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協會社會職能思考

時間:2022-04-09 08:38:00

導語:組織協會社會職能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協會社會職能思考

協會(學會)作為群眾性的社會團體組織,它是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產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行業社團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一大批協會、學會、商會以多種形式、不同宗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象一條條紐帶、一座座橋梁,將企業和國家政府聯結起來,促進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各類登記社會團體(民辦非法人企業)約300多家。這對于一個中等城市來說應該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確立協會的職能定位,優化協會的社會職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服務,是目前協會發展的新的課題。

(一)改革開給協會(學會)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般而言,社會團體的發展都是社會思想解放的產物。改革開放作為我國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生產工作積極性,同時給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不再拘于一種模式,一種格調,一類方法,一股力量。社會體制的多元化,經濟發展模式的多元化,成為一種趨勢。有利于改革開放,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東西,都應該承認其存在,并支持其發展,這是我國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最大成果。這種氣候和溫度給各類社會團體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我國的行業發展門類齊全,人才聚集,這是優勢。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領域里,諸如航空、醫藥、電子、生物、環境、化學、氣象等及其分支門類里,儲備了一大批卓著的人才,擁有一大批領先的科技成果。這種人才和成果是我們科學技術的寶貴資源。改革開放給這些資源注入了新的活力。發揮社會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發揮各種社會力量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為協會(學會)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成為激活各類協會(學會)發展的動力。

(二)協會的社會性決定了協會的社會職能

通常,協會是同一行業的各種社會力量(團體、個人)為同一宗旨而組織起來的社會組織。這是介于政府和企(事)業之間的一種組織機構,是中介組織形式。其性質不同于政府機構,也不同于經濟實體。協會(學會)的專業性和群眾性及其服務社會的宗旨決定了其職能的社會性。就是說,協會是利用其專業的技術優勢和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為社會服務的組織形式。因此,我們定位協會(學會)的職能的時候要注重其為社會服務的特征。就是說,其既不具有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也不可能象企業具有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創造利潤的職能。我們可以這樣說,協會的社會性使其具有近似于社會管理的職能,參與或直接影響某種社會活動;同時,又使其具有活動的有償性,通過有償服務,增加收入,使其具有自我發展的經濟支持。而這種有償性的社會職能,最終還是為社會服務為宗旨和目的,完全不同于以盈利(或者創造剩余價值)為目的經營性活動。

筆者認為,協會(學會)職能的社會性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在其一個專業領域內,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利用一切社會的力量和機制,調動一切資源來開展活動,可以不受其行政管理的限制,這是其職能的廣泛性;二是其不可能以帶有強制性的手段去管理(干預)社會活動,而只能作為一種補充去協助、補償、深化某種社會文化管理或科學技術發展,或者說,協會只能按照政府(國家)的法律法規去給企(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廣泛,更具有彈性的條件,這是其職能的服務性;三是這種介于行政強制和自主經營的中介服務,協會的社會職能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以優質的服務使滿足社會各方面的要求和認可,這種特征叫做職能的公正性。由于這些特征的存在,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協會的發展更加靈活和理性。

(三)在政府機構改革中找準協會發展的位置

這幾年,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在深入發展,職能改革是機構改革的關鍵。我們看到。宏觀強化,微觀搞活,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正在形成。為了強化行政監督力度,政府正在把那些不該管、不用管或者不好管的事情分割出來,簡政放權,搞活企業。在機構改革的過程中政府正在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發展中介機構,作為一種政府職能的補充。各類協會(學會)作為獨立的社會法人,充分地運用政府分離出來的咨詢、評價、認證、認定、審核、評估、監理、援助、普及等職能活動,搞活了中介機構,給企業創造了更寬松的發展環境。

協會審時度勢,一方面要創造條件,承接政府剝離的一部分社會職能,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服務企業,服務社會。這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化,會有更多的事情轉移給協會(學會)去做,協會要抓住時機,加強自身建設和發展,把要做的事情辦好。

(四)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行機制,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更好為社會經濟服務,這是協會職能的正確定位。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優化協會的社會職能,就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建立更好為社會經濟服務的運行機制。首先,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可以做,都要按照社會的需要,企業的需要,或者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去確定。只要社會需要的東西都要去建立,去發展,而且去做好。其次,協會(學會)的服務性職能要求協會(學會)在工作過程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為經濟發展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為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目的上至高無上的,而方法和手段是多樣性的,這一點是協會不同于政府職能的地方。這種靈活多樣的市場機制使協會(學會)發展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其三,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政府正在從既當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尷尬局面中擺脫出來。政府的主要職能是依法行政,制定和監督“游戲規劃”,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更加健全有序,而維持運動秩序,提高運動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則歷史地落在協會的肩上。事實證明,協會的這種只能作用,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

我們還要提出的是,目前我國協會在發展過程中碰到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國家政府應該賦予中介機構更多的職能,把協會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二是協會的社會性決定其不可能具有自負盈虧經濟實體的機制,政府應該在政策和經費上給協會(學會)更多的指導和扶持,使其健康正常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