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經濟發展的探討

時間:2022-05-22 02:23:00

導語:地稅局經濟發展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稅局經濟發展的探討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經濟圈發展規劃》,提出了“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內聚外聯、輻射周邊”的總體戰略,成為推動江西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進賢縣地處鄱陽湖畔,境內的軍山湖、青嵐湖、金溪湖等湖泊即是鄱陽湖的子湖,有水面70多萬畝,耕地面積4萬多公頌,沿湖有11個鄉鎮,400多個自然村。湖區水面遼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魚米之鄉聞名遐邇。

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進賢縣加快了經濟發展的步伐,尤其是工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醫療器械、鋼架結構、禮花煙火、文化用品、食品加工呈現了產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的強大優勢。農業生產也邁開了可喜的步伐,水稻、小麥、大豆、芝麻等農產品,大閘蟹、黃鱔等特種水產品,食用菌菇等綠色食品,種養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大幅增長。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農業生產低于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湖區經濟建設落后于南邊鄉鎮的經濟建設,湖區農民收入偏低,大量農村勞力外流等問題。這次環湖經濟發展規劃的實施,對于加快湖區生產的發展,振興北邊鄉鎮的經濟,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對于如何促進湖區經濟發展,筆者談點膚淺的認識。

一、利用政策導向,加大招商力度。進賢的湖泊,水質清澈,無任何污染,是極其寶貴的淡水資源。因此,對湖區的開發應該遵循生態環境保護第一的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觀。湖區的開發應該把握發揮淡水資源優勢,以農林果業、水產養殖業、生態旅游業、餐飲服務業融為一體,相互依托,共同發展。應樹立大產業、高科技、生產加工營銷一體化的理念,制訂長達規劃,逐漸做大做強。

湖區開發投資大,時間長。地方政府在實施規劃,招商引資的時候,必須堅持環保原則,重點招引上述四種產業,堅決杜絕那些污染環境、高能耗、低產出的企業入境。根據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應轉變過去的招商觀念,變廣招廣引為選商選資,變政策優惠為資源吸引,變項目招商為產業招商,把那些目光遠大,資金雄厚,科技含量高,財稅貢獻大,資產增量快的大形企業招引進來。

二、開發生態旅游,帶動第三產業。進賢的軍山湖水面32萬畝,是全國縣域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湖岸淺長達200余公里,山青水秀,風光秀麗。湖區內還有明代晝錦坊等一批全國全省重點保護文物,人文資源十分豐富,具有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旅游開發可以分期分批進行。第一步是設計好游覽線路,做好基礎性工作,利用現有景點開展旅游活動,加強宣傳,打開局面。第二步是修繕增添一批景點,漸逐完善旅游服務設施,擴大景區,延長游覽路線。第三步是加大投資,建設一批特色項目。如:湖區渡假村、五星級酒店、生態夏令營、夏日游泳娛樂場等等。實行邊開發,邊受益,滾動發展。進賢湖區的水產品品種眾多,味道鮮美,軍山湖大閘蟹名聲遠揚。在旅游項目的推動下,湖區應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建好公路,美化鄉村,開辦種養示范園、生態果園、水上樂園、農家旅館等特色項目,形成湖區建設一體化,項目開發多元化,企業壯大,財政受益,農民增收的良好態勢。

三、壯大民營企業,培育支柱產業。湖區開發項目多,范圍廣,適宜民營企業參與。如今民營企業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面啟動了軍山湖水產養殖項目。湖區的整體開發還需要大家的參與。當前湖區民營企業存在融資難、人才缺、發展緩慢等問題。縣鄉領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從根本上克服“重引進,輕幫扶”的觀念,高度重視對企業的幫扶工作。應在招商引資考核中,由單純的指標數字的考核轉變為實際成效的考核,把地方創稅,農民增收,企業壯大等因素列入考核范圍。通過引進融資擔保公司、提高科技人才待遇、維護好社會治安、加大督查力度等措施,為企業排難解憂。進賢縣的工業支柱產業優勢明顯,軍山湖清水大閘蟹作為特種水產養殖的龍頭,正在培育之中,品牌優勢日益突顯。根據全球對農產品的需求,湖區應抓住機遇,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種植面積,同時著力打造糧食、芝麻、大豆、棉花、花生等農產品優質品牌。進行農產品深加工,擴大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做好綠色食品生態農業這篇文章。

四、貫徹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賢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稅收、土地、收費和獎勵優惠政策,對外商有一定的吸引力,關鍵是要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如今,國家已經免征了農林特產稅,農業稅,對農民種糧還給予補貼,我們要充分宣傳利用好這一優惠政策,鼓勵湖區農民擴大種植面積,選種優良品種,利用湖區水網密布的特點,廣泛開展水產養殖,開辟增收渠道。作為地稅部門來講,應認真貫徹執行省局支持全民創業100條、市局大力支持全民創業加速實現富民強市30條新舉措,深入開展“三個服務”主強教育活動,落實好高新科技、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涉農方面的各項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地稅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涵,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延時服務、提醒服務、預約服務,不斷優化“一窗式”、“一站式”服務。定期為納稅企業舉辦稅收法規、財務會計培訓班,使納稅人及時了解國家最新頒發的稅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