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支書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1 03:29:00

導語:團支書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團支書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行政村團支部書記是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領頭雁”,對推進新時期下共青團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強村團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縣通元鎮團委對鎮村級團支部書記隊伍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設想。

一、村團支部書記隊伍的現狀分析

*縣通元鎮下轄14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配備了一名團支部書記和兩名團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都是由進入村班子的人員所擔任。從大部分團支部書記的工作情況來看,基本能夠完成鎮團委布置的相關工作,但是也有少數團支部負責人對共青團工作的新要求表現出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團支部書記年齡偏大,創新意識不強。據統計,全鎮14名村團支部書記中,28歲以下的僅3人,占21.4%;28—35歲的有5人,占35.7%;35—40歲的有4人,占28.6%;40歲以上的有2人,占14.3%。面對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新變化,一些年齡偏大的村團支部書記在思想觀念上不能及時更新,不能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缺乏創新思維、開放意識和對團工作的激情。

2、團支部書記文化偏低,綜合素質不高。據統計,全鎮14名村團支部書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的有1人,占7.1%;高中文化(含中專)的有8人,占57.1%;大專學歷的有5人,占35.8%,但是其中只有2人是全日制高等院校畢業的。文化水平的偏低,造成部分村團支部書記政策理論水平不高,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3、團支部書記條線過多,作用發揮不大。由于村團支部書記是由進入村班子的人員所擔任,因此都身兼數職,如兼任民兵連長、統計等等,最多的一人身兼民兵、民政、慈善等九職。多條線的工作使他們真正花在團工作上的時間很少,普遍對團工作缺乏熱情,被動應付。

二、村團支部書記隊伍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人才外流,缺少年輕干部。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價值取向的變化,農村的年輕人才紛紛走向城市,幾乎很少有人愿意扎根農村這塊土壤。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和婦女兒童,致使年輕有才干的農村干部人選偏少。

2、缺乏系統培訓,素質提高不快。雖然近幾年上級部門比較重視干部培訓工作,但是對村干部的培訓重心還是放在村主要負責人身上,對村團支部書記的培訓較少。在培訓內容上,比較注重業務知識培訓,缺乏政治理論、能力素質的培訓,實用化傾向的培訓使得村團支部書記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不快。

3、村班子職數少,條線分工較多。我鎮14個行政村中,村干部職數最多的村為7人,最少的只有4人,而就是這些人,要分擔包括農業、土管、衛生……等近33項工作,因此每人必須多頭兼職。而團支部這項工作,在農村的各項工作中相對屬于不被重視的“弱勢工作”,因此使得部分兼職的村團支部書記被動應付。

三、探索由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團工作

針對村團支部書記隊伍中存在的問題,鎮團委認為由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團工作,既能化解存在的諸多矛盾,又有利于推進村級共青團事業的發展。

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團工作的具體設想:一是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不能正常開展團工作的村團支部書記進行調整,由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團支部副書記,全面主持村級團工作。二是對作用發揮較好,但是由于條線過多工作任務比較繁重的村團支部書記,鼓勵其繼續任職,安排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團支部書記助理,協助管理團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適應后,逐步全面接手。

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團工作的預期成效:1、大學生“村官”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能結合自己的學識和農村工作的實際,提出有利于團工作發展的新觀點、新方法,并以他們的青春朝氣為團工作帶來新氣象。2、大學生“村官”頭腦活躍,朝氣蓬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富有創新意識,能夠通過電子郵箱、QQ等現代化工具與廣大青年暢通交流,加強團支部和普通團員的聯系與互動,進一步增強農村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3、大學生“村官”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由“村官”擔任村級團工作能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工作熱情,使他們從原本的“打雜”角色迅速溶入工作角色,在廣闊農村天地里,發揮聰明才智,實現自身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