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駐村現狀及對策思考

時間:2022-06-26 05:53:00

導語:干部駐村現狀及對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駐村現狀及對策思考

當前,許多鄉鎮政府紛紛制定出臺鄉鎮干部駐村制度等一系列行制度和管理措施。大多數鄉鎮干部除配合鄉鎮中心工作和自己線上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到所聯系村工作中去,主動進村入戶,為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但是,從目前看,鄉鎮干部駐村制度和駐村干部隊伍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駐村干部不知“做什么”。駐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不夠明確,造成駐村干部認為只要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就算做好了駐村工作。服務意識也不強,為民辦事不夠。少數干部缺乏事業心和責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層真正傾聽群眾呼聲較少,關心群眾疾苦不夠,作用僅僅停留在傳傳話、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個“通信員”、“聯絡員”。

二是駐村干部不知“怎么做”。主要表現在:普遍缺乏農業技術知識。一些駐村干部駐村工作僅停留在一些事務性工作上,對如何促進村民增收,如何推動村級經濟發展等很少考慮。許多農民群眾都反映:我們群眾對科技干部、科技特派員非常歡迎,但現在的駐村干部懂得農技知識的很少,缺乏對我們農村種養殖的指導。駐村干部處在農村第一線,本應在化解矛盾、促進農村穩定工作中起到緩沖作用,使一些矛盾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但是,由于駐村干部主觀上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靈、匯報不及時,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能得到有力化解。

三是對駐村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對駐村工作考核缺乏必要的“剛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間民主測評為依據,而不是以實績論英雄。隨著時間的推移,民主測評的人為因素不斷增強,人際關系的作用日益明顯,測評結果的“群眾公認度”越來越低,最終導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

四是駐村干部流轉機制不健全。由于駐村干部各村交流較少,在同一村工作長了,就易出現以經驗辦事的情況,不注重創新,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減退,工作方法固定僵化,或礙于面子或親疏有別,導致在群眾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隊伍缺乏生機活力。

對此,我們提出意見建議:一是明確工作職責,解決“干什么”的問題。駐村干部從職責上來講,就是要當好“六大員”,即當好農村實情的調查員,黨委政府政策的宣傳員,農村矛盾的調解員,為農民謀利益的辦事員,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監督員和村級組織建設的督導員。概括起來,要求做到“引導、監督、協調、幫助”八個字。

二是明確工作制度,解決“怎么干”的問題。提高工作針對性。既要“坐診”,實行駐村工作日現場辦公,以村兩委會為主體,協助村兩委為村民解疑釋難,宣傳政策,接待群眾,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并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也要“出診”,駐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證走訪農戶的戶數,每年要基本走遍聯系村的所有農戶。通過走訪農戶,廣泛聽取村民反映的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制定解決方案提供依據。還要“會診”,召開村兩委會,共同商議,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完善駐村工作考核制度,解決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內容,從村民代表、鄉鎮干部和鄉鎮領導三個層面加強對駐村干部的考核。駐村干部每年定期在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黨員會上進行述職,由村民進行無記名投票評議。同時,鄉鎮對駐村干部要從村級創業承諾、村務財務黨務公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級組織建設等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捆綁式考核,以提高駐村干部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是建立駐村干部交流和培訓機制,解決干的原動力問題。逐步建立和完善駐村干部的流轉機制,對長期在同一地域和村工作的駐村干部實行異地交流。要按照“實際、實用、實效”和“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定期組織駐村干部集中“充電”,按照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對鄉鎮干部的本質要求,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幫助鄉鎮干部全面理解掌握黨和國家在農村的新政策、新法規,農業和農村經濟管理的新技術、新知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農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