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社團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9 04:19:00

導語:少兒社團文化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兒社團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現狀

1、少先隊作為廣大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少先隊組織歷來注重少年兒童的獨立自主和實踐創新,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個性——“少先隊的自動化”。其作為少先隊的“靈魂”體現在少先隊工作的方方面面。

2、少先隊的社團文化作為少先隊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豐富了少年兒童的生活、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愛好、擴大了他們的求知領域、增加了他們的交友范圍、豐富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少先隊文化建設中發揮著健康向上、正面引導的作用。它體現了不同學校、不同發展狀況的少先隊各自的特色,開發少先隊的社團文化是少先隊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點。

3、少兒科學院是我們月浦新村小學少先隊的社團。自年成立至今,已從發展、壯大并逐步走向了成熟。學校少先隊也通過長期的實踐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如:《少先隊科普系列活動的探索》、《少先隊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開辟少先隊科技活動網絡陣地的探索——構建網上少科院》、《信息技術支持下“綠色育人”模式的探索》、《少先隊主題人文環境創建對實現少年兒童自主教育輻射的研究》等。這些課題的研究都是圍繞著學校少先隊的社團——少兒科學院的活動展開的,對各個發展階段都起著“總結——反思——提升——發展”的作用。為本課題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選題意義

1、研究少先隊的社團文化是少先隊自身建設的需要。

少先隊在長期的發展和文化的積淀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昂揚向上的、自主自動的少先隊文化。社團文化是少先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出了各校少先隊的特色,屬于少先隊的特色文化范疇。社團文化作為凝聚少年兒童的重要力量和激勵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它體現著新世紀、新階段少先隊發展的要求,實現著提高少年兒童綜合素質、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展、服務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目標。研究少先隊的社團文化建設是少先隊完善組織機制,突顯自我管理,實踐自主生活的需要。

2、研究少先隊的社團文化是實現“用文化的方式發展有靈魂的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教育發展的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用文化的方式發展有靈魂的教育”這一具有導向性意義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將“文化”置于教育發展的空前高度,視之為教育靈魂的所在。作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少先隊社團文化也散發著獨特的塑造教育靈魂的魅力,是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少先隊的社團文化建設具有體現本區特色的現實意義。

3、研究少先隊的社團文化是學校特色文化發展的迫切要求。

我校少先隊的社團——少兒科學院是順應“科技教育是一項基本校策”而于年成立的。十多年來,少先隊一直以“科學普及”為目標,實現社團活動的自動化建設。在不斷的繼承與發展中,已基本形成了相關的“模式”、“機制”等,但缺乏系統的總結與提升。因此通過此課題的研究來對學校少先隊社團文化作一個全面的反思與提煉,為形成校本特色的少先隊文化理順思緒。

二、課題研究組織:

(一)顧問指導組織:

1、進修學院:本課題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將聘請區進修學院科研室、德育室的專家對我們的研究過程進行專業指導,及時將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困惑、難點加以解決。

2、區少工委、區少科站:本課題有許多方面涉及到少先隊的科技活動,因此將聘請區少工委、區少科站對學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開展的科技活動進行指導。

(二)研究實施組織:學校確立了以大隊部、德育室、科技室、科研室為核心力量的研究組織,將分工合作進行本課題的實施。

三、課題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實踐與研究來創建以“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為內涵的少先隊社團文化環境,構建以“自動化”為目標的少科院的組織機構和激勵機制,探索以“全童性”為宗旨的少兒科學院社團的活動模式,并進行科學品質培養的個案研究。

四、研究思路:

本課題將通過四個層面對學校少先隊社團——少兒科學院的文化建設進行研究。這四個層面分別是:環境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活動文化層面和精神文化層面。本課題從以上四個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對學校少先隊的社團文化進行研究實踐。

(一)進行環境文化層面的研究:創建以“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為內涵的學校少先隊社團文化環境。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內容的研究:

1、少先隊的標志性環境建設:學?!邦I巾苑”的創建。

2、圍繞少科院活動的“五園兩線”的規劃與創建。

3、開辟學科探究的網絡環境:網上少科院的創建與發展。

(二)進行制度文化層面的研究:構建以“自動化”為目標的少兒科學院的組織機構和激勵機制。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內容的研究:

1、規范少科院的三大組織機構:顧問機構、輔導機構、行政機構。

2、與快樂中隊建設相結合,完善少科院小分院的建設。

3、建立少兒科學院社團活動的激勵機制。

(三)進行活動文化層面的研究:探索以“全童性”為宗旨的少兒科學院社團的活動模式。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內容的研究:

1、探索少科院與網上少科院活動的交互方式。

2、探索網上少科院科學探究活動的操作模式。

3、研究輔導員組織活動的行為對策。

(四)進行精神文化層面的研究:進行科學品質培養的個案研究。主要開展以下兩方面內容的研究:

1、隊員成長的個案研究。

2、科學品質培養的活動個案研究。

五、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年9月開始正式啟動實施,至年9月完成結題報告和課題相關的成果。主要研究過程安排如下:

1、準備階段:(年9月——12月)

(1)查閱、整理與本課題相關的、已作的一些研究

(2)修改課題研究設計方案

(3)組織專家對研究方案進行評估

(4)組織群體和個體的專題學習、交流,完成相關的研究綜述

2、實施階段:(年2月——年2月)

(1)制訂階段研究計劃及實施細則

(2)創建以“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為內涵的少先隊社團文化環境

(3)構建以“自動化”為目標的少科院的組織機構和激勵機制

(4)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匯報

(5)探索少兒科學院社團的活動模式

(6)進行“全童性”為宗旨的科學品質培養的個案研究。

3、總結階段:(年3月——6月)

(1)收集、歸納、調整課題研究相關資料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3)課題研究成果的匯報及專家鑒定

(4)修改研究報告,編撰研究的相關成果

六、研究方法:

根據本課題實施的特點和研究的實際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將涉及到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不同的、多樣的研究手段更好地實現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七、研究條件:

1、學校少先隊通過長期的實踐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積累了實踐經驗和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資源。如:《少先隊科普系列活動的探索》、《少先隊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開辟少先隊科技活動網絡陣地的探索——構建網上少科院》、《信息技術支持下“綠色育人”模式的探索》、《少先隊主題人文環境創建對實現少年兒童自主教育輻射的研究》等。

2、研究的主要成員均參加過相關課題的實踐與探索,其中包括市科研成果一等獎獲得者沈文文副校長、多篇論文獲獎的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王燕平老師、區十佳科技總輔導員顧海濱老師和長期從事科學探究活動并多次獲獎的少科院輔導員趙金老師等。強大的研究隊伍是實施本課題研究的人力資源保障。

3、學校以科學教育為抓手,少先隊堅持十多年開設少兒科學院社團活動,以“自動化管理”和“普及教育”為目標,在廣大少年兒童中宣傳科普知識、普及科學活動、啟蒙科學志向,是少先隊的窗口學校之一。這些為本課題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

4、區少先隊的科研意識較強,科研能力進步較快,區科研室為基層少先隊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針對性的的指導,確保了學校少先隊科研工作的穩步推進。

八、研究成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實現學校少先隊社團文化建設的全面提升,最終形成的成果有:

1、研究主報告

2、“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為內涵的少先隊社團文化環境

3、少科院分院建設個案

4、輔導員組織活動的輔導個案

5、與科學品質培養相關的活動方案

6、隊員成長的個案

7、《新少兒科學院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