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思考

時間:2022-07-19 05:44:00

導語: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思考

當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經濟環境日新月異,處在改革和發展中的農村信用社不僅面臨內部風險,還有來自外部的各種風險,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等。如何加強對各種風險管理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是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也是對當前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稽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人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在這里談談開展非現場稽核工作的淺顯見解。

一、開展非現場稽核的重要性

(一)非現場稽核是審計稽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現場稽核,是指按照稽核檢查的操作程序,由稽核部門對被稽核單位提供的數據資料和相關材料,在不到現場的情況下進行稽核監督的一種方式。目前由于各種條件限制,農村信用社對非現場稽核認識不到位、開展不到位。存在重現場稽核、輕非現場分析,重內部制度執行力稽核、輕宏觀環境的分析和評估,稽核檢查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做到現場與非現場稽核的有機結合。擴大稽核覆蓋范圍,加大稽核信息反饋,及時發現被稽核單位已經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問題,最大限度減少農村信用社的風險和損失,真正發揮稽核部門的職能和作用已刻不容緩。

(二)非現場稽核注重風險分析、評估,是更高層次的風險導向審計。審計方法經歷了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風險導向審計是當今主流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方法,它要求審計人員以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為審計工作的主線,以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近兩年農村信用社在改革中得到了空前發展,管理、經營手段得到了提高,逐步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服務領域和范圍從以前的“三農”,逐步拓展為中小企業和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僅依靠內部審計稽核部門用傳統的稽核手段現場查賬,查制度的執行力,已經無法為當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起保駕護航作用。

(三)非現場稽核可以降低稽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非現場稽核主要是依據被稽核單位提供的報表、數據資料、業務經營分析和總結等,或是通過報表系統、信貸管理系統等接口,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開展經營合規性稽核和經營風險性稽核。如通過非現場報表稽核,可以了解流動性風險、資產負債、貸款規模、貸款結構、貸款投向和經營效益等情況;通過報表管理系統,可以了解貸款授權授信制度執行,是否存在超權限、壘大戶、借新還舊等違規情況和異常情況;不僅為現場稽核提供相關數據,提高稽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隨時進行監督,了解經營情況,具有靈活性、方便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二、做好非現場稽核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非現場稽核制度。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則,把非現場稽核制度化,對現有稽核制度進行重新梳理規范和完善。一是在稽核部門設立非現場稽核崗位或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和權限,遵守計算機管理及保密規定,防止相關數據、資料外泄、失密。二是制訂非現場稽核的內容、范圍、方法和操作程序,運用多種手段,采取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監測和了解經營的合規性、風險性,對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和異常現象,形成稽核報告,提出稽核建議。三是制訂非現場稽核工作計劃,根據網點數、業務量和風險狀況,制訂非現場稽核頻度和范圍。

(二)加強非現場稽核人員的培養。非現場稽核人員必須具備從事非現場稽核工作的專業勝任能力,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及內控制度,掌握與稽核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好的綜合分析、文字綜合能力,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因此應加強非現場稽核人員的培養,提高非現場稽核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供非現場稽核條件。一是提供非現場稽核所需的辦公設備和條件,授予稽核部門資料收集、系統訪問、信息查詢、數據監測等權限,并配置專門的數據接口和用于非現場稽核的業務終端及相關設施;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規定總部相關部門應為非現場提供相關數據信息,稽核部門有權向各職能部門及分支機構收集有關數據信息資料。

(四)做好非現場稽核資料的歸檔工作。非現場稽核資料包括電子、紙質兩種,主要包括報表、證明材料、工作底稿和報告等,非現場稽核結束后,應按稽核檔案管理的規定將全部稽核資料及時整理、裝訂并歸檔。