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畜牧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8 05:19:00
導語:統計局畜牧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去年畜牧業生產呈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全市畜牧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畜禽產品產量全面增長,畜禽存出欄穩中有增。據統計:20*年全市牧業產值49.46億元(按90不變價),增長2.1%,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9.05%,比上年提高了1.32個百分點。
一、*市畜牧業發展的現狀
20*年,*市畜牧業工作的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注重提高畜產品質量和效益,在積極推進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穩定畜產品總量以及發展市場需要的優質特種禽方面進行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畜牧業生產在上年增產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畜禽產品產量全面增長。20*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07990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3.3%;奶類總產量263483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5%;禽蛋產量1*45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1.4%。
生豬生產保持較快增長,羊反彈增長,牛和家禽穩定增長。20*年末,全市生豬存欄73.27萬頭,比去年同期增長13.9%。其中能繁殖的母豬9.01萬頭,同比增長10%;生豬出欄103萬頭,比去年同期增長15.1%。豬肉產量達77863噸,同比增長18.6%;羊在去年下降的情況下恢復增長,全市羊存欄15.65萬只,比去年同期增長6.9%。出欄13.16萬只,比去年同期增長3.1%;牛和家禽年末存欄分別為9.09萬頭、1252.82萬只,同比增長4.3%和26.5%。出欄分別為3.95萬頭和1696.1萬只,同比增長2.4%和9.4%
總體來說,*市畜牧業還處于一般的發展水平,生產方式還是以散養為主,規模飼養偏小,生產效率低,與世界畜牧業發達國家的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35%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影響我市畜牧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人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1987年*人均GDP為1480元,20*年已達到70749元,年平均遞增20.22%,遠高于發達國家同期的年遞增速度。1987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013和739元,20*年分別增加到18536.8元和8495.42元,年平均遞增率達到14.8%和12.3%。
二是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餐飲業快速發展、社會集團消費不斷增長促使畜禽產品市場需求日益增長。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人均肉、蛋、奶消費量不斷增加。1998年,*城市、農村居民人均購買肉、禽、蛋、奶及其制品金額分別為399.7元和129.96元,到20*年,分別達到898.77元和297.67元,十年分別翻了2.25倍和2.3倍。20*年全市餐飲業零售總額達516746萬元,比1998年的176377萬元,增長了近3倍。全社會畜產品消費量的增加,客觀上拉動了畜牧業的發展。
三是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在堅持市場導向的前提下,重視政策對產業發展的扶持和引導作用,先后出臺了母豬補貼、奶牛補貼、生豬保險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市每頭能繁母豬年補貼100元,每頭優質后備奶牛年補貼500元。20*年全市享受補貼的母豬102888頭,發放補貼資金1028.25萬元,大大激發了農民養殖的積極性。
三、制約我市畜牧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一)農村信息技術服務網絡不夠健全,農業技術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目前,農民在生產前簽訂購銷合同的不多,多是先生產產品,再尋找收購者,缺乏必要的市場信息,無法把握市場的最新動態,導致盲目生產,加大了養殖風險。據第二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年*農村農業技術人員為1700人,其中:具有初級職稱的900人、占53%,具有中、高級職稱的800人,占47%。平均3個村不到兩個農業技術人員?,F有技術人員和管理水平,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二)養殖業的比較效益低下,不少農民放棄養殖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快速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價格大幅上揚,一個勞動力的短工價格每天都30—50元。以養豬為例:隨著養豬成本的不斷上升,一般農戶家庭散養一頭豬不計算養殖風險,僅可賺50—100元/頭(仔豬自繁自養可賺100-200元),時間需要4個多月,養一頭豬不如打一兩天工。農民從比較效益中,看到養豬的比較收益太低。規模養殖雖有效益,但要投入資金、場地、技術,許多農民力所不能及,而且養殖風險較大,無奈不得不放棄養殖。
(三)畜牧業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隱患依然存在。由于目前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到位,防疫隊伍依然不穩,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將對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同時,畜牧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質量安全隱患還很多,制售假冒偽劣獸用生物制品、非法經營獸藥飼料、非法使用違禁藥物等情況時有發生。
(四)畜牧業的資源不豐富,發展空間受限。*人多地少,人均資源占有率低,畜牧資源特別是土地、飼料資源逐漸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發展畜牧生產的飼料原料很大程度上依靠購買,致使生產成本加大。另外,畜牧規模養殖用地,面臨土地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擠壓。
四、對加快我市畜牧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適應畜牧業發展的農民合作組織,提高政策機制支持力度。從實際出發,初步建立“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經紀人+農戶”的畜牧業經營模式,把分散的農民集中起來,通過公司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專業化服務,提高農民在市場上的抗風險能力。有條件的農民,各級政府要給予政策與資金支持,鼓勵他們建立以農民為主體的,適應畜牧業發展的農民合作組織。并逐步向畜禽加工生產、銷售、加工服務和供應服務等方面發展,讓農民自主發揮作用,把畜牧業生產的產、供、銷緊密的連接起來,成為畜牧業產業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積極推進規模養殖,發展設施畜牧業和生態農業,提高畜牧產業化程度。要積極將發展畜牧業規?;a作為實現技術與畜牧產品相結合,提高畜牧產業生產水平和組織水平,轉變畜牧生產方式的有效手段。要積極扶持和引導農戶改革兼營兼業的習慣,向專業化飼養方向轉變,引導農民選擇規模經營要適度,要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盡快降低散養比重,利用專業戶發展和養殖產業集聚,推動建成更多專業村和專業鄉,有條件的地區要發展設施畜牧業和生態農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模式,促進安全生產、清潔生產、標準化生產,有利于產品全年均衡供應市場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畜牧產業化程度,有效推動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三)以市場為導向,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提高市場拓展與產業聚集能力。要實現畜牧業有效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依托市場主體,走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道路。加快發展種畜禽、飼料、獸藥、畜禽產品加工等畜牧業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和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實現畜牧業從單純的飼養環節向生產、加工、儲藏、保鮮、流通等后續環節拓展。鼓勵企業到主產區投資建設一批“菜籃子”直供基地;加快建設適度規模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確保養殖總量穩步提高。
(四)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創業。只有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才能拓展農民就地就業、創業的路徑,提高*農村畜牧業的專業化程度和農民增收的支撐力。通過國家政策扶持和重點工程,有計劃地加大農民職業培訓的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科技水平,要特別重視與養殖項目配套的崗前培訓,對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上一篇:教育精神文明建設論文
- 下一篇:統計局就業形勢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