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組織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11:45:00

導語:經濟組織團建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組織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的建設,一直是我市共青團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經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還很不成熟,尚處于發展探索階段。認真地思考和回答為什么要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團的組織?怎么樣才能建立符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特點和需要的團的組織?如何發揮團組織作用等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一、深刻理解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的建設的重要意義

20*年*月,團中央在浙江省溫州市召開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現場推進會,會議重點解決了為什么要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團以及如何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團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可以由此認為,對于這項工作已經上下一心,不存在思想認識問題了呢?其實不然,早在*年,各級團組織就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擺上議事日程,但至今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沒有法規制度的約束,團建的成功率取決于企業經營者的認同程度等困難和問題固然存在,但歸根結底是來自于團干部思想認識方面的阻力。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來指導,對一項工作的認識水平,決定了其工作水平。所謂的“無為論”和“無用論”,嚴重地阻礙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的發展。

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的重要性,廣大團干部要反復領會,提高認識。首先,是黨的要求。十六大報告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市第四次黨代會對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了具體闡述,要“確保民營企業經營者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有聲譽、經濟上有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黨不能脫離工人階級而存在。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的新生力量的重要來源。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私營企業中的工人階級也逐步擴大。始終把包括廣大青工在內的廣大工人置于黨的領導之下,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繼續增加黨員數量,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其次,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的重要補充,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日益占據著重要地位。它吸引了大量從業人員,其中以青年為主體。維護廣大青年的權益,推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是團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加強團建是主要的載體和渠道。最后,是企業自身的需要。我國的私營企業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共青團作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優秀青年的群眾組織,進入私營企業是一種必然,私營企業員工主體是青年,他們的素質如何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未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對提高企業青工素質,凝聚青年力量,促進企業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積極組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團的組織

建團是基礎,是開展工作的第一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由于管理體制不同,建團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要“量體裁衣”,因地制宜。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團畢竟是一件新生事物,需要有一個認識過程、發展過程,要“量力而行”,逐步規范。任何“一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在實踐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黨建帶團建,巧借外力為我所用。在非公經濟組織團建工作中,要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工作原則,主動依靠黨的領導,自覺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非公經濟組織團的建設,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納入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的整體格局,要在黨建的帶領和帶動下推進團的建設,使黨的建設和團的建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已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緊緊依靠黨組織的核心力量建立團組織;在沒有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不等不靠,堅持屬地化原則,依靠所在地域主管黨組織的支持建立團的組織。

2、發揮外圍組織優勢,爭取經營者的認同和幫助。非公企業經營者的重視和支持,是團建工作能否正常開展的決定性因素。青聯、青企協等團的外圍組織,匯聚了大批企業界的名流精英,他們對共青團有著深厚的感情,是團組織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力量。在委員、會員單位開展建團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同時,通過青聯、青企協組織,可以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經營者,建立良好的交流與合作,為今后開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明確和理順隸屬關系,一級帶著一級干。符合實際、運轉順暢的隸屬關系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的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保證,在具體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除規模較大的可由縣(市、區)團委負責組建,并隸屬于團縣(市、區)委外,主要以街道、鄉鎮團委為核心,負責所屬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為此應進一步協調配齊配強街道、鄉鎮團干部,使工作有人負責、落到實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在起步階段,基層團組織在人員、精力、經驗等方面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團的各級領導機關應投入精力,給予適當傾斜。同時,對尚未建立團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明確其歸屬,納入幫助建立組織,指導開展活動的管理范疇。

4、建立完善規章制度,保證團的工作良性發展。在工作中應立足于實際,確立工作目標和進度,堅持成熟一個、組建一個、鞏固一個,把握“建團與團建”并舉的原則。開展民營企業團的工作時,順應發展的趨勢,不局限企業這個小圈子,搭建企業與社會互助的橋梁,增強團組織的生命力。真正做到建一個、活一個、帶一片。團的組織建立后,要把團的各項活動規范化、制度化,避免團的組織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三、充分發揮團組織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基礎在建,重在發揮作用。要牢固樹立以作為求地位的思想,把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用實際行動爭取企業經營者和廣大團員青年的支持與擁護。對于多年來企業共青團工作中的一些好的作法和經驗,可以借鑒,但不可以照抄照搬。究其原因,除了所處環境和工作對象的心態不同外,關鍵取決于經營者的認識程度。有的經營者是從黨政機關下?;驀筠D制后改變身份的,對團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他們把個別務虛的活動當成團的普遍現象,對團組織有抵觸情緒;有的經營者白手起家,一心追求利潤,缺少政治責任感,認為團組織可有可無,只能添亂,不能幫忙。在這種情況下,團組織要打開工作局面,立穩腳跟,必須以超常規的工作思路和活動方式,取得經營者的信任和支持。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要以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為主要內容,活動方式要以“小型、業余”為主,就是要抓住重點,突出主題,化整為零,長期堅持,務求實效。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團組織可以發揮作用的點面很多,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團的活動:

1、提高青工隊伍整體素質,實施青年素質工程。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的人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招聘人員很多來自于農村,文化素質偏低,工作之余的管理也頗讓非公企業經營者費心。團組織利用業余時間把團員青年組織起來,學習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既能得到企業經營者的認可,為企業發展增添后勁,又滿足了青年求知、上進的需要。

2、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實施青年建功工程。非公企業經營者最關心的問題是企業發展的問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圍繞企業增收創效開展活動,是團組織工作的中心,是團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團的組織要強化大局觀念,主動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要教育和引導團員青年樹立主人翁責任感,以廠為家,開展增收節支、收舊利廢、獻計獻策等活動,為企業發展貢獻聰明才智。要教育青年愛崗敬業,鼓勵青年崗位成才,勇于擔負危難險重任務,做推動企業發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

3、提高企業文化建設水平,實施青年形象工程。企業文化是企業得以發展的內在動力。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創新意識,擅于接受新鮮事物,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中堅力量。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聯系青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服務青年的過程中,團組織要營造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的良好氛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要以先進的管理思想、科學的經營理念教育青年,做企業文化的忠實擁護者和率先踐行者。要培養樹立青年典型,處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昂揚的精神面貌、踏實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團隊形象帶動企業文化的發展。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有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希望得到社會認同的內在需要。團組織要做好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做企業形象的代言人,通過組織團員青年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形式,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在這項工作的發展期和成熟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不同的要求。任何探索和實踐都是有益的,都會為我們鋪平前進的道路,最終開創團的工作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