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1 08:50:00
導語:文藝創作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我結合全縣文藝戰線近10年來的實際情況,對縣文聯下屬各文藝家協會的文藝創作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采取表格式、問卷式、信函式或電話調查等方式,對各文藝家協會會員的基本情況和創作狀況做了一次全面摸底,因表格回收不全,填寫也不完整,個別會員只由他人填寫了姓名,少數會員因在鄉鎮或外出,沒有填寫表格,所以統計覆蓋面不全,但達到了95%以上,并對重點人員作了當面訪談,因此結果具有代表性,有相當說服力。在調查中,我深入了解了身處基層的文藝家們近10年來的創作、發表、出版、獲獎、參加文學活動等情況,詳細詢問了他們目前的困難、愿望和需求。在調查了解的同時,按照“邊學習、邊實踐、邊整改”的要求,對一些個體性問題隨時進行處理,對普遍性、趨向性的問題,在文聯職權范圍內可以解決的,已列入2009年工作規劃,有些已經著手解決,超出文聯職權能力范圍的,將以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向有關領導部門和各有關方面呼吁,求得關注、支持和解決。
現將調研情況綜合歸納報告如下:
一、××縣文藝家協會會員的基本構成
截至2008年12月,××縣文聯下屬
7個文藝家協會登記在冊的會員共有366人,因外出或其他原因失去聯系的會員有57人。今年已經建立聯系或掌握了其活動動態,但因在外地尚未詳細登記的本縣文藝家12人。下面各項數據以366人為基數。
在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工作的會員342人,占93.44
%;工作單位在縣城的會員285人,77.87占%;在鄉鎮工作的會員57人,占15.57%;在文化和教育部門工作的會員241人,在非文化和教育部門、但從事文字工作的會員45人,學生會員25人,合計311人,占84.97%,工作性質與文字無關的會員55人,占15.03%;下崗和無業會員19人,占5.19%;農民會員5人,占1.37%
;女性會員31人,殘疾人會員2人,分別占總數的8.47%、0.55%;國家級會員3人,省級會員20人(其中女性會員1人),分別占0.82%、4.37%,市級會員近年登記不規范,估計為30~60人,占10%左右;40歲以上的會員239人,占65.30%,30~40歲的會員81人,占22.13%,30歲以下的
46人,占12.57%,其中30歲以下的省級以上會員僅有1人,30~40歲的也只有1人,其余全部是40歲以上的,且多半超過50歲。
二、××縣各文藝家協會會員人數及級別構成
作家協會105人,其中國家級會員1人,省級會員9人;
詩詞楹聯家協會63人,其中國家級會員1人,省級會員3人;
攝影家協會46人;
美術家協會40人,其中國家級會員1人,省級會員1人;
音樂舞蹈家協會33人,其中省級會員1人;
書法家協會42人,其中省級會員3人;
戲劇家協會26人,其中省級會員3人。
三、對××縣文藝家協會會員構成的分析
根據以上數字統計,目前××縣文藝家協會會員構成具有三個明顯特點:
一是文藝人才青黃不接。中老年會員占了絕大多數(63.5%),都是時代和“”后文藝復興時期培養出來的,許多人已退休在家。新世紀成長起來的30歲以下會員只有46人,占總數的12.57%
。30~40歲的會員屬于跨世紀的會員,大多也是受到了“”后文藝氛圍的熏陶而確立文藝夢想的。僅有的25名學生會員都是臨時性的,是縣中學文學社社員,或者去年我們舉辦的征文競賽的獲獎者。他們并非主動入會,而是縣文聯為了培養新生力量和照顧會員分布的平衡邀請入會的,畢業后一般就自動離會了。所以說,××縣的文藝人才嚴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
二是總數尚可精英稀缺。雖然全縣文藝家協會會員總數有三四百人,但多數只能算文藝愛好者,能稱得上“文藝家”的一般要省級以上會員,總共是23人,僅占總數的6.28%。23人中50歲以上的19人,基本很少創作了,真正有活力的中青年會員只有十分可憐的4人。當然也有少數中青年會員有實力,但沒有申請加入上級協會,這樣的人才實屬鳳毛麟角,而且一般是因為在外地生活,不方便參加本縣本省的文藝活動。譬如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過作品、獲過獎、出過書的青年會員肖斌偉、張勇飛等,他們因沒有正式工作,都在××打工,沒有申請加入省作家協會。
三是從事與文藝相關工作的會員占絕大多數。
在文化教育部門工作,以及在非文化教育部門但從事文字工作的會員占84.97%。
四、××縣文藝創作現狀與困難
1、創作環境不佳。這是基層文藝家提得最多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所有非職業文藝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一個老問題。有工作的工作任務壓頭,沒工作的生活壓力更大,退休的要帶孫崽孫女,身體也大多不好,且少有機會出去采風,不懂電腦,鮮活的素材不多,不了解當今文藝動態,等等。
2、社會效應不大。會員大多在文化教育部門,發表作品有評職稱或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創作的作品多是應景應時之作,真正有藝術水準的高質量作品不多。其他各類會員雖是出于對文藝的執著愛好而創作,但因缺少發表和出版機會,作品大多鎖在抽屜里或在朋友之間交流,缺乏錘煉,是帶有自娛自樂性質的消遣之作,很少有人去潛心創作中長篇小說、電影電視等大作品。所以,每年雖然也發表數百篇(首、幅)散文詩歌、小小說和攝影、美術作品,但少有大氣之作,更沒有發表鴻篇巨制,沒有產生大的社會效應。
3、作品發表和出版難。受大趨勢影響,很多報紙大幅度削減或取消副刊版面,使業余作家容易完成的短篇作品不易發表,而出版社的轉企改制,又增加了長篇作品的出版難度。很多人轉向文學刊物投搞,但文學刊物容量也有限,稿件經常被積壓;轉向網絡,他們基本上競爭不過年輕的網絡。作品出版發表的問題近些年越來越嚴重,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沒有出版過一部中長篇小說,只出過詩集、歌詞集,個別會員在外地工作和生活,聯系出版了散文集和多種文體的文集。很多會員希望縣文聯想辦法聯系國家刊物、出版社,幫忙推薦發表作品或出版書籍,以培養扶植本地作家。
4、創作視域狹窄。文藝家受工作、生活條件所限,社會接觸范圍比較小,接觸層次比較單一,閱歷不足,信息量不足,知識儲備更新慢。雖然他們對社會現實有很多直接體驗,掌握著相當豐富的第一手素材,但在把握創作主題、處理素材時往往與社會和讀者的需求有距離。他們迫切希望多參加交流活動,包括與同行的交流、與報刊出版社編輯的交流、與影視界的交流、與文學評論家的交流;希望協會多組織他們到全縣各地及縣外、省外采風,開闊眼界。
5、大部分文藝家寫作經驗少。一些文藝家提出希望得到著名文藝家的具體指導,幫助審定、修改稿件。
6、文藝協會經費奇缺。尤其是戲劇家協會、音樂家舞蹈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和美術家協會,希望直接得到縣文聯的經費支持,但縣文聯本身經費相當有限。
五、改進工作的幾點思路和想法
2007年以來,我們開始注意協會會員的狀況,每年發展新會員“向下”傾斜,組織多種活動,加強了會員之間的橫向聯系,又先后邀請著名作家王躍文、龔湘海、肖仁福和市文聯領導張千山等人來縣講課,加強了縱向交流?,F在看來這些還不能滿足基層作者的需求,活動的覆蓋面還不夠廣,需要新的思路和辦法。
1、組織采風,擴大視野。我們計劃在今年端午節組織
“端午詩會”,向全縣詩歌愛好者征稿,選取優秀作品,端午節期間到雙江口屈子廟遺址舉行詩歌朗誦會。安排攝影家協會組織對全縣重點工程和風景名勝進行一次總體采風活動,在××縣公眾信息網“夫夷攝影”版塊發表,每季度評選優稿。計劃根據作協籌備經費情況,專門組織1至2次作家與編輯、評論家同行的采風活動。
2、開展更多的交流活動。我們設想和縣教育局聯手,開辦一個沙龍式的文學交流場所,固定場地,定期舉辦主題性活動和講座,會員自由參加,并重點安排基層作者參加。
3、創造更多的出版發表機會。鞏固和擴大《資江源》雜志,計劃擴版至200頁以上,可以一次性載完10000字以上的作品,并爭取辦成季刊或雙月刊。計劃聯系出版社,年內出版兩至三部文藝類書籍。
4、大力培養新生力量?,F在,網絡中“80后”的一些優秀者已開始向縣作協靠攏,有的在主動申請加入作協,有的已經成為我們的簽約作家。我們將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盡管現在文學已經褪去了改革開放初期眩目的光環,回歸本真,但是把文學做為畢生追求的人依然為數不少,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需求更加旺盛,因而新的文學創作力量也不斷生成,成為我們文學事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這是這次調研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
- 上一篇:會計人員教育工作探析論文
- 下一篇:會計職業道德誠實守信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