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筑企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18 08:57:00

導語:市建筑企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建筑企業調查報告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它毫無疑問地能夠容納龐大的就業隊伍。對加快城市化進程,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摸清*市建筑行業的情況,針對不同調查對象的特點,*市統計局根據建筑行業大類、抽取了部分大型建筑企業,組織開展了20*年建筑企業經營情況典型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單位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抽取了10家公司,有河南省一建、省火電二公司、省建總公司、河南省路橋集團、*市自來水工程公司、奧龍基礎有限公司、昊鼎裝飾公司、中鐵七局等,10家公司20*年的產值達到49億元,占全市建筑業的22%。按類型分:土建3家、電力安裝1家、公路橋梁2家、水利工程1家、裝飾裝修1家。

為能夠掌握實際情況,采取的調查方式是到企業座談、并同時填報調查表,座談的人員要求建筑公司統計部門、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項目經理必須參加,內容涉及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財務核算方法、人員調配、企業的經營環境和困難等等。

被調研的河南省第二火電公司、路橋集團、自來水工程公司現仍為國有,其它建筑公司均為股份制企業,都有隸屬的二級機構,項目部從5個到100多個不等,下屬的二級機構財務上由總公司統一委派財務人員進行核算,最后合并財務報表或者合并帳目。20*年這10家單位共有從業人員3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達到8千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5萬人,占從業人數的50%。20*年末擁有的計算機1600臺,完成總產值49億元,上繳的各種稅金1.62億元,實現利潤1310萬元,應付工資總額5億元,應付福利費5000萬元,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

我市建筑行業伴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快速發展,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日益增強,建筑業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支持作用進—步增強,對增加就業,特別是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目前建筑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1、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著缺陷。企業歷史包袱過重,削弱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調查的10戶企業,有5戶選擇了企業歷史包袱過重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主要難題,占50%。有一個企業目前仍有3000人賦閑在家,企業每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費用,由于人員負擔較重,養老保險、醫療費用等企業負擔過重,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建筑市場對建設方(業主)管理很弱,業主的行為缺少約束和調控

調查的10戶企業,均提出目前雖然建筑市場比較紅火,但建筑行業的利益無人維護,建設方的行為缺少約束,在合同執行中甲方隨意性大,施工單位應有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調查了解這類現象表現在建設方不懂建設程序、法規和有關知識,忽視標準、規范,缺乏等價有償、協商一致、平等互利的市場意識,盲目壓價、殺價,不合理地壓縮工期,任意拖欠工程款,合同意識差,不嚴格履約,私下交易,明招暗送,吃拿回扣,現象嚴重。

3、政策執行難度較大

20*年3月*市政府出臺了的《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后參加我市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首次對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金作了明確規定,凡在*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用人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等用人單位招(聘)用農村勞動力的,都應按照*市企業職工有關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金,農民工與同類型城鎮企業職工享有同等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這個政策維護了農民工的權益,但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因為對農民工來說現在首要任務是增加即期收入而非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民工仍希望按工作量全額結算工資,如果扣一定比例的統籌,民工也不愿意干;二農民工加入社會保障體系增加了大型建筑企業成本。以目前建筑市場的中標價來看,大型建筑公司都是原來的國有企業,歷史包袱較重,如果按照政策交納20%的養老保險,難以負擔。

4、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仍然嚴重。

雖然臨近年終,省市有關部門清欠力度很大,但被調查的建筑公司反映:建設方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仍有發生。建設方位于總包、分包這座債權金字塔的頂端,他一旦拖欠,以下的各個環節將無一幸免。而施工單位也往往不敢貿然討要,得罪建設方以致永絕財路。他們只能在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與利益旋渦中一點點去摳、去磨。

三、加快建筑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1、用法律手段徹底解決建設方拖欠問題。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亟需規范,也需要運用強有力的行業法律對建設、施工單位進行制約。應根據行業自身發展中出現的弊端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2、要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的監管。

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資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資金撥付、招標發包、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保修維護等法規制度,實現政府投資工程的建設管理程序化、規范化,依法進行,杜絕隨意性和人為因素,切實提高政府投資工程的綜合效益。

3、建議加強資質管理和對建筑隊伍總量控制。

由于近年來*市投資力度較大,對建設廳提供的建筑企業名單核實后發現,各種資質不實的“四無”公司(無資金,無固定施工隊伍,無固定技術人員,無固定施工設備),靠關系經營的公司,以各種渠道進入建筑業,在近一、二年中為數不少。眾多小建筑公司以相同的組織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產水平開展競爭,造成企業無序競爭,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以及產品的無差別化。

4、對大型企業實行政策傾斜,提高產業集中度。

要鼓勵傳統大型骨干施工企業和設計企業把產權制度改革同做大做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的目標結合起來,通過自我功能改造或重組整合,成為資金雄厚、人才密集、技術先進,具有科研、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優勢的大型建筑業企業集團,既立足于國內需求,面向“大業主、大工程、大項目”等高端市場,又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率領我市建筑業企業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