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農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3 05:53:00

導語:企業農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農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農業產業化的核心是龍頭企業。進入20*年來,*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較快,目前已達17家,像天玉科技有限公司、中糧屯河*番茄制品分公司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增收,擴充了農村經濟總量,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但是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龍頭”效應還不明顯,龍頭企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龍頭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步顯現

1、推動了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市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番茄、玉米、棉花、畜牧為主的特色產業逐步成為支撐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龍頭產業,提高了農民經濟效益。

2、增強了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市場風險中,龍頭企業起到“減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合同,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堅定產業發展的信心。

3、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運用。龍頭企業在自身發展中注重科技更新,帶動了產業發展中的科技推廣運用。

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龍頭企業規模小,“龍頭”功能不強。我市雖然有一批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但是產值都在1000萬元以下,企業個體規模小、產業結構不合理,肉類等畜產品加工企業缺乏,作為龍頭企業所應具備的引導生產的功能,占領市場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開發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務功能、聯結農戶的帶動功能不強。

2、品牌效應不明顯。目前,*市雖有少數幾家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注冊了產品商標,并打造出了系列農產品品牌。但這些品牌大部分只在我市及周邊有一定名氣,域外市場知名度不高,未能打造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品牌。

3、基地建設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我市農業資源十分豐富。但總體來看,企業與基地農戶的聯結缺乏合理的有效機制,基地與企業沒有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系,雙方義務和權利不明確,企業與基地的聯結和合作顯得十分松散,企業和農戶未獲得較大利益。

4、農產品市場份額較小。由于*市農產品加工規模小,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難以取得大的市場份額。

三、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建議

推動*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應立足*市農業資源和企業現狀的實際,堅持以“發展與提高并重”原則,對畜產品加工業以發展為主,對棉花、番茄、玉米產業應以壯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檔次為主。

(一)制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規劃。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強為原則,按產業分類明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短期、中期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扶持現有龍頭企業發展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制定*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規劃。

(二)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加強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市不少龍頭企業的產品難以進入國內外市場,這是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因此,一是加快標準體制建設,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企業產品標準,并力爭通過相關質量體系認證。二是加快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建設安全、優質農產品基地。三是實行準入制度,從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面制定標準,嚴格控制新上同類產品加工企業,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龍頭企業的發展與引進外商投資同等對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財稅政策上扶持。二是在貸款政策上扶持。三是在投資政策上支持龍頭企業。四是在外經外貿政策上扶持龍頭企業。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六是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

(四)建立健全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利益機制和經營機制。為保證龍頭企業獲取穩定的原料和貨源,解決企業與生產基地、農戶之間松散的不穩定的單獨買賣關系問題,要以經濟利益為紐帶,把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一是龍頭企業可以通過幫助改善生產基地的生產條件、發放預付定金、貼息貸款、生產扶持金,提供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包銷產品部分利潤返還等多種途徑,扶持原料基地和農戶的生產。二是通過政府補一點、龍頭企業拿一點、從基地農戶的銷售收入中提一點籌資渠道,建立風險基金,搞好自我保護。

(五)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品牌效應。實施品牌戰略,要以宣傳開路、質量取勝。要依靠科技創新,建立強有力的科技研發體系。加強技術引進、科技攻關,致力于多角度、深層次開發生產,提高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強品牌炒作。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戶外廣告等宣傳媒介,積極對外推薦和宣傳,企業要借助烏洽會等各種宣傳平臺,擴大產品宣傳面,提高*市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