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思考

時間:2022-06-26 03:06:00

導語: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思考

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是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應順應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積極探索建立以城帶鄉、城鄉互促、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共同提高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城鄉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

實行組織聯建,建立城鄉結合的基層組織體系。傳統的按照地域、單位設置黨組織的方式,使城鄉黨組織處于相對分離狀態。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在區域、行業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鄉基層黨建的二元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這不利于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因此,應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協調推進城鄉發展的要求,合理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努力形成城鄉一體的基層黨組織網絡。例如,可以按照“按需對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綜合考慮城區居委會、企業、部門與村在產業上的相近性、優勢上的互補性、資源上的共享性和職能上的帶動性等因素,大力推行村居聯合、村企聯合、部門聯村等模式,跨區域組建城鄉聯合黨組織,走出一條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實行共育共管,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管理機制。在城鄉大流動、大開放、大融合的趨勢下,黨員跨區域、跨城鄉流動日益頻繁,呈現出從業方式多樣、從業地點多變的特點。這就要求積極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推動城鄉黨員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訓、服務群眾等方面互動融合,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他們在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發展黨員方面,對在城鄉之間流動的優秀農民工和各類優秀人才,可以采取異地培養、委托培養、專人跟蹤培養、網上培養等方式,由流出地黨組織和流入地黨組織實行“雙重培養考察、雙重征求意見、雙重張榜公示”,不斷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發展機制。在教育培訓方面,可以依托遠程教育網絡,實現城鄉黨建信息資源共享,讓城鄉黨員同步學習、同步提高。在管理監督方面,可以探索實施黨員雙向管理制度,對農村企業黨員、機關社區黨員等實行居住地和工作單位雙向登記、雙向聯系,使黨員在工作單位和居住地靈活參加學習教育、接受管理服務。

實行活動互聯,建立城鄉共贏的互幫互助機制。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應立足城鄉實際,探索建立城鄉聯動的組織活動方式,積極開展互幫互助共建活動,實現城鄉之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比如,開展城鄉黨員干部雙向交流活動,加強思想溝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協調,達到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縣、鄉部門特點和優勢,采取組織“定對”、自由“結對”、群眾“選對”等形式,大力開展部門包村幫扶活動,重點幫扶班子“軟、散、懶、癱、亂”的后進村,幫助其建設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選準一條好的發展路子,形成一個好的工作機制,營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

實行資源共享,建立城鄉互促的黨建工作機制。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必須把城鄉黨建資源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科學規劃、有效整合,重點是推動城市和機關優勢資源向農村流動,鼓勵城鄉活動場所、公共設施等資源雙向開放,提高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城鄉黨建資源的互補效應。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應打破制約人才流動的區域、行業、身份等限制,通過有計劃地選派機關干部到村(社區)任職、選拔企業能人進村任職等多種方式,促進優秀人才在城鄉間合理流動,改善基層人才隊伍的整體結構。在經費保障上,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通過黨費劃撥、基層單位籌集、部門支持、社會贊助等渠道,落實城鄉黨建工作專項經費,保證城鄉黨建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