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的思考

時間:2022-07-13 05:08:00

導語:我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的思考

在*,發展旅游業是一個并不輕松且極具挑戰性的話題。近幾年來,市里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了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活動,編制了全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在市委形成的有關決議、市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十一五規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中,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第三產業的優先發展行業,服務業的重中之重從宏觀上為全市旅游業定了基調,表明旅游工作已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議題,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畢竟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客觀上看,無奇特的自然景觀,歷史人文資源也有待進一步開發,一馬平川的農業大市,一度被認為是資源稟賦較弱的地區,發展旅游業確實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2005年度統計數字顯示,全市旅游業收入、旅游人數雖增幅排在前面,但位次分列全省14位、12位,落后于聊城,并且首次被濱州超越。特別是旅游收入僅占全市GDP1.5%左右,遠低于全省5%的平均水平。旅游對于國民經濟、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全面拉動作用,對于相關產業的強力帶動作用,對于優化環境、招商引資、對外開放的巨大促進作用,對于和諧*,小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推動作用遠沒有顯現出來。面對全省乃至全國特別是周邊市地如火如荼的旅游業發展大好形勢,我們不禁有些焦慮:*旅游,路在何方?

回顧改革開放后二十多年的時間,我們國家第一輪旅游發展大潮,這一階段,旅游拼的是地域優勢、老祖宗留下的家當,是以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海洋、瀑布、沙灘、森林、名山大川、亭臺樓閣、廟宇寺觀等為旅游的主要內容,由于先天不足,這第一桶金*沒有撈上。往者已逝,來者可追。在新的世紀,形勢變化、市場變化,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多樣性的變化,旅游業的資源觀、產業觀、市場觀都在悄然發生變更,休閑、度假、娛樂、康健等專題性之旅應運而生。一種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大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于是如何從戰略上為*旅游業準確定位,就成為加快發展的當務之急。在*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都在為*旅游會診、號脈、出方子、想法子,但是在發展出路、主打方向、出什么牌、走什么路、唱什么戲、舉什么旗這一事關旅游業定位的大問題上,專家、學者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頗費躊躇。比如說,有德之州、大德之地、運河名城、魯北田園、七彩*、中國太陽城、美食*、購物*、休閑*等等不一而足,哪些品牌更適于*旅游業呢?我們面臨抉擇。吃飯穿衣亮家當,解決這一問題,似乎需要把*放在全省、全國旅游大盤子中統籌考慮,認真分析*發展旅游的周邊環境、優勢、長處、特色、不足、短腿、潛力等諸多因素,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研究旅游規律特別是*旅游發展規律,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符合實際的判斷。如前所述,地處平原、農業大市是我市地域特征,農業、林業、水利、漁業、溫泉地熱資源有一定優勢,經過多年努力,兩湖(得月湖、仙人湖)、三區(新湖風景區、錦繡川風景區、運河風景區)、四園(東方寓樂園、金荷園、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臨邑紅壇寺森林公園)六點(皇明太陽能博物館、*扒雞集團、禹西生態園、平原世紀風農業生態觀光園、樂陵希森集團、樂陵棗園等全國六處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已規模初具,以農業生態休閑、城市中央休憩區為特色的基礎框架正在形成,配套的餐飲、住宿、旅游商品、康樂等服務設施逐步完善,使得*作為旅游休閑、度假之地的形象日漸鮮明。我市臨近濟南、天津、北京、石家莊等大中城市,可以滿足不同客源層多樣化市場需求,特別是以農業生態、城市休憩為主題的休閑之旅,可以使游客放松身心,回歸自然,縱情田園、返樸歸真,體驗、感受、領略天人合一的獨有魅力。我們完全不必為一不靠山,二不靠海,三無大型主題公園、人文景觀而自慚形穢、抬不起頭來。而應形成共識,盡快把上述資源的優勢轉化為旅游的勝勢,把田園*、七彩都市的品牌樹起來,全力以赴進行打造,從宏觀角度、戰略高度上予以確認。以目前我市的財力、精力、能力,面面俱到,勢必顧此失彼,掛一漏萬。聊城以優美的城市風光、城湖一色與名勝古跡結合,先聲奪人,搶占先機;濱州近年來實施大項目與節慶活動一體的帶動策略,后來居上,都給我們以啟示,*旅游也應另辟蹊徑,獨樹一幟,唱響休閑、度假的主旋律。以此作為重點和切入點,突破一點、帶動全局,兼顧其他。這是事關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區域布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長久大計,最好予以優先考慮。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旅游發展的創新問題

*旅游要想實現實質性突破,就必須打破常規,以創新的精神正確面對制約發展的諸多瓶頸問題。首先應創新我們的觀念。*不同于海濱城市、山水城市、文物古跡眾多的城市,甚至于近鄰魯西北的聊城、濱州相比,資源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旅游發展的模式沒有現成東西可以拿來就用,要想實現超常發展就不能完全按常規思考問題、辦事情,應該是在借鑒外地發展好做法的同時,因地制宜,走適于*市情的發展之路。從過去傳統觀念看,*旅游資源相對匱乏,旅游發展無戲可唱、無文章可做。但以大旅游、大市場等嶄新資源觀看,工業旅游、農業生態旅游、休閑漁業旅游、節慶美食活動旅游、賽事文化活動旅游、會展旅游、娛樂購物旅游都可以作為*旅游的上佳題材予以發掘。而到*旅游的客人中,80%以上不是以觀光為目的,而是休閑、商務、會務、購物、娛樂居多,從一個側面也說明我市旅游潛力所在。舉扒雞為例,中外馳名,把它作為食品,充其量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可口食品,但如果把扒雞的文化內涵、悠久歷史、百雞宴、加工制作流程充分展示的話,這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大餐,再加上扒雞美食節慶活動提升人氣,更是錦上添花的特色產品,所謂觀念一轉天地寬,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二是創新思路。應該說,經過多年發展,*旅游業雖舉步維堅,但也開始步入正規,有了一定基礎。應該更好地優化發展環境,發揮政府主導、引導、循循善誘作用,調動全社會力量,把蘊藏在群眾中搞旅游、辦旅游、參與旅游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拿資金問題來說,沒錢辦不成事情這是常理,靠財政大規模投入發展*旅游,一是不現實,二是不符合市場規律。其實在這一點上,*民營企業家慧眼獨具,捷足先登,他們以自己的實踐精彩地詮釋了這一答案。東方寓樂園、金荷園、皇明太陽能集團、大雁島、梁錐新村等旅游項目都是很好的例證,成就了民營經濟注入*旅游發展的新景象,也代表了前進方向。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的許多公益事業,如新湖風景區、錦繡川風景區目前都是深受喜愛的民心工程,但是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精力管理,天長日久,恐也不堪重負,可否換一個思路,以經營理念進行管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顧,走出一條新路來呢?樂陵棗園百姓曾自發組織起來去聊城參觀“農家樂”做法,堅定了發展農業生態游,發“棗”財的信心;梁錐新村的事跡在中央電視臺反復播出后引來全國各地考察熱,精明的企業家抓住機遇,把新村做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的旅游點,成立了專門機構,安排導游,印制門票,象模象樣干起了旅游業。三是創新體制。目前*相當一部分景區、景點都還是國有、集體所有,守著景區、財源沒飯吃,難以為繼,更不用說組織宣傳促銷,追加投入,擴大規模豐富內容的事情了,特別是文化、文物部門所屬的景點,更是門可羅雀、慘淡經營,另人扼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從三權分離搞起,把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剝離開來,采取招商、租賃承包、招聘人才等多種形式引入資金、管理、人才、智力,盤活現有資源,例如,禹王亭是*的知名景點,大禹文化特征鮮明,文化內涵豐富,但景區屬文化部門管理,多年來效益不好,而禹王亭酒則是*的拳頭產品,省知名品牌,經營井井有條,與禹王亭古跡的冷落成了鮮明的對照。能否考慮做好酒業集團與文化景區結合文章。在保護前提下,適度進行開發,相得益彰、珠聯璧合。還有我們目前旅游的線路也可以對外招租,解決缺乏資金投入、策劃、包裝、宣傳不到位的尷尬問題。

看點、亮點、賣點

——旅游發展的策略問題

無庸諱言,*處于旅游發展的初始階段,百廢待興、千頭萬緒。當我們還在為*這樣的地區搞不搞旅游彷徨困惑的時候,周邊市地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已悄然進行,當我們意識到旅游這一新興產業重要意義,準備干點什么的時候,旅游已熱火朝天在全國、全省席卷興起,當我們編制規劃、明確思路、準備發展的時候,旅游業在許多地方已成為支柱產業、主導產業、重頭戲,這就是差距,是必須接受承認的。知恥而后勇,我們有我們的后發優勢,還有大量的經驗教訓可以學習、汲取,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清醒的認識,科學的態度,務實的精神來正確面對*旅游現狀,采取可行的發展策略促進旅游業迅速崛起。

我們在科學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應該對*有可能成為旅游資源的載體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爬梳整理、提煉出來,即首先篩選出“看點”。這一概念是說,以新的資源觀重新審視我們手中的牌,看看哪些內容有可能對各個層面有不同需求的游客產生一定的興趣,起碼是有一定潛力可以發掘,是可以成玉的璞,這是工作的第一步,如*的諸多節慶活動,扒雞美食節、皇明太陽能節、金絲小棗節、黑陶藝術節、槐花節、梨花節還有好多的點都是有拓展空間和余地的,再如美食、特色小吃、工業的、農業的、水利的、環保的、科技的項目,在全國、全省拔尖領先的工作,有影響和教育意義的事件、活動,不一而足,從大旅游的觀念,都可以成為好的資源進行旅游開發。*不乏上述的這樣的看點,但僅此而已,主要問題是體量小、規模小、名氣小,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的旅游吸引物,如果要想使其變為對廣大游人產生足夠吸引力的景、事、物,還必須開動腦筋,下大氣力進行鍛打、錘煉,將其打造成為“亮點”,這應該是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即加大資源的建設、開發、配套、提高的力度,解決好景區、景點文化內涵不豐富,地域特征不鮮明,旅游主題不突出,特色產品缺乏的致命弊端,這也是當前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看點多見,成不了亮點,就引不來游人,來不了游人,就不會產生效益,產生不了效益就不會拉動、帶動經濟發展,就不會引起各個層面的關注與重視,這會成為惡性循環。比如蘇祿國東王墓在許多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看來,最有希望率先成為*旅游的一大亮點,但目前狀況不盡如人意,游人到此一游,半小時左右,普遍反映,心儀已久,不看可能會終生遺憾,到此一游卻感到遺憾終生。周邊環境差,景點內容少,與大運河文化、與東南亞風俗民情沒有對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許多客人到*點名想看的景點卻讓我們頗感汗顏。還有我們的新湖風景區、錦繡川風景區在鍛造成旅游的亮點這個問題上也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應注重旅游功能的配套、完善,現在錦繡川中心景區四橋三段之間,游人要花上2—3小時才能逛完,可能是考慮環保問題,特色餐飲不知在何處,周邊也沒有,這似乎不是旅游的搞法,叫因噎廢食,加強管理一切可能迎刃而解。國內外許多知名的河流兩岸都是著名的景區,服務到位,游人用餐、喝咖啡、休閑、賞景,很是愜意。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旅游開發的最終落腳點是將其旅游產品精心打造為“賣點”,獲取盡可能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自我感覺再好的東西“砸”在自己手里,賣不出去或賣不了好價錢,從經濟學角度看,都是很虧本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講,至今為止,*稱得上“賣點”的旅游產品還少之又少,的確乏善可陳。這也是以*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來得不多,對相關產業、行業拉動作用不明顯、結合效益不突出的根本原因。改變這一現象就是要對我們亮點東西標新立異、精心策劃、全面包裝、完善條件、廣為宣傳,尤其是對有特色、有內涵的旅游產品做大做強,提高品位、增強吸引力。當前可以精選幾個點、幾條線統一包裝、早上市,使之成為*的旅游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占有一席之地,如“新農村之旅”、“生態農業之旅”、“休閑、購物、美食之旅”等等。

結合、整合、迎合、配合

——旅游發展的合力問題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涉及面廣、牽扯部門多的一項朝陽產業。僅靠旅游部門本身要搞好大旅游發展的事情,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非常不現實。首先應做好旅游業與其他各項工作結合的文章,*是旅游欠發達地區,旅游發展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改變人們的認識、觀念、思路也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從資源狀況看,旅游業的功能還很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他行業或門類的發展。因此結合其他工作、其他行業、產業共同發展,努力提高旅游的附加值、疊加效應,進而提高各相關行業、產業綜合效益這是一條明智選擇。從工作角度看,旅游工作可以做好的結合文章很多。如“有德之州”的建設是市里抓得一項重要工作,從中央來看,未成年人教育問題、依法治國問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問題、誠信問題、八個榮辱觀問題,都強調“德”字重要性,而*有幸以“德”冠名,又是一個歷史悠久城市,文化資源豐富,名人眾多,新時期也有許多好人好事、英模人物,在全國范圍內有相當影響。因此,有專家專門就*、“德文化”打造與旅游結合提出創意,建議精心打造“有德之州”,通過節慶活動,開發“德”文化內涵,在社區、學校、景區、景點進行旅游載體建造,吸引全國各地游人到*學習、考察,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再如“中國太陽城”,是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的*城市品牌,同時應該也是一個很好的旅游品牌、旅游工作理應做好結合文章,在載體建設、項目開發、旅游創意、策劃方面出主意、打點子、想辦法,特別是注重太陽文化內涵的挖掘,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措施,增強“太陽”文化、“光明之旅”、“和諧之美”、“感恩自然”主題的親和力、感染力,使“中國太陽城”成為真正意義的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穿透力的城市品牌,而不僅是一個產業、一個行業的招牌。還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舊城改造、配套功能完善,水利建設,各類節慶活動、會展、體育賽事都與旅游有著千絲萬縷聯系,是緊密型的結合關系。問題是我們應自覺、理性將這些問題考慮在前,確實做到事半功倍、一石二鳥。在此類問題上有些經驗教訓,東方寓樂園以旅游開發為主題,雖當時也有諸多其他考慮,但限于條件,園區功能單一就是做旅游,由于目前*旅游環境、旅游條件不十分成熟,難以達到預期客流量,經濟效益差強人意,勉強維持。而金荷園從一開始就走了一條種、養、植,農業加工、餐飲、垂釣等一體的開發路子,并且是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客人來了賞荷、看景、釣魚,品荷宴、全魚宴,其樂融融,這種求綜合效益,做好結合文章的做法應該就是當前*旅游資源開發的出路。在此,旅游發揮了很好的附加值作用,提升了人氣。

目前,*旅游的資源是散落的,無序的一種狀態,亟待整合。就現有的*的景區、景點的規模、吸引力、實力看。哪一個都缺少足夠的能力在旅游市場競爭中單打獨斗,占有一定份額。必須采取一種“捆綁式”的策略,集合力量、串聯起來,優勢互補。道理很簡單,*尚不是真正意義的旅游目的地,順路的、過路的客人多,捎帶著進行旅游活動的多,我們手中過硬的旅游產品還比較少,要想吸引游人,整合是唯一的出路,拿*城區一日游活動來說,很難想象,天南地北的游人為了僅看一個蘇祿王墓、東方寓樂園或者*游樂園、大雁島生態園就來*一行,但是如果我們以“新*、新景象”為主題把新湖風景區、錦繡川風景區,包括上述幾個點,皇明太陽能博物館都融合在一起整體推介,再加上品*扒雞、名吃、小吃,購買土特產品、工藝品,那會是一份不錯的旅游套餐,如果再做得精細一些、延伸線路,看看陵縣兩湖、臨邑紅壇寺森林公園,或者選擇去平原看世紀風科技園、禹西生態園、齊河黃河北展區,還可以選擇樂陵棗園、慶云小批發市場等,那就可以增加游人滯留時間,吃、住、購物多一些,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再如*有大大小小十多個有一定影響的節慶活動,外地的成功做法是旅游緊緊往上“靠”,大連的服裝節、青島啤酒節、泰安登山節,乃至江北水城文化藝術節,濱州冬棗節等,都高舉旅游大旗,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以節慶活動為平臺、為軸心,把整座城市的所有能利用的資源都利用起來,活躍了經濟、興旺了人氣、提升了形象,擴大了影響,而我們好象在“躲”,很少有節慶活動加掛“旅游”二字。文化、旅游、商務、經貿活動之間往往割裂開來,互不對接、事倍功半,損失多多。*旅游的幾個產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產都急切呼喚這種有機的整合,走一條理性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適應市場需求,做好旅游“迎合”的文章,這里的“迎合”是說主動出擊,分析研究客源市場、預測未來、未雨綢繆,做好宣傳、促銷推介工作,把手中的旅游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錢。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的軟肋。這些事一是我們做得不夠多,說得更少,而旅游恰恰需要多做、多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二是限于財力,走不出去,也拿不出象樣的宣傳品;三是不知道該如何做,抓不住機會;四是不知*該宣傳、推介什么,對市場認識不夠。周邊許多旅游城市好的方法很值得學習,從書記、市長,到出租車師傅個個都是義務宣傳員、推銷員,熱愛自己城市,如數家珍,字里行間充滿對家鄉的一往深情。首先是個意識問題,如果*每位市民都能把*扒雞歷史說個清楚,把皇明太陽能、太陽文化內涵說個一二,對幾大景區情況有所了解,而且樂意宣傳,真是善莫大焉了。就連我們的許多公務員,甚至個別領導干部說起*旅游也是一臉茫然或不屑一顧,令人深思。許多城市各級領導同志名片都是旅游宣傳卡,印著城市知名旅游品牌、線路、交通示意圖,真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名片。我們應理直氣壯地宣傳有德之州、和諧*、小康*、綠色生態*、宣傳新農村、新氣象以及旅游發展的潛力,位于大城市之間的后花園形象,以優美的田園風光,秀麗的碧綠平原,靜謐的休憩環境,誘人的環保美食來吸引眾多游人到*休閑、度假、消費。通過邀請文化名人采風,名記者采訪,旅行商踩線,在各媒體搞好宣傳推介,走出去參加有影響的旅游交易活動,廣交朋友、互相促進、爭取雙贏,特別是聯系周邊客源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如*與吳橋,*與聊城、濱州,各有千秋與特色,加強交流與合作前景廣闊。按著先近后遠,擴大半徑的思路,先是本地市民游*,然后省內的、國內的、國外的,層層遞進、擴大外延。

旅游業發展絕不是旅游部門一家的事情和工作,它既然事關整個城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整體形象,那就關系到各級、各部門、各行業,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因此,配合對于旅游業發展就顯得太重要了。首先是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旅游宣傳推介離不了宣傳、新聞、文化部門的幫助;市場秩序整頓、規范少不了工商、公安、技術監督部門的支持;發改委、土地資源、建委、規劃部門在旅游開發、建設、城市規劃方面舉足輕重;人事、教育、大中專院校在人才培訓方面應秉力相助;鐵路、公路在旅游交通方面須臾不可離;銀行、金融、保險在旅游開發資金支撐方面至關重要等等。牽一發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旅游業的依賴性、脆弱性也在于此;旅游行業之間幾大要素之間的銜接、關聯與配合也至關重要,吃不好就玩不好,住不好也游不開心,購物上了當,一輩子有陰影,出租車“宰了”客,城市口碑就受影響,壞了今后的生意是小,大形象受了損。今天的游人就是明日的投資者。什么時候*旅游工作達成了共識、形成了合力,真正是齊抓共管、協調各方、齊心合力、真抓實干。旅游業發展就有了希望。

我們有一個縣,有一片以果木為主的林子,去年百姓每斤水果最賤賣到幾分錢一斤,農民種植積極性受損,干脆伐樹,這片風景不錯的林子開發旅游已呼吁多年,假如建設成為旅游區,僅游人采摘果品就會是一筆可觀收入,那絕不會是上述一番景象了。但恰是這樣的地方,在上級各部門多方努力下,爭取了旅游規劃專項經費,卻挪做它用,令人深思。還有的地方投巨資修建休閑、娛樂項目,但景區對面不遠處就僅挨著工業園區,煙霧繚繞頗煞風景,形成巨大反差,自然,這樣景區的旅游功能會嚴重受損,效益也會大打折扣。此種例子不一而足,從一個側面說明*旅游業發展,任重而道遠。但是應堅定這樣一個信念,事在人為,有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全社會的共同配合,齊心協力只要我們,用心想事,用心干事,旅游業的春天一定會盡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