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推進科學發展的主導作用

時間:2022-06-06 05:18:00

導語:黨委推進科學發展的主導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推進科學發展的主導作用

近年來,中共*省*市*區委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科學發展、選拔使用干部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較好地發揮了地方黨委推進科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一、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干部頭腦

把干部隊伍思想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加強理論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和實踐培養鍛煉,使各級領導干部把謀事的思路、干事的熱情統一起來,具體落實到科學發展的實踐中。一是加強理論武裝,增強發展意識。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區委理論中心組的帶頭作用,利用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培訓教育與自我學習相結合、調查研究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等方式,組織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抓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學習,使各級領導干部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得到深化,進一步增強了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把思想統一到想發展、謀發展、促發展上來。二是突出能力建設,提高發展本領。按照中央關于大規模培訓干部、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要求,積極創新學習方式,突出抓好市場經濟、外經外貿、現代科技、金融工商、法律法規等知識的教育培訓。同時,堅持把實踐鍛煉作為干部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積極組織廣大干部投身經濟建設第一線,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自20*年以來,分別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上級經濟、科技部門跟班學習,到市委組織部等市直部門掛職學習,到鄉鎮黨委、政府掛職副書記、副鎮長,到農村重點幫扶,既鍛煉培養了干部,又促進了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三是強化作風建設,落實發展目標。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核心,堅持落實領導干部聯系點、黨員干部包村蹲點等制度。以強化服務意識和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開展“環境建設年”和機關干部思想、作風、紀律整頓活動,狠抓學習提高、問題查擺和整改規范,實現了機關作風、組織紀律和干部精神風貌的新轉變。以弘揚求真務實的良好風氣為目的,組織廣大干部深入開展“進農家、聽民言、察民情、話小康”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計于民,造福于民,切實做到察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連民心,感情在一線融合;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幫民富,措施在一線落實。全區上下形成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大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針對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財政收支矛盾尖銳的現實,*區委、區政府一班人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產業結構調整的著眼點放在首先抓工業上,立足當地資源、交通、區位優勢,先后提出了“工業立區、振興*、強區富民”戰略和“工業立區、服務業興區”戰略,提出了“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團結實干、同心登高”的*精神,強調一、二、三產業全面協調發展,突出工業經濟、服務業發展、招商引資三大重點,加快區鄉財源、城區園區、新農村、發展環境四項建設,使發展思路更趨豐富完善,更加符合本地實際,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符合干部群眾的熱切期望。引導全區各級干部在實踐中樹立和落實與科學發展觀適應的正確政績觀,從總體上保持了思路的穩定性和工作的連續性,一屆接著一屆干,每年都有新貢獻,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統籌城鄉發展。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促進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堅持把立足農業大區、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實施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推進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車、通自來水、通沼氣、通有線電視工程,著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堅持每年為農民辦好“十件實事”,集中力量解決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小城鎮建設和舊村改造加快實施,村莊規劃調整率達到42%,全區城鎮化水平達到39%。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奶業富民”、“高效肉禽養殖”工程,培植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龍頭市場。加快農村信息平臺和文明生態村建設,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強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耕地保護等工作,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三、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選人用人

堅持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貫穿于干部培養選拔使用的全過程,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選人、用人,為實施“工業立區、服務業興區”戰略奠定了堅強有力的組織基礎。一是提倡為科學發展選人用人的導向。*區在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基礎上,始終堅持看人品、看能力、看實績、看民意,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中發現培養干部、考察使用干部,切實做到講臺階不摳臺階,講年齡不唯年齡,講文憑不唯文憑,堅決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平衡照顧等陳舊觀念,選干部、配班子、引人才,一切圍繞發展、一切為了發展、一切服務發展。二是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在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制度的同時,突出對干部的實績考核,堅持在區委重大決策的落實、中心工作的推進和重點項目建設的實施中考察班子、識別干部、培養干部、提拔使用干部,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從綜合經濟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全區經濟建設項目考核督查組,專門對各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發展經濟的能力和實績進行動態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真正把那些政治堅定、人品端正、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選拔上來,樹立鮮明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科學完善的選人用人機制,在全區干部中形成了“干事有崗位,不干事就讓位”的共識。三是拓寬選人用人視野。面對全區人才缺乏,特別是高素質領導人才緊缺的實際情況,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努力建設加快發展的“人才高地”。一方面,將選人的視野從黨政機關擴大到全社會,加大了對政治素質好、懂外經外貿、金融財會、高新技術、法律、外語等高層次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選拔力度,特別是對一把手的選拔,突出了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強烈事業心,善于科學決策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強等要求,延攬了一批優秀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現了專業結構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將選人視野從區內擴大到區外,先后從國家重點院校中選調了涉及機械、電子、審計、生物工程、地質、外語等16個專業的57名優秀大學本科畢業生,從中科院和*農業大學等高校聘任了2名科技副區長,并與這些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為實現全區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