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門調研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6-27 11:15:00

導語:組織部門調研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部門調研工作的思考

調查研究是對特定事物有目的的探索和把握,是把主觀和客觀聯結起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中心環節,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有效途徑。就組織工作來說,無論是各項政策的提出還是貫徹執行,無論是決策的制定還是組織實施,無論是指導工作還是解決具體問題,都需要進行調查研究。做好組織部門調查研究工作,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調查前要選好題、制定好方案和提綱

選題決定成敗。調研題目的選擇,不僅關系到整個調研活動的進行,而且決定著調研的價值和效用。要站在組織工作全局的高度去分析相關情況,善于抓住帶方向性、超前性、傾向性和預見性的問題去調查。具體應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部領導決策需要選題,從決策實施的難點以及制約和影響組織工作開展的情況和問題中選題,從對整個組織工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典型中選題,從干部群眾普遍關心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中選題。應特別關注組織工作中一些帶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

調研方案的制訂。這是對整個調研過程的總體策劃和計劃安排,應注意把握五點:一要做好必要準備。即廣泛收集、閱讀、消化有關調研課題的各種資料。二要明確調研目的。調研目的是調研活動的起點和歸宿,要圍繞如何實現調研目的進行思考和安排。三要圈定調研范圍。包括內容、地域、單位和時間等范圍。四要選擇訪談對象。選擇有代表性的人員,尤其要注意挑選有思想、有見解、敢講實話的同志,以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五要運用恰當的方法。根據調研內容的需要和調研主客雙方的實際情況,選擇比較科學、便利、適用的方法,以便聽到真話,了解實情。

調研提綱的擬定。調研提綱是調研成功與否的起點和基礎,應堅持四個“突出”:一要突出調研目的和調研主題;二要突出調研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三要突出典型,強調對典型人、典型事的調查和研究,注重典型的特色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四要突出見解,不能滿足于講現狀、擺現象、記流水賬,要盡量多地涉及事物本質、歷史、理論研究等深層次內容,概括提煉出好觀點。

二、調查中要全、真、實、活

“全”就是調查對象、方法運用、聽取意見要全面。要根據調研內容的需求,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的調查,堅持求深、求細、求準,“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調查對象上,既調查機關,又調查基層;既調查領導,又調查群眾。不能只選、只看“閃光點”,要特別注意條件艱苦、工作落后、問題較多的地方。在調查方法上,把傳統調研方法和現代調研手段結合起來,采用開調查會、個別訪談、實地考察、網絡、問卷、抽樣等各種形式獲取信息、資料和相關數據。具體問題的調研,較適合用常規辦法;綜合性重大課題的調研,最好用問卷調查方法。聽取意見時,方方面面的意見都要認真聽,防止隨意作出主觀片面的結論。一些比較特殊的調查,不僅要聽多數人的意見,還要特別注意聽取少數人的意見,力求分析問題時更全面、更客觀、更準確,得出的結論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真”就是要善于引導訪談對象說真話。真實是調研工作的生命。針對目前一些地方某些方面風氣不夠好,在調查中了解真實情況難度加大的實際情況,應把握四點:一是態度誠懇。要做到輕車簡從,不打招呼,不定調子,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能高興地去聽,讓群眾掏真心、講真話、道真情。二是虛心求教。要放下架子,謙和低調,仔細聽取調查對象對調研問題的看法、分析、建議等。三是講究藝術。對一些比較熟悉和爽直的同志,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對一些顧慮較多的同志,則應根據其性格、年齡、職務等,先談一些個人基本情況、彼此熟悉的知識、相互了解的信息等,待氣氛融洽后再進入主題,這樣更容易了解真實的東西。四是善于引導。在座談中使用家常式、談心式、啟發式的溝通語言,打消對方的思想顧慮;要養成傾聽的習慣;要認真做好筆記,有言必錄,邊記錄邊整理,重要內容、鮮活觀點、精辟語言打上記號,便于事后消化材料時閱讀。

“實”就是不帶框框,不定調子,實實在在了解情況。實事求是是調查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調查中聽匯報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更多的時候,需要直接接觸群眾,聽取群眾意見。要力戒先入為主、偏聽偏信、粗枝大葉、淺嘗輒止,應堅持客觀、全面、細致、深入地聽取意見;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情況,列舉的事實、引用的數字和資料必須真實可靠、準確無誤;對事實的說明、分析和議論必須恰如其分,合乎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就要求從事調研的同志必須具有認真扎實、嚴謹細致的作風,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真務實的精神。對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和問題,要堅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即使領導有明顯的意圖,也要在注意方法的情況下,如實客觀地反映真實情況。

“活”就是根據調研進展,從調研內容的需求出發,靈活挑選調研信息。調查中所需要的情況,有的能很快、全面地了解,而有的了解得很慢,甚至很難了解。應在調研進行一段時間后,對調查情況進行初步分析,看哪些情況是多次重復的,哪些情況是比較缺少的,然后靈活調整調研方式,選擇性地聽取有關情況,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三、調查后要消化材料、寫好報告

調研包括的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都要求一個“深”字。調查要求深入下去取得真實的第一手材料,把情況吃透,把問題找準;研究要求深入到得來的情況和資料內層中去分析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提出可行的對策。調查是基礎,研究是對調查的進一步深化。調研中,既要認真調查,更要下功夫研究;既要調查清楚,又要研究明白。研究時,一定要在調查情況的基礎上認真梳理、消化材料,為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調研報告打好基礎。

消化材料的過程實際上是思考研究、加工提煉的過程。分析、思考、研究必須貫穿調查研究全過程。調查之前要思考怎么辦,調查之中要思考怎么聽,調查之后要思考怎么寫,分析研究的重點應該放在消化材料上。要通過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對調查中獲得的大量紛繁蕪雜的材料進行梳理、篩選,經過反復比較、鑒別、提煉,把調查中得來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而小中見大,實中見虛,微觀中見宏觀,個別中見一般。應努力做到四個“堅持”:一要堅持實事求是地看問題,對調查得來的材料和情況,應采取客觀的態度,決不可帶著成見和偏見去看問題,不可從固有的思維模式出發看問題,也不可對領導的意見簡單盲從。二要堅持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對調查得來的方方面面的情況,要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則,透過現象看本質。尤其要善于在比較中見好壞、知長短、曉優劣,得出正確的認識和結論。三要堅持在領會上情與吃透下情的結合上看問題,要注意把中央的方針、政策和領導的主張、意圖,與我們調研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使調研的成果特別是提出的對策建議,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地方的實際,具有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四要堅持從全局和發展角度看問題。要善于從全局和發展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局限于就組織工作談組織工作,應該放眼于整個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來看問題。包括黨的建設、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中許多問題都應從發展的角度去分析,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大氣和全面。

調研報告是調研者將調查到的情況加以系統、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得出的書面成果。起草調研報告,除了認真消化材料,掌握寫作規范等技術層面的問題外,還應特別注意三點:

一要注意調研報告的思想性。一篇好的調研報告,一定要有獨到的見解。既要在主題、結構、文字上下功夫,更要在思想觀點上反復琢磨。首先要注入情感。只有先感動自己,才有可能寫出感動別人的調研報告。其次要考慮好角度。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善于大題化小,小題深作,決不可大題淺作。對一些重大課題可把大題目分解成若干有內在聯系的小題目,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再次要有新的概括。要把別人“境中有、話中無”的模糊感受用鮮活的語言概括出來,上升為規律性的認識。起草調研報告時,一定要在出觀點、出思想、出見解上下功夫。一定要注重思想性,注意改進文風。

二要虛心聽取意見。調研報告不是語言文字的簡單組合,而是見識見解的邏輯展現,不同經歷、不同層次的同志對同一問題的見解不一樣,起草調研報告時一定要多聽意見。聽取意見中既要善于吸取有價值的內容,又要仔細分析不夠成熟意見的緣由。

三要下功夫反復修改。調查報告初稿形成后,一定要下苦功夫、深功夫、細功夫修改。只有反復修改,才能把問題和對策把握得更準,調研報告也會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