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障礙及對策

時間:2022-05-14 08:30:00

導語: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障礙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障礙及對策

軟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也是管理部門素質及社會信譽的主要標志。隨著我縣經濟社會進程的加快,經濟體制和經濟方式的快速轉變,經濟發展軟環境成為區域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的集中體現越來越突出。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才能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創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產力。因此,進一步優化和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已成為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當前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障礙

近年來,我縣十分重視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采取積極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部門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機關工作作風、工作效率和辦事態度得到進一步好轉。如建立了政務大廳,開通了軟環境和招商引資投訴電話,暢通投訴渠道,加大了對“三亂”現象的整治力度,及時解決了一批“中梗阻”問題,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各部門軟環境發展還很不平衡,影響軟環境建設的障礙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上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一是有的部門缺乏對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對企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上急下不急”、“主要領導干部急,一般干部和公務員不急”的現象?!肮I不發展,撫松經濟就不能很好發展”的思想遠遠沒有得到解決。主要原因還存在部分人員素質低,特別是有的具體工作人員、辦事人員人為設置障礙,亂收費、亂罰款,發展經濟的意識沒有深入人心。二是一些部門只強調局部利益、部門利益,不顧全縣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個別部門職能定位嚴重偏差,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收費”。三是缺少新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意識。一些同志擺不正軟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二)體制上的深層次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是軟環境建設中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部門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緩慢。二是行政運行機制改革步伐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政府職能沒有發揮出來。

(三)服務意識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部門和單位沒有把職能定位在服務上,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二是一些部門和單位在服務方式上沒有創新意識,甚至仍然在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簡單的管理模式。三是個別公務人員素質差。有的不懂法,不依法行政,工作上主觀臆斷、盲目行事,想怎么辦就怎么辦,隨意性極大;有的以權謀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甚至知法犯法,不公正執法;有的業務素質不高,工作能力差,辦事效率低下。

二、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對策

(一)不斷深化思想教育,創造一流的意識環境。創新整治軟環境工作宣傳教育載體,開展“回頭看”和“自查自糾”的活動,引導各級干部群眾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執法形象,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完善方式方法,重點突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思維這個基本點,著力解決好全縣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軟環境意識淡薄,服務意識差的問題。同時,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整治軟環境的目的和意義,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樹立為企業發展的理念,變執法、管理、監督為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服務載體,營造親商、富商、安商、扶商良好環境。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造一流的政務環境。環境決定發展,政府創造環境。政府作為管理國家經濟、社會事務的執行機關,與企業和老百姓的關系最密切,在環境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我縣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已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政府在職能轉變上的任務仍很艱巨,必須把規范政府行為,提高行政效率作為投資軟環境建設的關鍵抓實抓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是轉變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要著力解決以審批代替管理的問題,改變部分行業中存在的“管理就是審批、審批就是收費”的現象。對不符合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原則、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以及實際上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行政審批,要堅決予以取消。要合理劃分和調整部門和崗位之間的行政審批職能,簡化程序,減少環節,加強和改善管理,強化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三)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創造一流的企業經營環境。要切實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管理。取消不合法收費,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區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公開收費內容和標準,簡化收費方式,增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透明度。加大對企業收費的監督、檢查力度,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對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超范圍收費以及以保證金、抵押金等方式變相收費等行為,要依法從嚴查處。應加強和完善公用事業價格管理,推行公用事業價格聽證制度,建立成本約束機制,降低水、電、燃料等價格。

(四)文明公正執法,創造一流的法治環境。行政執法隊伍及其人員作為行政執法的主體,能否依法行政,文明公正執法,在法治環境建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當前,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以罰代法、粗暴執法的現象依然存在,群眾對此反映比較強烈。因此,必須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塑造執法隊伍的良好形象。

(五)制定發展軟環境評估考核制度,形成軟環境建設的長效機制。投資軟環境建設是一個長期和動態提升的過程。制定發展軟環境評估考核辦法,可以避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短期性、難以持久的弊端,把它納入常規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有利于促進各部門改進作風,積極參與軟環境建設(劉新明解樂成)

當前影響我縣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障礙及對策

軟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也是管理部門素質及社會信譽的主要標志。隨著我縣經濟社會進程的加快,經濟體制和經濟方式的快速轉變,經濟發展軟環境成為區域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的集中體現越來越突出。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才能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創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產力。因此,進一步優化和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已成為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當前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障礙

近年來,我縣十分重視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采取積極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部門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機關工作作風、工作效率和辦事態度得到進一步好轉。如建立了政務大廳,開通了軟環境和招商引資投訴電話,暢通投訴渠道,加大了對“三亂”現象的整治力度,及時解決了一批“中梗阻”問題,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各部門軟環境發展還很不平衡,影響軟環境建設的障礙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上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一是有的部門缺乏對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對企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上急下不急”、“主要領導干部急,一般干部和公務員不急”的現象?!肮I不發展,撫松經濟就不能很好發展”的思想遠遠沒有得到解決。主要原因還存在部分人員素質低,特別是有的具體工作人員、辦事人員人為設置障礙,亂收費、亂罰款,發展經濟的意識沒有深入人心。二是一些部門只強調局部利益、部門利益,不顧全縣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個別部門職能定位嚴重偏差,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收費”。三是缺少新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意識。一些同志擺不正軟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二)體制上的深層次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是軟環境建設中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部門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緩慢。二是行政運行機制改革步伐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政府職能沒有發揮出來。

(三)服務意識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部門和單位沒有把職能定位在服務上,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二是一些部門和單位在服務方式上沒有創新意識,甚至仍然在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簡單的管理模式。三是個別公務人員素質差。有的不懂法,不依法行政,工作上主觀臆斷、盲目行事,想怎么辦就怎么辦,隨意性極大;有的以權謀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甚至知法犯法,不公正執法;有的業務素質不高,工作能力差,辦事效率低下。

二、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對策

(一)不斷深化思想教育,創造一流的意識環境。創新整治軟環境工作宣傳教育載體,開展“回頭看”和“自查自糾”的活動,引導各級干部群眾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執法形象,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完善方式方法,重點突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思維這個基本點,著力解決好全縣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軟環境意識淡薄,服務意識差的問題。同時,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整治軟環境的目的和意義,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樹立為企業發展的理念,變執法、管理、監督為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服務載體,營造親商、富商、安商、扶商良好環境。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造一流的政務環境。環境決定發展,政府創造環境。政府作為管理國家經濟、社會事務的執行機關,與企業和老百姓的關系最密切,在環境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我縣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已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政府在職能轉變上的任務仍很艱巨,必須把規范政府行為,提高行政效率作為投資軟環境建設的關鍵抓實抓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是轉變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要著力解決以審批代替管理的問題,改變部分行業中存在的“管理就是審批、審批就是收費”的現象。對不符合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原則、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以及實際上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行政審批,要堅決予以取消。要合理劃分和調整部門和崗位之間的行政審批職能,簡化程序,減少環節,加強和改善管理,強化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三)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創造一流的企業經營環境。要切實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管理。取消不合法收費,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區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公開收費內容和標準,簡化收費方式,增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透明度。加大對企業收費的監督、檢查力度,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對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超范圍收費以及以保證金、抵押金等方式變相收費等行為,要依法從嚴查處。應加強和完善公用事業價格管理,推行公用事業價格聽證制度,建立成本約束機制,降低水、電、燃料等價格。

(四)文明公正執法,創造一流的法治環境。行政執法隊伍及其人員作為行政執法的主體,能否依法行政,文明公正執法,在法治環境建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當前,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以罰代法、粗暴執法的現象依然存在,群眾對此反映比較強烈。因此,必須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塑造執法隊伍的良好形象。

(五)制定發展軟環境評估考核制度,形成軟環境建設的長效機制。投資軟環境建設是一個長期和動態提升的過程。制定發展軟環境評估考核辦法,可以避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短期性、難以持久的弊端,把它納入常規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有利于促進各部門改進作風,積極參與軟環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