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4 04:55:00

導語: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按照省、市、區委的統一安排,我區從*月上旬開始,到*月份,在全區黨員中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茖W發展觀是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用科學發展觀這一重要戰略思想武裝全體黨員干部的頭腦,對于推進*譜區各項事業科學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也是我們抓好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根據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方案,著力抓好學習調研,本人通過圍繞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開展學習調研感到,近幾年來,我區街道、社區為搞好城市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街道、社區形成了工作聯動格局。

一、管理體制改革的現狀

各街道、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市、區關于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根據工作方案,加強了領導,制定了工作措施,著力開展了各項工作。

1、街道、社區職能進一步整合

根據改革方案要求,街道、社區對各自職能進行了梳理,對有關機構進行了整合,街道內設機構改為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計生辦公室、財政所(新增)、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城市綜合管理辦公室(新增)共7個辦公室,對每個辦公室的職責都進行了明確規定。街道下屬社區管理中心(社會事務受理中心)、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市容所、街道綜合執法中心(新增),通過改革,使街道新增了協稅、護稅,城市綜合管理,城市綜合管理執法等工作職能,進一步做大做實了街道,擴充了街道職能。同時,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理順了街道與駐區單位的關系,派出所按照街道行政區劃,按“一街一所”設置,派出所負責人兼任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工商部門在街道設立了分局,與街道建立了一一對應的工作關系,稅務部門的分局或科室也與街道建立了一一對應的工作關系。

在社區管理體制改革中,進一步明確了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單位的職能,理順和規范了各組織之間的關系,逐步建立起了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四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對社區工作實行了“準入”制度。對有關單位向社區亂下指標、亂壓任務進行了約束,減輕了社區的負擔。還不斷提高了社區干部的待遇,進一步增強了社區干部的積極性。

同時,街道也積極爭取有關單位支持,共同加強社區建設,如洪都街道通過與洪都集團協商,解決了五個社區的辦公用房和服務用房;三店街道、徐坊街道、京山街道通過與房地產開發商協商,也解決了部分社區的“兩房”問題。通過資源共享、共駐共建,充分調動了轄區內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參與社區建設,使共駐共建的內容不斷深化。

2、“四化”管理體制逐步形成

各街道及相關單位積極圍繞“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管理要求,切實推進了工作。

(1)構建了工作網絡,按照構建“六級網絡”的要求,重點加強了對黨小組長、樓棟長、居民骨干的建設,建立了《樓棟黨員責任區制度》、《樓棟黨員聯系戶制度》等。徐坊街道對社區工作站實行“劃片包戶、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對工作站人員進行劃片包戶。為加強社區居委會、工作站與樓棟長、黨小組長的聯系,還制定了社區干部劃片包戶責任制、樓棟長、黨小組長工作制度,為社區干部和樓棟長配備了民情日記手冊。岱山街道按照民主程序選聘了樓棟黨小組長、樓棟長、健全了社區工作研討會、社區主任例會和樓棟長聯系會制度,加強了對社區工作者、居民骨干、社區志愿者的培訓,提高了他們的服務水平。

(2)推進了“數字化”建設,各街道以社區為塊,以樓棟為單元,對各類數據進行了全面摸底,形成了各種工作臺賬,并進行了歸檔管理。徐坊采取了“層層包戶、分級匯總”的方式,要求街辦分管領導要掌握總的臺帳,掛點干部要掌握社區的總臺帳,社區工作站站長、副站長要掌握本社區的總臺帳,并掌握本職工作臺帳;社區干事要掌握本片區的總臺帳和自身工作臺帳,樓棟長、黨小組長要掌握本樓棟的臺帳。

(3)加強了“信息化”建設,街道加強了工作信息的上下溝通,建立了相關工作制度,使居民反映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和反饋。街辦采取了“領導、干部掛社區,社區干部劃片包戶,樓棟、黨小組長包樓”的形式,使上級的工作任務和信息能夠及時傳達,下情能夠及時反饋。樓棟長、黨小組長要掌握本樓棟居民、黨員的基本情況,及時了解和掌握居民、黨員的意見和建議,至少每天要走訪一戶居民、黨員家庭,至少每周要向社區匯報一次情況。

(4)進一步完善了“人性化”建設,按照整體、全面、快捷高效的思路,著力打造了全方位、一門式服務的社會事務受理中心。設有城建環保、衛生防疫、房管物管、勞動保障、城市低保、法律服務、計劃生育七個服務窗口。加強了街道綜合協調辦事能力,方便了群眾辦事。中心辦公人員做到掛牌上崗、熱情服務,文明用語、舉止端莊。并制定了各窗口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制定了《社會事務受理中心工作職責》、《社會事務投訴受理單》等,對接受群眾投訴窗口工作人員實行AB崗制度。為加強轄區占道攤點整治力度,城管執法中隊實行了錯時工作,以保證重點時段、重點部位整治工作的到位。

二、存在的問題

1、社會事務受理中心作用不夠突出?!耙徽臼健狈展ぷ髌脚_并未真正建立起來,城建環保、房管、衛生防疫等職能部門的人員不能按要求到位。社會事務受理中心協調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多個部門的問題能力有限,為轄區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零距離”服務還存在差距;同時群眾對中心認知程度不高,遇到問題仍習慣向社區或職能部門,甚至新聞媒體反映,也不利于社會事務受理中心功能的健全。

2、街道一級準財政不夠完善。一是街道干部財稅知識比較欠缺。尤其缺乏協稅護稅等方面的知識。雖然有關部門組織了一些培訓,但街道干部財稅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二是街道財力不夠壯大。沒有足夠的財力真正為民辦實事。三是小額稅種征收難。街道缺乏有效的催繳手段,致使征收比較困難。

3、“四位一體”管理模式不夠完善。目前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初步形成了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物業管理單位和業主委員會“四位一體”的管理格局,但整個管理模式還處于起步階段,發揮作用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業管理進展緩慢。老城區困難居民集中,基礎設施落后,大部分為開放式樓房,缺乏組建業主委員會,推行物業管理的條件。二是部分有條件進駐了物業管理單位的小區,由于業主與物業的關系不和諧,使他們不能和諧共處。

4、“四化”管理體系不夠健全。一是五、六級網絡作用還不夠突出。有些樓棟長、片長的人選是由街道或社區指定,工作中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社區的居民骨干、黨員戶、文明戶作用發揮有限;二是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區、街、居三級尚未實現網絡信息共享,大部分社區都沒有進入區域網,大量材料、信息仍靠人工收集、整理和傳輸,工作效率不高,重復勞動多;工作準入制沒有很好落實,有部分部門仍不通過準入制給街道、社區下達工作任務,造成街道、社區工作量增大。三是數字化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各街道社區都已經配備了電腦,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數據軟件管理,數據處理大多采用人工方式,沒有充分發揮電腦的作用。

三、意見和建議

1、強化社會事務受理中心功能

完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辦公場所,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并賦予中心對交辦事項的監督權和評價權,推動群眾反映問題的盡快解決。部門應加強對專業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一站式”服務平臺不流于形式。

2、做大做強街道一級準財政

要進一步健全財政所工作制度,特別是預、決算制度,使財政所工作盡快走上規范化軌道。要廣開財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協稅護稅,著力在壯大街道稅基上下功夫,在培植引進納稅大戶和穩定納稅企業上下功夫,在防止跑冒滴漏上下功夫;在小額稅種征收上,賦予街道更多征管手段,建立街道與稅務部門的執法聯動機制,提高街道征管能力。要合理界定街道事權和財權關系,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條件下,增加街道稅收分成范圍和比例,增強街道財力,減輕街道的經濟壓力。

3、完善社區民主管理體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社區評議會、協調會、聽證會制度,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評議會承諾制、協調會責任制、聽證會公示制等制度,使城市管理機制在多方監督、多方參與下逐步完善,形成長效管理合力。二是強化居民自治管理。以建立居民自治委員會(小組)為主要抓手,由房管部門牽頭,逐步解決新老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

4、進一步健全“四化”城市管理體系

一是完善“網絡化”??v向上:針對居民群眾,形成街道、社區、居民自治(業主)委員會、樓棟長、單元長、黨員戶(文明戶)的縱向管理網絡;針對已成立黨組織的駐地單位,形成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的縱向議事網絡;針對還未成立黨組織的駐地單位,形成街道、社區共建聯席會的縱向議事網絡。橫向上:通過黨建聯席會加強與已建立了黨組織的駐地單位的聯系;通過共建聯席會加強與未建立黨組織的駐地單位的聯系;通過建立街道商會分會加強與駐區非公經濟組織之間的聯系;通過部門與街道、社區工作例會加強街道、社區部門之間的聯系。二是完善“數字化”。加強數字化基礎建設,分門別類完善數據庫、建立工作臺帳,加快開發街道社區數字化管理軟件,實現數據的動態管理。三是推進“信息化”。加快推進區、街、居三級網絡建設,實現全區范圍內信息資源網上采集、交換和共享;加大社區服務網絡平臺建設力度,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便民、利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