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委員會奔小康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6 08:34:00
導語:村支部委員會奔小康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有14個村民組、474戶2248人。村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有黨員30名。長期以來,由于我村地處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發展非常緩慢,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20*年以來,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為契機,以加強支部建設為突破口,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主要內容,團結黨員開拓創新辦實事,帶領群眾艱苦創業挖窮根,使全村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年人均糧食410公斤,人均純收入1112元,分別比*年增長了46%和49%,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初步甩掉了“貧困村”的舊帽子。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努力建設一個好班子和一支好隊伍,為群眾脫貧致富撐起“主心骨”
我們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水源奇缺,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多年來,班子算的是“溫飽帳”,群眾嘆的是“行路難”,窮不思變,怨天尤人,苦熬苦等像一種隋性氣體,軟化了班子的戰斗力,渙散了群眾的進取心。20*年,農村“學教”活動開始后,在上級黨組織的幫助下,我們村支部一班人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轉變思想觀念、強化制度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入手,以創建一個好的支部班子,謀劃一條經濟發展的好路子為工作重心,重新樹立起了治窮致富的決心,并把這種決心轉化為群眾的發展要求,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
一是更新思想,轉變觀念。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我們村支兩委把更新思想,轉變觀念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保證,在學教活動的各個階段,有針對性地進村入戶,召開田壩會、懇談會、交心會,組織全體村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共同開展“面對貧困怎么辦,面對貧困怎么干”的大討論。通過學習討論,村黨支部一班人首先克服了畏難情緒,消除了守舊思想,最后形成了一個共識: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那就是支部的失職;不能改變全村的落后面貌,那就是班子的恥辱。一位村干部深有感慨地說:不抓經濟的發展,就沒有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抓群眾的富裕,就沒有代表群眾的利益;不學“三個代表”,就會忘記黨性和責任。通過“學教”活動,我明白了作為一個黨員該干什么,作為一個黨員干部該怎樣干。
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村干行為。為了決策科學、管理民主,消除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我們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和約束支部工作。為確保班子的民主決策,建立了《村黨支部議事規則》;針對以前群眾找干部難的現象,制定了《村干部值班制度》;為了確保財務支出的合理,救濟糧款分配的公正,我們制定了《村務公開制度》,對群眾的疑問給予解釋答復。去年在公布修路集資款時,有群眾反映開支失實,我們專門進行了核對查實,及時清退了一筆300多元的不合理開支。
三是抓好黨員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雙帶”作用。為了鞏固和擴大學教活動成果,持久地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村支部的戰斗力,我們積極探索新時期黨員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在每個黨員家中都掛上“黨員家庭”的牌子,讓黨員接受群眾的監督,使之既有榮譽感又有約束力。我們還通過黨員幫扶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雙帶”作用,要求每位黨員在生產和生活上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從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實行幫扶,以帶動所在村民組的經濟發展,幫助群眾共同致富?,F在全村有17名黨員聯系了28戶貧困戶。這之中,班子成員又分別承擔了特困戶的幫扶工作。作為支部書記,我首先就聯系了4戶特困戶,并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了具體的幫扶措施。村民黃興華想買拖拉機搞運輸,差資金時找到了我,我立即取出了自家存款,又找親朋好友多方籌措,終于使黃興華成了全村有名的運輸專業戶。青年農民楊登偉曾是遠近聞名的懶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支部委員李俊福一次次上門找他談心,又和他一起搞天麻種植,并為他墊付種子肥料款,兩年時間幫他走上了富裕路。據初步統計,兩年來,全村黨員共為群眾提供幫扶資金1.7萬元,提供致富信息300多條。
二、結合村情理思路,苦干實干謀發展
觀念的轉變帶來了思路的開闊。村支部充分認識到,水缺乏、路難行、土貧瘠是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此,我們把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增加群眾收入,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改變八合貧困落后面貌的工作突破口。20*年以來,我們籌資40多萬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3.7萬多人次,修建了大小的蓄水池56個,維修恢復了全村的提灌站,解決了用水難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的基礎上,籌集資金80多萬元,投工投勞1.7萬人次,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修通了一條10公里長的公路,筑起了一條邊遠山村走向市場的寬暢通道,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在通車儀式上,群眾舞獅子扭秧歌,高興地唱到:好支部,新思路,苦干修通致富路?!叭齻€代表”見實效,富裕了群眾,教育了干部。我們還組織群眾修通串戶水泥路22公里,改廁288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如今電表裝到一家一戶,電壓穩、電量足,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用電成本,家用電器迅速走進農家,今年上半年僅彩電就新增50多臺。我們還積極爭取坡改梯項目,變石旮旯為金土地,共實施坡改梯1500余畝,使原來的荒山變成梯田梯土,糧食產量大增,原來全村的20多戶缺糧戶通過坡改梯擴大種植面積后如今也變成了余糧戶。
我們村海拔低,氣候溫和,荒山荒坡多,適宜發展種養業。村黨支部針對學教中群眾所提的意見和要求,從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入手,積極開展農技培訓,并為群眾提供資金、信息上的幫助。成立了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多次請農技人員重點講解種養技術。并分類指導,合理規劃,在土質較好的地方建立了早熟、反季節果蔬基地、中藥材基地,全村共種植反季節蔬菜520畝,栽種經果林310畝,中藥材300畝。引進三元雜交豬45頭,飼養山羊1500頭。初步改變了以前結構單一、經營粗放的生產格局。為解決群眾生產中資金短缺的問題,我們還主動到縣信用聯社爭取小額貸款,僅20*年,全村貸款資金就達34萬元,并認真做好群眾工作,確保按時還貸,被縣里評為“信用示范單位”。村集體也開辦預制構件廠、小酒廠,栽起經果林,集體經濟也有了2萬多元的收入。
三、努力辦好教育,營造文明新風尚
以前我們的村小學只有幾間屬于危房的“干打壘”教室,學校沒有食堂,教師沒有宿舍,工作不安心,教學質量低。家長們說,與其讓孩子到學校去混日子,不如讓孩子在家中干農活,不愿送孩子去讀書,造成了全村綴學率居高不下。經濟要發展,教育是關鍵。我們發誓砸鍋賣鐵都要辦好教育。經過努力,籌集30多萬元改造村小學,建起了1300多平方米的磚混結構教學樓,修建了400米長的圍墻,平整了操場,硬化了進校道路,修造了教師宿舍,辦起了教師食堂;添置了50多套課桌椅,購置了價值3萬多元的教學儀器,開設了電教課程。破破爛爛的八合小學變成了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學校。教師安心了,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了,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
我們堅持以健康有益的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群眾的素質,先后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的評比、文明衛生村寨的創建等活動,破除封建迷信的陋習,樹立純樸祥和的民風,到目前已有4個村民組被評定為市級衛生村寨。全村三年來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絕大部分村民拋棄了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落后觀念,自覺遵守計生政策。村民黃德華雖然符合生育二孩的政策,但他認為撫養孩子關鍵是要高質量,自己的條件不具備,主動放棄二孩生育計劃。
省委書記錢運錄非常關心我們村的發展,曾兩次進村搞調研,給了我們巨大的鼓舞。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我們村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先后被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村”等榮譽稱號。但我們深知,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們決心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實踐“三個代表”,不斷鞏固和擴大學教活動成果,繼續實施,不斷完善全村經濟發展規劃,著重抓好橋頭新村、沅石碼頭建設;依托烏江水域,發展水產養殖;積極申請退耕還林(草)項目;大力發展種養業等,力爭到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元以上,集體經濟超過10萬元,引導群眾不斷向小康目標邁進。
- 上一篇:嵌入式操作系統管理論文
- 下一篇:機關單位考評員考務員培訓的通知
精品范文
10村支書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