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團干部隊伍狀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11:40:00

導語:村級團干部隊伍狀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團干部隊伍狀況調研報告

農村的稅費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的又一次重大革命,事關農村的發展與穩定,將會給農村社會帶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響。特別是20*年初我省出臺了《*省村級組織調整方案》,據此方案進行的村級組織換屆海選,對我省農村的村級組織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為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此次調查的背景情況

農村的稅費改革有利于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負擔的減輕。*確定了蛟河、德惠兩市作為試點縣份,于*年率先行實行稅費改革。試點縣通過實行“三取消一調整一改革”,完善相應配套改革等措施,保證了稅費改革的順利進行,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切實減輕并規范了農民負擔。減負是稅費改革的第一目標,通過改革基本實現了村村減、戶戶減,以稅的形式把農民負擔固定下來,并保持長期不變。蛟河市此次改革整體減負45%。二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農民負擔重,收費行為不規范,是激化矛盾、影響干群關系和農村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稅費改革把基層干部從收費催款中解脫出來,避免了磨擦和糾紛。三是完善了鄉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后鄉村財務實行統管,原來由鄉統籌開支的五項支出,納入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四是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革使農民生產成本下降,比較效益上升,重新煥發了生產熱情。

蛟河市和德惠市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成效是十分明顯的,對于農村的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也對相關領域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稅費改革后,原來由農民承擔的公共事業費轉由鄉鎮財政負擔,由于我省的多數鄉鎮財力不強,加之改革后收入大幅度減少,資金缺口大,試點鄉鎮憑借上級的轉移支付也不能全部解決缺口問題。由于沒錢,鄉鎮政府對一些公益事業如街道整修、公路建設等無力投資;中小學的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校舍維護缺乏經費,影響農村的教育;農村“五保四屬”的各種優撫時有拖欠,引起優撫對象的不滿;農民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取消之后,農村興修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將影響農業生產的基礎,進而影響農民收入的穩定和提高。

*是農村村級組織海選的發源地,也是農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的省份,為適應農村稅費改革,降低農村管理成本,提高村級管理效率,減輕農民負擔,省里要求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調整農村村級組織。具體要求為:一是合理確定村委會成員職數,我省規定為3--5人。二是村級組織成員實行交叉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享受固定補貼,其他村委會成員都兼職,享受誤工補貼。從各地實施的具體情況看,我省大部分縣都是按3個人配備村委會成員,少數人口基數大的村,村委會職數控制在5人。在20*年換屆選舉中,各地結合《*省村級組織調整方案》的規定,要求村委會選舉要有婦女和青年(30歲以下)作為候選人,參加村委會選舉。但實際情況差強人意,有的青年第一輪就被淘汰,有的村委會選舉結果沒有婦女委員。在此次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個別地方暴露出宗族、宗派、宗教勢力登臺亮相的情況,使得地方領導對此深感頭痛,負面影響隨之而來,村級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受到影響和削弱。

二、農村稅費改革對團干部的沖擊

在此次換屆選舉中,村級團組織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集中表現在團干部隊伍建設方面,主要表現為“四變”:

1、專變兼。即專職變兼職。改革前,蛟河市、德惠市村級團干部隊伍總體結構基本合理,大部分能夠發揮作用。蛟河市253個村中團干部空缺3名,占1.2%,專職團干部103名,占41.2%,兼職團干部一般只兼一職且以共青團工作為主,只有10%的村團干部身兼多職。改革后團支部書記大部分由其他村干部兼任,而且有一部分村不考慮是否有利于團的工作,盲目、隨意安排團干部。目前,蛟河市村團干部87.9%為兼職,且不以團的工作為主,兼職最少的1項,最多達4項。德惠市改革前有45名村團干部是專職,改革后100%是兼職。

2、小變大。即村團干部平均年齡上升。村干部職數減少,勢必出現一人兼多職的局面,《*省村級組織調整方案》中,團支部書記被確定為被兼職地位,也就是說在村班子成員確定后,由一名年齡相對較小的干部兼團支部書記,選拔團干部的必要性和針對性被忽視,導致團干部整體素質滑坡,年齡偏高。改革前,蛟河市村級團干部平均年齡30.4歲,改革后平均年齡34.2歲,其中30歲以下團干部85名,僅占34%;35歲以上的94名,占37.6%。德惠市30歲以下的村團支部書記17名,只占8%,35歲以上的村團支部書記占73.3%,有的村由40多歲的村干部負責團的工作,嚴重影響了團的工作開展。

3、高變低。即團干部工作熱情降低。村團支部是最基層的團組織,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與年齡有很大關系,年齡偏大的同志從事青年工作,缺乏熱情和干勁。從蛟河和德惠兩市團干部隊伍現狀看,團干部年齡結構很不合理,大齡團干部普遍沒有積極性,造成了團的工作在基層落實難度大,有一部分大齡兼職團干部有名無實,不做團的任何工作,如果長期下去,這些團組織必將名存實亡,對團的事業發展極為不利。

4、多變少。即工資收入減少。原來村團支部書記每年有比較固定的收入,德惠市99年以前團支部書記的工資是黨支部書記的80%,最高的年工資達到2500元。改革后,由于村里收入減少,兼職村干部是誤工補貼,所以訂的報酬非常低,每年兼職團支部書記收入基本上被確定為幾百元,最低為200元,如此低的報酬怎能調動團干部的積極性?因此,稅費改革后農村基層團組織和團干部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社會影響和作用發揮落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三、對目前現狀產生的原因分析

針對兩個試點縣(市)調查的實際情況,我們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政策原因。今年的村委會換屆選舉,是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的,具體實施方案中規定:村委會成員中應有婦女名額。沒有合理地規定班子成員的年齡結構。實際操作中,出現了有的地方選出的村委會成員平均年齡50多歲的情況?!按鍒F支部(總支)書記也可由符合這一職位要求和特點的村委會成員兼任”就成了一句空話。德惠市現有村團支部書記35歲以上的占73.3%的情況,原則上已經不符合對團干部的年齡要求,失去了做共青團工作的條件和基礎。

二是領導因素。在此次換屆選舉中,有些地方的黨政領導沒有對選拔青年人參加村委會選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對村委員會人員的年齡結構和人員構成進行很好的把握,造成有的村委會班子成員年齡結構不合理,村級班子的年齡偏大,不利于帶頭作用的發揮,不利于村里各項事業的發展,不利于年輕人的成長進步。特別是有的鄉鎮面對沒有年輕人進入村級班子的情況,對村團支部書記的人員安排沒有明確的意見和辦法,致使有的行政村團支部書記空缺,農村團的組織建設和青年工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和沖擊。

三是群眾因素。此次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有的地方農民群眾沒有出以公心,真正把那些為百姓辦事,年富力強的人選上來,而是論家族論勢力,把家族大勢力強的人選上來,特別是以前勤勤懇懇,工作認真負責,但在工作中得罪個別人的干部沒有當選,令領導困惑,更令當事人心酸。德惠市布海鎮岫巖村黨支部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歷經八年時間培養了一名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年輕后備干部,被鄉村兩級黨組織寄于厚望,在此次換屆選舉中落選,埋沒了一個優秀的青年人才。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思考

解決農村村級團組織的建設和人員配置問題,各級黨政組織要站在黨的事業是否后繼有人,團組織是為黨培養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團組織在農村村級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列入議事日程,高度重視,切實抓好。

一靠政策保證。此次村級組織換屆受到沖擊和影響的不僅是團干部,有的地方選出的村委會沒有女委員,沒有人從事婦女和計劃生育工作。因此,主管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明確規定職位任職條件,使村委會組成人員結構和比例合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各級黨政組織應從政策保證入手,規定農村村級組織必須選好配強團干部。中共蛟河市委在20*年25號文件《關于加強和改善共青團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農村稅費改革后,村兩委中至少有一名26歲以下成員負責團的工作,重點在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農村青年黨員中選拔村團支部書記?!边@對扭轉團干部配置的被動局面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靠領導重視。調查中得知,哪些地方領導重視團的工作,哪里團的干部配置問題就解決的好。德惠市布海鎮在此次村委會改選中,有3個村沒有年齡適合的村委會成員從事團的工作,鎮里決定在原有3個村委會委員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名額,從年輕人中選拔一個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人擔任團支部書記并進入村委會班子,工資由鎮里統一解決。

三靠能人帶動。近幾年,農村涌現出了一大批率先調整結構,產業有規模有效益的青年星火帶頭人,他們有思想有技術、會管理能致富,把這些青年能人中有政治熱情的人調動起來,作為農村團的工作的帶頭人,是選拔團干部的一條渠道。為了適應稅費改革的需要,青年能人當團支部書記可不占村干部職數,給予適當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是黨員的列席村黨支部會議,不是黨員的列席村民委員會會議,代表青年參政議政;從村經費或集體經濟收入中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體現組織的關懷。蛟河市新農鄉關門村團支部書記張利是養鹿大戶,不在乎村里是否給報酬,只想當好團支部書記,帶領村里年青人發展養鹿產業,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農村的稅費改革和村民委員會的換屆海選,給農村村級團組織建設帶來的巨大影響和沖擊,不能不引起我們各級共青團組織對農村團建的高度重視和認真思考。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社會大環境變化的外部原因,也有團組織內部的自身因素,但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利益機制的變化,特別是農村青年從業方式的變化是眾多因素中的主要原因。農村團員意識淡漠,團組織凝聚力下降,作用發揮不好或不發揮作用,是此次團組織和團干部地位受沖擊和影響的根本原因。正基于此,加強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各級團組織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方面要依托黨建帶團建;另一方面要依靠團員抓團建,運用利益機制,抓住服務環節,重新煥發鄉村兩級團組織的活力。要積極探索以農村青年的利益聯系為紐帶,推進農村團建的新路子,只要有利于團結教育青年,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有利于帶領青年發揮作用,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利于服務青年,滿足青年成才致富的要求,就可以多樣化地設置團的基層組織。要積極探索小城鎮團建,強鄉帶村,產業團建等農村團建模式,特別是村級組織要跳出和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劃觀念,因地制宜建立團組織,要繼續按照“團促產業、產業建團”的思路,積極推動產業建團、協會建團、聯合建團等團建新模式,切實抓好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