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工人員子女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9 04:13:00
導語:務工人員子女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研背景: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為這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添磚加瓦。但在目前戶籍管理制度下,他們作為一群外來人員,始終無法完全融入這片揮灑了太多汗水的城市。而他們的子女,作為這個城市特殊建設者的后代,在這個城市的生存狀態、受教育情況以及他們的明天又是怎樣的狀況呢?為此,我們以區鎮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為對象,對他們的生存與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
主題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存與發展現狀
為進一步了解區域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存與發展現狀,年6月至9月,鎮團委針對這一課題,在全鎮范圍內,通過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教職人員、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學生家長等相關人群做了相關調研工作,其中,座談20余人次,問卷調查發放量100人次,問卷回收95份,有效問卷94份。在調研基礎上,初步完成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存與發展現狀的探索和思考,現將有關調研成果匯報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存與發展現狀調查問卷》主要從家庭背景、生存現狀、家長期望等三個部分詳細探究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生存現狀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建議。本次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在三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隨機抽取三個班共100位學生的家庭進行訪問調查,通過對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學生的生活現狀以及家長對學生的成長期望進行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家庭中,屬于核心家庭全部在滬的(即學生與父母同在)的有87家,占全部被調查家庭的93%;在讀書的學生中,有89.4%已到多年;有31%的學生為獨生子女,48%的學生家庭有兩個孩子,21%的家庭有3個及3個以上子女。
在家庭收入方面,被調查的家庭月收入如下圖所示,
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的收入決定著家庭的一系列消費行為并呈現“橄欖形”趨勢。
家庭月平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3%,月收入超過3000元以上的占4%,絕大部分家庭月收入集中在600-2000元之間。
而在被調查家庭中,多數家庭每月用在食品和日雜方面的支出不足1000元,其中11%的家庭每月不足300元,同時,支出超過1000元的家庭17%。而在孩子身上花錢的情況也與收入有著緊密的聯系,有18%的家庭每月在孩子生活方面的開銷(食品、服裝、玩具等)不足50元。
在住房方面,有82%的家庭屬于承租農村私房,17%的家庭承租公房,在自購房為1%。因為絕大多數家庭在的落腳點是農村私房,相對而言,在人均居住面積上,總體較為寬敞。所有參與調查家庭中,人均居住面積在5平方米以下的占20.2%,且大部分集中在承租公房的家庭中。人均居住面積達到5-10平方的家庭有27.7%,達到10-15平方米標準的家庭有25.5%,超過15平米的家庭也有26.6%。
對于子女的讀書問題,有7.5%的家長選擇將孩子帶到來讀書是因為家長覺得的環境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超過52.1%的家長覺得是因為在老家無人帶孩子,是無奈之舉。有39.4%的家長是因為作為父母想親自監管孩子。
對孩子的讀書,有35.11%的家長覺得學習費用較高,經濟負擔比較重,有38.3%的父母擔心孩子在讀書,將來在升學方面會有所影響,還有26.6%的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而煩惱。對于選擇就讀民工子弟學校的原因,高達55.32%的家長是受經濟因素影響。因為公辦學校就讀后費用太高,有29.79%的家長希望孩子能進入公立學校讀書,但是公立學校門檻太高。還有14.89%的家長比較擔心孩子在公立學校讀書會受到本地學生的排斥。
對孩子的讀書期望的調查,有64.9%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大學生,只有10.64%的家長認為孩子讀到初中畢業就夠了,而這些家長中又有80%的家長學歷在初中及以下。抱著無所謂心態的家長有14.89%。有14.89%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能夠給予一定的輔導。
在每年家庭為孩子支出的學雜費用上,我們通過和家庭年收入比較能夠明顯看出兩者之間的關聯,如圖所示:
關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社會需求方面等方面,有58.5%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夠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有14.9%的家長希望孩子的書本學雜費能夠適當減少,還有18.1%的家長更關注在將來孩子的就業機會方面能夠得到社會更多的幫助。
二、基本分析
1、生存篇
經調研,我們覺得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生活現狀總體生活安定。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外出打工的父母來到的孩子絕大多數跟隨在父母身邊,雖然因家庭收入有差異導致在生活和學習費用支出上有差異,但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父母的親自監管。
因為子女帶在身邊,受訪問的家庭中成員基本上工作生活相對穩定。在受訪問家庭中,92.5%的家庭中至少是父母雙親均在生活,其中有34%的家庭中是有多位家庭成員在生活。另外,因為絕大多數家庭選擇的是承租農村私房,所以,在居住的問題上,相對的人均居住面積倒也不顯擁擠。
2、發展篇
孩子的發展離不開教育,離不開學校。在此,我們不得不把話題聚焦到外來民工子弟學校上來。雖然根據市教委的有關規定,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學校應該敞開大門,為他們提供同等的教育資源,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仍無法忽視更多的制約因素。
隨著房地產的開發,十年來,的導入人口急速上升,戶籍人口的數量快速增長,非戶籍人口總數更是飛速增長,社會事業發展壓力非常巨大。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鎮域內又涌入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截止年8月,鎮登記人口中,戶籍人口186126人,外來務工人員有98327人,外來務工人員占全鎮總人口的比例達到34.6%。大量的人口導入給鎮公共事業發展帶來相當大的壓力。目前,全鎮共有8所公辦小學,在校學生5579人,平均每個班40名學生。有7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在校學生5000余名,平均每個班50名學生。公辦學校的人滿為患和高達一半以上的家長認為公辦學校費用偏高,使絕大部分家長不得不為孩子選擇了外來民工子弟學校。
外來民工子弟學校的管理問題近年曾經引起社會各界很大的關注,從市、區到鎮,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過前幾年的有效清理,目前鎮域內留存下來的7所外來學校,無論從師資力量、教學質量還是管理質量上來說,都已經有明顯的改觀。但畢竟這些學校因為本身性質的原因和體制上的因素,學校在教育上的投入和產出終究無法與公辦學校相比。在辦學理念上,由私人投資的民工子弟學校的盈利目的最終使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不可能放在教學質量上;在師資上,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外地聘用的退休教師和少量從高校畢業直接進入學校的大學生,更有甚者僅僅是投資者的親戚或朋友,他們所持的教師資格證書到底真偽如何、含金量如何均難以得到保證;在教學質量上,這些人在沒有完全納入教育系統全面管理的情況下,教學質量也實在無法得到有力保證。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認識到導致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水平低下也還有家長方面的原因: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絕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中的學生家長對子女的智力投資較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值較低。只有27%的家長每年為孩子支付除學校所收學雜費之外的學習費用超過200元,超過500元的更只有6.3%。這反映出絕大部分家長在對子女的智力投資上有所保留。而在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上,也有相當部分的家長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因自身學識的限制,能夠給予孩子學習輔導的家長更是只有14.89%。
三、對策與建議
關注每個孩子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愿,近年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鎮政府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每年投入巨資新建、擴建學校,更新教育設施,到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對外來學校的監管力度,所做的各種努力,無一不是為了更好地為每個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最近,鎮教委正在探討一種新的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管理新模式。在民辦外來子弟學校中,挑選了一所硬件設施相對完善、管理模式相對合理、師資力量相對較強的外來民工子弟學?!耆A小學,通過協商,將學校的教育投資納入教育管理經費范圍,改為公辦民工子弟學校。該學校本著讓孩子多讀一點書的原則,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招生,保持相對低廉的學雜費,師資來源保留原有模式但加入考評機制,在民工子弟學校的管理模式上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
首先,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鎮教委和校方有關人員共同組成考評小組,對前來應聘的教師實行聘前預審機制,通過預審及面試,從源頭上把好關,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支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而在日常管理中,對教師又引入考核機制,改變過去民辦民工子弟學校中教師教學質量好與不好一個樣的模式,通過在教師薪酬中設置考核獎等模式來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
其次,保證教學質量。學校為了適應學生將來的升學考試,在教學上使用全國統一教材;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在其它民工子弟學校中相對薄弱的英、體、美等教學在這所學校得到了相對重視;同時加強了對教師隊伍的管理,為提高教師積極性和責任心,一方面千方百計留住好的老師,另一方面抓牢教學質量不放松。
第三,加強學校管理。該校的作息時間做到本地學校同步,不同于大多數民工子弟學校下午2點多鐘就放學的慣例,這里的學生同本地的孩子一樣,每天早上進校后一直到下午4點多放學,一直都在校園里由校方進行封閉式管理,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同時,為解決孩子們的午餐問題,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學校興建了標準化食堂,為學生們提供兩素一葷一湯的營養午餐。該校的一系列舉措受到了廣大外來務工家長的好評。這所學校今年從8月份開始接受報名,到9月份正式開學,就已招收學生624名,開辦14個班。
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同樣也肩負著建設明天的重擔,他們的父輩來到,為這座城市的建設揮灑著辛勤的汗水,他們的孩子,我們同樣有責任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更實際的幫助,這項工作還任重道遠。
- 上一篇:住房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論文
- 下一篇:論資產證券化的安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