯位,甚至對非公有制企業吃、拿、卡、要,這直接或間接影響了非公有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非公有制企業審批程序仍很繁瑣,關卡多,如*共有7個收費站點,收費項目包括超限超載、木材檢查、動植物檢疫等。不少企業反映,個別單位服務差、罰款多、不給好處不辦事。三是企業周邊環境有待進一步整治。強裝強卸行為時有發生,企業被盜事件屢見不鮮;部分企業主法律意識淡薄,被騙、糾紛案件時有發生;由于施工工地多,建筑用料量大,個別地方惡勢力抬頭,有強行送料、壟斷運輸和建筑用料市場的趨勢。
(四)融資難問題突出。一是融資渠道狹窄,全縣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沒有一家投資擔保公司。二是信貸管理越來越趨于規范化、制度化,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管理不完善,財務制度不健全,難以滿足貸款條件。三是金融部門對企業貸款相當謹慎,且手續繁雜,即使能獲得貸款,成本也較高、期限較短。
(五)整體素質不高。一是職工文化水平整體較低。經抽樣調查起重機械、木制品加工、化工、樂器制造、紡織、商業流通等能代表我縣整體狀況的6大行業的15家規模企業。結果顯示:中專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總人數的6.5%,其中具有本科、??啤⒅袑W歷的分別占從業總人數的0.4%、2%、4.1%;有職業技術資格證書的(高、中、初級工)占職工總數的1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職工總數的65%。二是一些企業主綜合素質較低。能力有限,小富即安,滿足現狀,沒有干大事、創大業的膽識和魄力。三是企業品牌意識不強。追求短期經濟效益,不愿在品牌上下功夫。目前,我縣沒有一個“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四是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環保監管力度小,工業廢棄物處理方式不夠環保,不利于我縣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對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生存環境
一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和省、市、縣有關政策和措施,進一步統一認識,從思想上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觀念性障礙,努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二要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凡是國家法律、政策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領域,都要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加快進入,鼓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以獨資、參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的投資經營;參與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中介服務、物業管理等社會事業和社會服務業的建設和經營。三要健全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環境,幫助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目前,*縣尚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起始階段,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政府必須通過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幫助非公有制企業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要對非公有制企業收費項目再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實行統一收費政策,統一收費標準,向社會和企業公布,堅決杜絕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亂拉贊助現象的發生。要充分發揮好行政服務中心的作用,進一步減少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提高服務效率、改進服務方式。要加大監督和整治力度,規范職能部門行為。要多方面建立企業服務平臺,包括科技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人才培訓服務平臺、企業創新服務平臺、企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形成從科技、信息、管理、資金等全方面的服務體系和網絡。要整治企業周邊環境,教育群眾顧大局,支持企業發展,對無理取鬧,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要嚴厲打擊。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一是做好招商引資的形象設計、宣傳和推介。在招商引資區域形象設計中,要有準確的形象定位,經過設計的區域形象必須能準確地表現出*的內在精神。形象設計完成之后,關鍵還是要在各種實踐中進行宣傳推介,對內可營造招商引資氛圍,形成招商共識,提高全縣上下對招商引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實現招商引資的社會化,也就是“全民招商”;對外可聚焦社會視點,提高信用度,推介投資優勢,引導資本流入。
二是掌握招商發展態勢,提高招商引資的水平和效率。把握好招商態勢,有利于創新招商引資的思路。招商引資的方法有組團招商、主題招商、借助中介機構招商、網上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小分隊招商等。同時,要結合親情吸引、人格吸引、政策吸引、成本吸引、資源吸引、市場吸引、人才吸引、環境吸引、配套吸引等途徑做好招商引資。
三是突出優勢載體,全力推進園區建設。按照“統一規劃、成片布局、整合資源、拓展空間”的要求,將產業規劃和園區的發展布局進行通盤考慮、上下銜接,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對現有園區從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平臺打造、服務環境的優化、優質項目的引進等方面高起點規劃,從而形成各具特色,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園區功能定位。
(三)加大中小企業信貸力度
一是加快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使其在企業融資中起擔保作用。二是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要大力推進信貸方式創新,積極開辦創業貸款、應收帳款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等信貸業務品種,以擴大貸款的抵押擔保范圍,幫助解決企業因缺乏不動產而面臨的抵押難題。三是提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具備銀行貸款條件,同時企業應積極主動地和銀行、擔保機構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四是政府部門要積極為企業信貸融資創造良好的條件,積極搭建“銀企平臺”,通過舉辦銀企座談會等形式,促進企業項目與資金銜接。五是要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政府每年從預算中安排一部分專項扶持資金,并視財力狀況,逐年增加,主要用于非公有制企業新上符合產業政策項目的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各類服務。
(四)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
一是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由企業分散經營向聯合協作、規模經營轉變,提高行業競爭力,形成產業聚集優勢。二是著力培育骨干企業。對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競爭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三環集團、肥源化工、豫信木業、森森木業、鑫源木業、三河木業、鑫峰鋼鐵、永昌機械、新源機械、飛龍機械、恒源紡織、裕盛紡織等骨干企業,在政策、融資、人才上重點傾斜。三是在工業園區發展上,要走特色園區的路子,在園區內規劃建設二至三個產業板塊,實現園區資源共享,在園區建立服務中心,實行項目服務。四是完善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作用,規范議事規則,維護企業利益,協調企業共同拓展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五是要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對科技含量高,輻射能力強,帶動農民增收,吸納社會就業,稅收貢獻率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財政要給予重點扶持,給予貸款貼息。
(五)提高綜合素質,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家創業創新
一是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文化素質,樹立創業創新思想,克服“小打小鬧”、“小進即滿”的守舊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他們成為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二是積極創造條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做好培訓非公有制企業經營者的工作。三是在非公有制企業引進人才方面,有關部門要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發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錄,幫助非公有制企業引進緊缺人才,對企業引進的高級人才,除了支持企業提高人才待遇外,政府應給予適當補貼,對有突出貢獻者給予重獎,營造栓心留人的人才環境。
- 上一篇:宗教藝術論文
- 下一篇:縣經濟發展調查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