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社會矛盾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8 08:18:00

導語:新時期農村社會矛盾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農村社會矛盾調查報告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化解調處社會矛盾工作,明確責任,齊抓共管,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了*鎮經濟社會有序發展。

一、該鎮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的經驗做法

(一)抓機制,落實責任。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將該項工作列為重中之重來抓實抓好,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面落實“五個一”的領導包案責任制(一個問題、一個領導、一班專門化解矛盾的工作人員、一套方案、一定解決時限)。如在化解調處礦農關系問題時,鎮委書記、鎮長及分管領導多次深入村寨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做好村民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發。因此沒有任何村民參與石菉銅業公司職工因關閉破產遺留問題計劃組織的“工農聯盟”大規模到省集體上訪的活動。同時積極為村民爭取合法權益,多方籌措資金,把生產生活用水難、沉陷房屋賠償等特急問題作為重點來解決,已有效地緩解了礦農關系緊張問題。

(二)抓早期,將矛盾糾紛化解于萌芽狀態?;馍鐣荜P鍵在于一個“早”字,早發現、早解決,防患于未然。*鎮建立健全以綜治辦、司法所、信訪辦和村級調解委員會為主的化解矛盾工作網絡,充分發揮各個層面的一線作用,隨時發現苗頭,掌握信息動態。去年5月9日,馬蘭村牛欄組村民150多人以石場污染為借口,到馬蘭石場企圖鬧事,一場村民與石場老板及石場工人的械斗即將開始。獲悉此事后,鎮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化解了矛盾糾紛,既維護了村民的合法權益,又促進了當地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抓防變,防止矛盾擴大與激化?;馍鐣芗m紛,如不從小抓起,將會留下嚴重的隱患,容易使矛盾擴大化,相應增加化解調處難度。*鎮抓好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如在春都溫泉建設初期,由于投資方與石田村委會及村民小組產生租用地糾紛,造成村民阻止進入水庫公路正常施工等惡性事件。鎮黨委、鎮政府為化解矛盾,維護投資方和農民群眾的正當權益,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全力支持,自始至終派出了得力領導和常駐工作組負責跟蹤協調服務。針對部分群眾的無理要求和過激行為,派駐工作組十多次召開相關人員會議,做足過細思想工作,并印發了《致石田村村民小組村民的一封公開信》。通過抓“防變”,有效防止了矛盾的進一步激化,確保春都溫泉順利施工建設,并在預定的時間內正常開張營業。

(四)抓教育,創造良好工作氛圍。在化解農村基層矛盾中,推進依法行政,鎮村干部職工和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學法、懂法、守法尤為重要。*鎮每年舉辦相關知識培訓班不少于3期,并把培訓對象擴大到全體鎮村干部、村民小組長,重點提高第一線干部化解農村基層矛盾的綜合素質。

二、該鎮當前尚存在的農村社會矛盾剖析

通過排查,目前*鎮也還存在急需解決的農村社會矛盾,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山林權屬糾紛和土地權屬糾紛;二是工業發展過程中的矛盾糾紛;三是農村耕地及宅基地糾紛。主要原因是:

(一)山林、土地權屬不清。自全面取消農業稅和落實山林權屬后,由于生產成本相應降低,農民群眾種植積極性提高從而更加珍惜山林土地,加上農村居民戶口遷移頻繁和1999年農村土地調整還存在不少問題,出現了“有人無田耕”等現象。同時,1983年山林權證發放工作不規范,造成很多山林權屬不清,因而相繼誘發了一系列土地權屬糾紛和山林權屬糾紛。

(二)有新發展必然有新矛盾產生。由于*鎮屬老工業基地,鎮內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相繼上馬了一批資源型企業。這些企業為當地帶來了新發展,但也不同程度地給周邊地區造成一定的污染,導致環境污染糾紛日益突出。如原石菉銅業公司與涉地村民之間的矛盾。

(三)部分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不強和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由于分辨能力不強,部分群眾仿效某些地方的群眾通過“聚眾鬧事上訪”維護權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不良思想認識。同時,一些村干部受經濟發展影響,情緒急躁,做群眾工作不冷靜,調解工作方式方法生硬,容易引發群眾不滿情緒。

三、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農村社會矛盾化解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依靠行政手段,處理承包糾紛。依法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和山村權屬證書。鎮級對尚未發證的農戶,應盡快進行調查核實,并填寫證書向農戶發放。市、鎮兩級政府均應加強對流轉糾紛的調解,充分發揮兩級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的作用,及時化解糾紛。糾正違法流轉行為。對在承包期內違法收回農民承包經營權,或未經農民同意,將其承包經營的土地長期出租或發包給其他人的行為,應當予以糾正。

(二)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要轉變政府職能,由“大政府、小社會”的模式向“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轉變,建立各種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利益的長效機制,維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要教育鎮村干部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切實解決農民群眾最盼、最想解決的事情,進一步融洽黨群、干群關系。

(三)明確責任,齊抓共管。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制定切實可行的預案。既要切實發揮好各級領導靠前指揮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村級調解組織的一線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堅持思想教育與法律手段并重。要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同時,對那些雖經多次教育但仍執迷不悟、一意孤行、以身試法的不法分子,依法依規進行處理,以此教育大多數群眾。

(五)抓發展促穩定。經濟協調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縮小貧富差距,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鎮要繼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產、高效、高值農業和品牌農業,突出抓好*桔、香蕉、蠶桑、南藥、蔬菜等五大支柱性產業的發展,使農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